湖北省宜荆荆恩四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07 · 4页 · 306.9 K

2024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妇女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多为体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情况,故A项排除;材料并未证明此时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项排除;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故D项排除。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乡绅阶层主动担当管理基层的社会责任,利用伦理手段管理地方,且大都能够自给自足,有效降低了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中央地方的管控在减弱,故A项排除;材料与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改变无关,故C项排除;确保了基层社会持续平安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绝无医人,素乏药物”、“地无医巫,药石万里”和“药物陈,又无医人”反映出地方缺乏充足的医疗资源,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民众的卫生意识情况,故A项排除;材料看不出政府在培养医疗人才上的态度,故B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战乱和生存环境的问题,故D排除项。4.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宋代在延续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对盐的生产和经营进行了适度调整,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政府限制,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盐业的商品化。故选择D项;材料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故排除A项;宋代的盐业政策有利于盐业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并不能推动海外贸易的繁荣。故排除B项;宋代的盐业政策不能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C项。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等学者都指出求利就是义和理的体现,这改变了正统儒家一直强调的重义轻利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民的道德水准,故A排除项;此时理学对社会的束缚并未被瓦解,故B排除项;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几位思想家观点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甲午战争以后,社会上出现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批评、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认同,这有利于戊戌变法的开展,故D项正确;民众开始觉醒的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儒学主流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外矛盾的缓和,故C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清末教育发展。依据表格,当时湖北各地初等实业实业学堂类别中农业、商业、和工业都有分布,但农业分布仍然占据主导,说明受到传统经济影响。但同时又涉及到了商业和工业等近代经济因素,因此教育发展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特征,故选择D项;根据表格可知,当时湖北初等实业学堂各州县都有分布,说明当时湖北比较重视实业教育,表中数据反映湖北实业教育布局地域分布不均,但无法体现西强东弱,故排除A项;教育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教育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经济发展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初等教育近代化的开启,故排除C项。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共践行经济内循环发展方针主要是基于抗日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而采取的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故选择C项;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仍在革命斗争,故排除A项;当时处于全面抗战时期,并未反映其意在调整产业结构,故B项排除;这一经济举措与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无关,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是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其核心是强调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有利于调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服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择B项;社会主义建设从一五计划特别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才大规模开展的,故排除A项;讲话不涉及到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策略,故排除C项;此时不属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时期,故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民众公派出国留学的数量不断增加,故D项正确;材料与国民素养无关,故A排除项;结束意识形态对立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B排除项;材料看不出中国教育体制是否发生根本变革,故C排除项。11.答案:A解析:两幅图片均为古埃及地区航行、航船技术的碑刻,其船帆、绳箍等发展,反映出这一时期古埃及航行技术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摇桨法发端于古代埃及,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扩张与航海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统治者对航海的态度,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大利的富有阶层崇尚奢侈生活,引发了政府对此的管制,是民众消费观念变化导致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主导,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国民收入的普遍提升,故排除C项;此时并未出现商业革命,故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变革影响了社会思潮,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显著提升,故排除A项;C项未抓住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变革的作用,故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两国在拉美展开贸易争夺,彰显了拉美市场对于两国贸易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此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且材料并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美在拉美的贸易措施,并未损害拉美国家的贸易自主,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拉美各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的主导地位,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分歧和矛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全球化中受损,这为部分国家反对全球化的浪潮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材料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并未涉及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全球化对经济的阻碍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未在全球化中受益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16.答案: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条件:早期中国西南与印度商业往来的历史基础;张骞的开拓与探索;汉武帝等统治者的积极支持;“大一统”王朝提供的政治和物质基础。(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助于西南地区的开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2分,任答2点给4分)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2)特点:海上丝绸之路更依赖于政府政策和航运技术的支持;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行条件更为复杂;海上丝绸之路缺乏监管,路线存在变异性;海上丝绸之路带有自发性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与收益不稳定。(每点1分,任答4点给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答案:(1)特点:以师徒相授模式传授医学;医学技术得不到推广和延续;强调医生一人多能;医药理念长久得不到更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诊疗护理。(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原因:政府重视,医院制度的建立;以学校的模式大规模培养医学人才;医院有专业化的分工;医疗器械的使用率高;医疗科技革新迅速;有完整的医护体系,崇尚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2)举措:确立医疗卫生发展方针;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积极培养中西医的医疗人才;增设医疗卫生机构。(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18.答案:(1)影响:暴露了殖民统治的非正义性;打破了白人优越论对非洲的束缚;加强了非洲各地之间民众的交流,壮大了非洲独立力量;二战士兵成为宣传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促使大量民族独立团体出现,推动独立运动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2)障碍:部分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策略;单一制经济结构的束缚;工业基础薄弱;过度依赖国际援助;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压制。(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应对:加强对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非洲国家间广泛开展互助合作;积极健全完善工业体系。(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每点1分,任答3点给3分)19.答案:示例1: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向外扩张,占据大量殖民地,将世界联为一个整体,而英法等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伴随着政府对专利权的重视、工匠经验的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率先完成,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主要国家。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使用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及推广,也促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它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8分)总体上看,工业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并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发展。(2分)示例2:行省制的出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2分)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封建政权逐步建立并革新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行政体制,历代政府都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以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通判等,地方自主性大为削弱,同时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在这一背景下,元朝首创行省制,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元朝在全国共设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岭北、湖广等10个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制度较好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既保障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满足了元朝大一统的需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国现行省制的开端。明代的布政使司是元代行省制的进一步发展,清朝沿用行省制度,鸦片战争前共设18行省,是对明中叶以后由总督、巡抚统领省政予以事实上的承认的做法,亦是对行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8分)行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成果,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也为现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2分)评分标准第一等:10-12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规范。第二等:7-9分。要求:观点较明确,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史论结合,表述较规范。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较欠缺,表述较为清楚,逻辑较通顺。第四等:0-3分。要求:观点不明确,史实错误,逻辑紊乱,表述不规范。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