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3-11-22 · 10页 · 47 K

试卷类型:A高三一轮检测语文试题2023.0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材料二: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难怪阿来说:“语言不好,即使作品能红极一时,也不会传之久远!”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化的小说语言虽然具有某些诗的特质,但和诗的语言并不一样,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B.诗意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它既超越理智诉诸直觉又忠于生活。C.文学语言不能与文学作品随意剥离,它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和形式问题,还要与整篇作品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D.《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打造了语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对仗的修辞手法符合美学法则,灵活运用可以增添小说语言的诗意。C.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则难以产生独特的魅力。D.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能表现生活的本真,更能把人代入现实中。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B.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D.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4.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受戒》,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语言的诗意品格。(4分)“芦花才吐新稳。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5.当下有些作家在写作中不注意修炼语言,过度强调灵感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一种踏实寻真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给这些作家提几条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艾伟①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②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③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或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④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⑤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到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干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⑥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⑦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是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⑧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⑨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⑩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末尾写到“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C.林启死后,其后人与杭州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写出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D.文章围绕着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C.交待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文章的结尾写到:“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①为魏谓穰侯②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