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1-22 · 24页 · 818 K

2020级高三模拟考试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研究表明,癌细胞溶酶体中的pH低于正常细胞。BODIPY荧光染料对pH不敏感,具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以BODIPY为母体结构,以哌嗪环为溶酶体定位基团,设计成溶酶体荧光探针。该探针与H+结合后,荧光强度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若某区域的荧光强度较强,则该区域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C.由题意可知,可用溶酶体荧光探针来定位癌细胞在体内的位置D.荧光探针能靶向进入癌细胞的溶酶体,是因为其pH相对较低【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详解】A、溶酶体内有酸性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A正确;BC、根据题干信息,“癌细胞溶酶体中的pH低于正常细胞”,“该探针与H+结合后,荧光强度升高”可知,癌细胞溶酶体内H+含量高于正常细胞,若某区域的荧光强度较强,则该区域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可用溶酶体荧光探针来定位癌细胞在体内的位置,BC正确;D、荧光探针并不能靶向进入癌细胞的溶酶体,只是荧光探针能与H+结合,定位癌细胞,D错误。 故选D。2.根系吸收依赖于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NRT1.1),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NRT1.1第101位苏氨酸(T101)磷酸化,进而促进根细胞吸收。不同浓度的,对根细胞吸收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低浓度的可引起CIPK23磷酸化,加速细胞吸收NO3-B.NO3-借助根细胞膜的NRT1.1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C.NRT1.1基因发生突变,若不影响T101位苏氨酸磷酸化,则不会影响的吸收D.土壤盐碱化可能通过抑制CIPK23的活性影响根细胞吸收【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载体蛋白(NRT1.1)第101位苏氨酸(T101)磷酸化,低浓度的NO3-可引起NRT1.1的磷酸化,加速细胞吸收NO3-,A错误;B、NRT1.1的磷酸化消耗ATP,说明NO3-借助根细胞膜的NRT1.1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B错误;C、NRT1.1基因发生突变,若不影响T101位苏氨酸磷酸化,但是影响了NRT1.1的空间结构,则会影响NO3-的吸收,C错误;D、土壤盐碱化可能通过抑制CIPK23的活性,影响了NRT1.1的磷酸化,从而影响根细胞吸收NO3-,D正确。故选D。3.研究发现,抑癌基因p15、p16等过度甲基化会导致细胞周期失常并最终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DNA甲基化需要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治疗MDS的药物地西他滨能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其表型可遗传B.抑癌基因p15的甲基化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其启动子结合C.药物地西他滨通过促进甲基化的DNA发生去甲基化来治疗MDSD.基因中的不同位置发生甲基化可能会对基因表达造成不同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详解】A、DNA甲基化是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上发生的甲基化修饰,不会改变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甲基化的DNA可遗传给下一代,其表型可遗传,A正确;B、若抑癌基因p15的甲基化正好发生在启动子部位,由于酶的专一性,可能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其启动子结合,B正确;C、地西他滨能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活性,抑制DNA的甲基化,而不是促进甲基化的DNA发生去甲基化,C错误;D、基因中的不同位置发生甲基化可能会对基因表达造成不同的影响,如发生在启动子会影响转录的起始、发生在终止子会影响转录的终止,D正确。故选C。4.在饥饿胁迫条件下,体外培养细胞中的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onut两种形态(如图)。Swell失去膜电势后会发生自噬降解;Donut可保持膜电势,若使用药物使Donut失去膜电势,其便不能再为细胞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胁迫解除后,Donut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自噬体生物膜可能来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线粒体保持膜电势是其抵抗自噬的前提条件C.Swell自噬能提供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D.线粒体两种形态的形成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分解后的产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再利用,废物排出细胞外。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所含的酶在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再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pH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详解】A、据图,自噬体被生物膜包围,形成“囊泡”结构,细胞内能产生囊泡的膜结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B、Donut可保持膜电势,若使用药物使Donut失去膜电势,其便不能再为细胞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B错误;C、Swell自噬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其中含有细胞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细胞利用,能提供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C正确;D、线粒体两种形态的形成是由其含有的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的,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故选B5.某种昆虫的黑色、灰色、黄色三种体色分别由基因A1、A2、A3决定。现将此昆虫的三个纯种品系进行杂交,杂交组合与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PF1F2♀♂♀♂♀♂Ⅰ黑色黄色黄色黄色3黄色:1黑色3黄色:1黑色Ⅱ灰色黑色灰色灰色3灰色.:1黑色3灰色:1黑色Ⅲ灰色黄色灰色灰色3灰色:1黄色3灰色:1黄色A.基因A1、A2、A3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A1、A2、A3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2>A3>A1C.实验Ⅰ中,F2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D.实验Ⅲ中F2的灰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9【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三个组合中,F1、F2的雌、雄的表现型和性别没有关系,基因A1、A2、A3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组合Ⅰ中亲本纯种品系杂交,F1全是黄色,可知黄色对黑色是显性,根据组合Ⅱ可知灰色对黑色是显性,根据组合Ⅲ可知灰色对黄色是显性,基因A1、A2、A3间的显隐性关系为A2>A3>A1,B正确;C、实验Ⅰ中,F1的基因型是A3A1,F1自交,F2黄色个体是1/3A3A3,2/3A3A1,C正确;D、实验Ⅲ中F2的灰色个体的基因型是1/3A2A2,2/3A2A3,随机交配后代中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0,D错误。故选D。6.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科研人员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套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或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下列分标错误的是()A.该措施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该措施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该措施可使敏感型棉铃虫的种群密度维持在一定比例D.该措施可以延缓抗性基因频率在棉铃虫基因库的上升【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根据题意:混作可以使对毒蛋白敏感的个体存活,由于敏感型个体和抗性个体之间存在种内斗争等因素,因此可以降低抗性个体的数量,从而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详解】A、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且具有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与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错误;B、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可以使敏感型个体存活,同时具有抗毒蛋白的棉铃虫生存空间变小,提高了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所以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B正确;C、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和玉米,为棉铃虫提供底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C正确;D、混作使具有抗毒蛋白和敏感型个体都得以生存,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种内斗争,因此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正确。故选A。7.急性肺损伤在临床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其实质是机体对新冠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产生的肺部炎症。下图为新冠病毒感染后在肺泡腔局部诱导肺部炎症的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被感染的AMs通过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变化被CTL识别B.图中的CTL在内环境中识别并杀伤被病毒感染的AMsC.被感染的AMs被CTL特异性识别并杀伤后发生细胞凋亡D.机体对侵入新冠病毒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免疫: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使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可被抗体结合;或被其它免疫细胞吞噬、消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详解】A、被感染的AMs表面的分子会发生变化,CTL能识别靶细胞细胞膜表面变化的分子,A正确;B、图中的CTL识别并杀伤AMs是在肺泡腔,不是在内环境中,B错误;C、被感染的AMs被CTL特异性识别并杀伤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表达发生细胞凋亡,C正确;D、机体对侵入新冠病毒的清除,能清除体外的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故选B。8.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当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C.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D.该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由题意“酮体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可知,当脑组织利用葡萄糖(供能)出现障碍时,酮体可被转移至脑组织氧化供能,即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详解】A、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的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由题意“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知,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的过程发生在肝细胞(细胞内液)中,A错误;B、由题意“酮体可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可知,当脑组织利用葡萄糖(供能)出现障碍时,酮体可被转移至脑组织氧化供能,即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B正确;C、糖尿病患者糖氧化分解供能受阻,患者肝脏中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加,导致其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加而出现酸中毒,故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C正确;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以上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A。9.研究发现,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脑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