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历史试题(B卷)(原卷版)

2023-11-08 · 7页 · 2 M

2023—2024学年度开学考试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神徽与鸟纹出土于浙江良渚有着“琮王”美誉的玉琮,挨挨挤挤的脑袋紧贴着展柜只为一睹神人兽面纹的真容(如图),而钺原本是杀伐的武器。考古发现可以说明()琢刻在玉琮上完整神徽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创新 B.当时人与人关系发生变化C.人类已经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战争已成为主要交流方式2.有学者认为,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材料表明()A.改革要将改革者素质放在首位 B.立足国情的改革有利于顺应潮流C.秦国的商鞅变法改革最为彻底 D.商鞅得到统治者支持而变法成功3.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印证()观点内容学者甲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经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乙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丙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丁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A.丝绸之路的内涵随时代而丰富 B.角度不同决定学者的不同观点C.丝绸之路扩大了人类交往范围 D.宗教传播在丝绸之路占据主导4.十六国以来,“五胡”君主就拥有重大的军事专制权威。尽管在这里也经常出现民族冲突和各种动乱,然而各政权也随即开启了汉化进程,如采用汉式官制、编制户籍、振兴官学、建设法制等。这种情况的出现()A.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形成华夏认同C.证明了少数民族政权合法 D.加速了民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尖锐5.中国古代,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使商业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投入商品生产,也吸引早期工场主将剩余资本用于购地,工场主、商人、地主容易相互转化,甚至三位一体。这一现象反映了()A.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无法根本避免 B.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艰难C.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经济矛盾尖锐 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有其历史必然6.在士绅、地主为主要势力的各省谘议局的推动下,许多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立宪派、旧官僚在南方各省完全掌握政权或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A.立宪派看清封建政府支持革命 B.清政府统治权威开始动摇C.辛亥革命潜伏面临失败的危机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7.近代某一历史时期长江流域督抚与列强签订了条约协议,“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两湖总督张,允认真切实保护,并移知各省督抚及严饬各该文武官员一律认真保证。现已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该条约()A.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遥相呼应 B.表明中央与地方分庭抗礼C.致使清朝政府统治面临分崩离析 D.阻止中国陷入殖民地进程8.20世纪初期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国内资源紧张;同时,英美等国家对日本的行径采取让步和妥协的态度。这说明()A.经济萧条使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B.日本侵华的原因多重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全民族抗战迫在眉睫9.1949年8月毛主席在新华社发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该文章的发表()A.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不均衡C.证明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其原因 D.揭露了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国际因素10.深圳前海石公园,一块宛如“扬帆启航”造型的巨石上,镌刻着“前海”两个大字。从这里远眺,昔日滩涂如今已是一派勃勃生机,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不断改写着天际线。这一现象产生的时间可能是()A.1842-1901年 B.1949—1952年C.1969—1977年 D.1978年至今11.一只考古队曾经在巴格达一处5000年前的古墓中,挖出了一堆破碎不堪的陶器的残片,这可以用来印证()A古两河流域产品可能出现剩余 B.古埃及地区产生了法老文明C.希腊化时代提升了生产力水平 D.最早的陶器出现在古巴比伦12.政治因素对城市的自治权和特许权的赋予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在领土上获得更大的控制权,君主通常会授予城市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利和特权。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A.东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B.西欧国王王权力的强化C.构建出君主专制制度 D.激化国王与贵族的矛盾13.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革命之初,没有乘胜追击和彻底摧毁凡尔赛反革命巢穴,相反,却指望得到反革命的梯也尔政府的承认。工人队伍中大部分是手工业工人,他们对革命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途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源于()A.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仍有活力 B.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C.工人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 D.没有抓住有利的革命形势14.下面两幅图片共同的主题是()A.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扩张性 B.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国际局势C.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的问题暴露 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受到制约15.下面是20世纪两个人的一段对话,横线上应该填的是A认为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B点了点头,说:“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不久,A就成了第一个国内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C.耕者有其田 D.布雷顿森林体系16.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对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及创新政策措施301调查的调查报告,随后特朗普发布总统备忘录,确认中国政府在四个方面的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及创新的政策措施对美国商业经营造成了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限制,并采取相关行动。材料本质上说明A.经济全球化发展任重道远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破坏世界和平C.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 D.中国应该立足国内进行经济建设二、材料解析题17.“求变”“求新”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材料二熙宁五年(1072),市易法规定国家针对市场上的滞销货物,按规定向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收取息金和牙钱,另收相当于利息10%的“市例钱”用于市易务开支。市易务的行人和牙人在官员约束下担当货物买卖工作,“契书金银抵当”“结保贷请”。客商如愿将货物卖给市易务,由行人、牙人共同公平议价;市上暂不需要的,予“收蓄转变”待时出售;客商愿与市易务中的其他货物折合交换,予以满足。市易务为了实现多赢利,强迫商户“必买于市易”。以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滞销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调节而消化。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笞摔缚,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摘编自李方道《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施市易法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启示。18.在罗马法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出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发展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律制度的因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拟定标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1)根据材料一,以一个客观的角度陈述材料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迪罗体制的理解。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