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08 · 18页 · 9.2 M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8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三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仰仪是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主体为铜质半球面,在其南部放置东西向横杆和南北向缩杆,缩杆末端延伸到半球中心,并装有一块中间有小孔、可以旋转的小方板(如下图所示)。观测时,让小方板正对太阳,使太阳光通过小孔在球面上形成光点,读取球面内刻度可以判断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4月1日天气晴朗,在南京使用仰仪,观察光点在铜质半球内面的移动轨迹可能为()A.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B.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C.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D.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2.夏至日正午时,北京、南京光点位置显示正确的是()A. B.C. D.【答案】1.B2.D【解析】【分析】本组选择题以我国古代天文仪器仰仪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影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题详解】4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我国南京正值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位,结合仰仪的示意图可知,仰仪投影应与太阳方位相反,即由西南到正北再到东南,方向应为顺时针,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2题详解】北京和南京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夏至日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仰仪投影应在北方,因此AC错误。夏至日时,由于南京在北京以南,因此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其正午太阳光点投影位置应在北京正午太阳光点投影位置的下方,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点睛】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是: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为东北方,日落为西北方;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为东南方,日落为西南方。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该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尤卡坦半岛西部形成海风锋最可能在()A.冬季午夜 B.春季早晨 C.夏季午后 D.秋季傍晚4.尤卡坦半岛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信风与海陆风叠加情况不同C.东西海岸海陆风强度不同 D.东海岸海洋水体更大、更深【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信风稳定时容易形成海风锋。北半球夏季,东北信风北移,可以完全控制该区域,因此夏季最易出现海风锋;夏季午后,海陆间温差最大,是近地面一天中海风最强的时间,在半岛西部信风来自大陆,湿度较低,而海风受海洋影响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海风遇到信风,不同温度、湿度的空气相遇,容易形成锋面,所以此时海风锋形成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ABD正确。所以选C。【4题详解】读图,结合经纬网和大气环流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东北信风对于西海岸是离岸风,对于东海岸是向岸风,而海风主要在白天出现,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夜间以陆风为主,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信风与海陆风的叠加情况不同,B正确;由材料“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可知,东北信风势力强,原因是信风带风向常年稳定,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反而不利于形成此情况,A错误;东北信风势力强,也说明海陆风强度较弱,东西海岸的海陆风强弱无法比较,C错误;海洋水体深度与风的强度关系较小,D错误。所以选B。【点睛】海风锋锋生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海、陆的非绝热加热的差异;一方面是非地转的中尺度辐合。春夏季,白天海、陆非绝热加热差异,导致近地面产生向陆地的气压梯度,形成由海洋向陆地推进的海风环流。低层海风和环境离岸风辐合,引起海风前缘温差增大。同时,低层向陆地的气压梯度使接近海岸线的离岸风速度减小,使海风前缘温度梯度和中尺度辐合增强,从而形成海风锋,并伴有辐合和上升运动。此外,海风锋的锋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陆地白天低层混合层发展,动量向上传,增大近地面离岸风,下垫面摩擦对近地层风的影响等。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面积较小。观测得知,该流域的甲、乙水文站汛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河流域面积较小,最可能是因为()A.地形地势的影响 B.年降水量分布均匀 C.人类活动的干预 D.西欧国家面积狭小6.有关甲、乙水文站水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处主要补给类型不同 B.甲处流量、流速均小于乙处C.甲处河流含沙量较乙处偏高 D.乙处在春季会出现凌汛现象【答案】5.A6.A【解析】【5题详解】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A正确;年降水量影响河流水量大小,不影响流域面积,B错误;人类活动不是影响河流流域面积的主要因素,C错误;西欧国家面积狭小,与河流流域面积无关,D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流域位于(44°N,10°E)附近,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甲位于河流上游,乙位于河流下游,甲、乙水文站汛期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说明甲处主要补给类型是积雪冰川融水,乙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甲、乙处主要补给类型不同,A正确;甲处流量小于乙处,流速高于乙处,B错误;甲处多积雪冰川分布,河流含沙量较乙处偏低,C错误;该河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高于0℃,河流不结冰,乙处在春季不会出现凌汛现象,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水位、有无凌汛等。不整合面指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或缺失的地层界面。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下图为“该区域地形地质图及部分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地层界面为不整合面的是()A.P1—P2 B.P1-K1 C.C1—C2 D.C3-P18.该区域经历的显著地壳抬升运动至少有()A.1次 B.2次 C.3次 D.4次9.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甲一乙剖面相符的是()A. B.C. D.【答案】7.B8.C9.A【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力作用、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层与地质年代等知识点。由材料对不整合面的定义以及右图中的地质年代表可知,P1、P2都是二垩纪的地层,时间连续,没有缺失,A不符合题意;C1、C2都是石炭纪的地层,时间连续,没有缺失,C不符合题意;C3是石炭纪晚期地层,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时间连续,没有缺失,D不符合题意。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K1是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之间相差三垩纪、侏罗纪,但是由左图可知二者之间并没有其他地质时期的地层存在,因此出现不整合面,B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8题详解】本题考查沉积岩层的特征、地壳运动特征。沉积岩沉积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老的在深处,新的在浅处。由材料可知“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因为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地表,说明此处经历了两次抬升。由上题可知P1和K1之间有不整合面,P1对应的二垩纪时期地层被抬升至海拔较高,无法继续接受沉积,导致P1-K1之间的地层缺失,所以该地至少经历了3次地壳抬升。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9题详解】本题考查等高线读图和地层判读。由甲乙之间的等高线变化可知,中间位置最低处有两次海拔处于200-400间,两次最低处之间略有海拔上升处,由此排除BC选项,且甲乙之间无法判断有断层。结合甲乙之间的地层变化可知,两次经过的C1地层并非是连续的同一层,C3地层的距离较长,P2地层较短,由此排除D选项。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BCD错误。【点睛】沉积岩由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和生物作用下,逐渐变成砾石、沙子和泥土,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经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多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呈现倾斜或弯曲状态则说明其经历了内力作用导致其弯曲变形。读我国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图(图中数字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关于图中坡向及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A.A坡为南坡,⑤为高寒荒漠带 B.A坡为北坡,⑥为高山草甸草原带C.B坡为南坡,②为高山针阔混交林带 D.B坡为北坡,④为高山灌木林带11.自然带⑦在A坡下限更高,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高差 B.温度 C.海拔 D.降水【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此山地海拔超过8000米,最有可能是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水热状况较北坡好,自然带数量多于北坡,故A为北坡,B为南坡,结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可知,A坡⑤位于4000—5000米间,为高山草甸草原带,⑥为高寒荒漠带,B坡②为高山针阔混交林带,④为高山灌木林带,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⑦为积雪冰川带,⑦在A坡下限更高,是因为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读某国本土人口密度示意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实线构成的U字形边界被称为该国人口“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该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均衡,城乡人口密度差距小 B.人口分布不均,大平原人口密度最大C.人口分布不均,亚热带人口密度最大 D.人口分布不均,U字形内人口密度小13.关于该国近几十年来四地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环境优美,人口增长快 B.②地IT业发达,人口迁入多C.③地地广人稀,人口容量大 D.④地高温潮湿,人口迁出多【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地为美国,其代表人口分布的柱子高度不均衡,所以可分析出人口分布不均衡,A错误;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美国大平原位于美国中部,B错误;美国东北部人口众多,但不属于亚热带的范围,而是温带,C错误;U字型内的柱子较矮,人口相对稀疏密度小,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①地人口密度大且为美国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A错误;②地为美国新兴工业区,IT业发达,人口迁入多,尤其是青年人,B正确;③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小,C错误;④地为亚热带,气候温和,人口迁入较多,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美国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三面环山,河流穿村而过。三门源先祖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约60幢,保存较为完整。2008年10月,三门源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图示意三门源古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在聚落发展的初期,该地民居建筑的空间扩展方向是()A.依地势自西向东 B.顺河流自北向南 C.沿道路自东向西 D.顺河流自南向北15.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建筑分布密集,其主要目的是()A.方便取水 B.团结族群 C.少占耕地 D.抵御盗匪【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受到地形及河流的共同影响,沿河布局,可充分利用河运,同时利于生产、生活用水,故聚落民居多沿河布局;三门源先祖为避战乱而迁徙,故早期聚落座落在北侧靠近山脚的地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聚落向地势相对较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的南部扩展,故聚落自北向南扩展。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三面环山,可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村落建筑分布密集,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少占耕地,C正确;建筑沿河分布的主要好处是方便取水,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