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2023-11-22 · 6页 · 98.5 K

曲靖一中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五)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DAADCBDBBCD24.【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长江流域的盘龙城商代文化遗址与当时黄河流域的商文化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可见长江流域的盘龙城积极向商文化看齐,故选C项;“出现”不合时空,阶级阶层分化的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不合题意,商代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B项;“日益频繁”不合史实,应为“南北文化存在着联系”,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据材料“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可知《神农本草经》治病原理以热药疗寒,以寒药疗热,强调对立统一,说明倡导辩证用药思想,故选D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能提现其注重医学经验总结,排除B项;材料属于《神农本草经》的治病原理,并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无法体现人与自然统一,排除C项。26.【答案】A【解析】福建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与北方战乱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和南方的开发密切相关,随着北民南迁,中原人的文化也得到了南方人的认同,故选A项;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古代一直就没怎么变化,但是从宋元时期开始才有了福建土楼,之后不断发展成熟并延续至今,恰恰说明其形成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排除B项;福建土楼产生后福建人才聚族而居,所以聚族而居不是其原因,而是其结果,排除C项;题干中的福建土楼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中原人迁居江南后、其聚族而居的习惯影响了福建人,而不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推动,排除D项。2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律规定:‘凡鰥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清律也有灾荒救济、老人赡养、流浪贫民收养等规定”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在明清法律中都有救济老人、贫民的规定,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这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到对于年老及生活困苦的人群的救助,仅限于针对既有现象进行救助,无法防止贫富分化,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到灾荒救济,还包括对于年迈无依的老人及社会流民的救济,故“实行灾荒救济”相对片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对于年老及生活困苦的人群的救助,没有明确对其余人群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故“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清政府年均库存实银从1853—1857年的11万两降到1858—1864年的6万多两,此时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军费开销巨大,年均库存实银的减少表明清政府对国家的调控能力下降,故选D项;财政收入仍有结余,“入不敷出”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单凭1853—1864年清政府年均库存实银减少不能得出“严重衰退”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出口贸易总值与进口贸易总值的对比,不能得出“贸易逆差扩大”的结论,排除C项。29.【答案】C【解析】据材料“1914年以来,通海垦牧公司从淮南垦务局贱价买到许多土地。此外,大生纱厂所得到的借款,也大量用来兼并土地”,可知张謇将经营民族企业的资金迎来土地兼并,势必减少了企业扩大在生产的资金,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故选C项;张建购买土地说明其受到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排除A项;张謇将资金用于兼并土地,增加了民族资本的资金压力,排除B项;张謇用资金兼并土地,导致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不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政策保障了地主阶级、小生产者、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共同抗日,与题意相合,故选B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未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排除A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于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排除C项;“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措施”推行于抗日战争结束后,排除D项。31.【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央政府注重关注、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凝聚力,故选D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12月,排除A项;“消除”绝对化,应为“缩小”,排除B项;“高度自治”不妥,有“高度自治”权利的是港澳台地区,排除C项。32.【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希腊诸神致敬,举办希腊式的赛事,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可知,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传播了希腊文化,故选B项;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A项;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希腊文明倡导民主、平等等观念,排除C项;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希腊人文精神,亚历山大东征是公元前4世纪,排除D项。33.【答案】B【解析】由材料“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可知随着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牛顿经典力学阐述自然物体运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学术创作向着科学、理性、探求规律的方向发展,说明牛顿理学影响深远,故选B项;“评判一切的标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3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推动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故选C项;五四运动不是以民族文化反对外来文化,排除A项;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埃及独立运动,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埃及宣布为君主立宪国家,而马克思主义、君主立宪都属于西方文明,排除B项;“瓦解”一词过于绝对,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排除D项。35.【答案】D【解析】据材料“全球前26个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地球上最贫困的38亿人口的全部财产”可知,国际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会导致社会不稳,阻碍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全球的总体问题,不能说明南北差距,排除A项;据所学,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指美国等大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干涉别国的行为,而材料主旨是全球贫富差距问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全球贫富差距问题,没有涉及经济增长动力问题,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42.【答案】(共25分)(1)特点:多发于动荡时期;以开发求生存;政治性移民与自发性经济移民并存(均是输入性移民);移民方向由东向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来源广(以湖广为主)。(任答四点,8分)(2)原因:政府的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天定命运”观念的激励;西部优越自然资源的吸引;对财富的追求;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任答三点,6分)影响:扩张和开发了西部领土,推动了农业革命;拓展了国内市场和获取充足的资源,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改变了工业布局,加快了西部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部经济一体化;培养了开拓进取精神,发展了民主主义思想。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南北矛盾。(任答三点,6分)(3)因素: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变动;政策的调整;生态环境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影响等。(任答三点,5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解析】(1)由材料一“战国、元末明初、清前期、抗日战争前期”得出多发于动荡时期;由材料一“秦灭蜀国、巴国后”、“元末,湖广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南京失陷、武汉告急,国民政府将首都内迁到了雾都重庆”得出以开发求生存;由材料一“江苏浙江等省和京津沪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居民疏散入川”、“以湖广地域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得出政治性移民与自发性经济移民并存;由材料一“以湖广地域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国民政府将首都内迁到了‘雾都’重庆”和“从北方和沿海进入四川”得出移民方向由东向西;由材料一“移民持续百余年”得出持续时间长;由材料一“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得出规模大、来源广。(2)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二“美国独立后,先后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等法律”得出政府的推动;由材料二“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建成”得出交通运输的发展;由材料二“这些北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得出“天定命运”观念的激励;由材料二“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得出西部优越自然资源的吸引;由材料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得出对财富的追求;由材料二“大量欧洲移民”得出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得出扩张和开发了西部领土,推动了农业革命;由材料二“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得出拓展了国内市场和获取充足的资源,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由材料二“在西进运动中”得出改变了工业布局,加快了西部城市化进程;由材料二“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建成”得出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部经济一体化;由材料二“北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得出培养了开拓进取精神,发展了民主主义思想。由材料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得出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由材料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得出破坏了生态环境;由材料二“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得出加剧了南北矛盾。(3)由材料二“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建成”得出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一“战国、元末明初、抗日战争前期”得出政局的变动;由材料二“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等法律,鼓励向西部移民”得出政策的调整;由材料二“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得出生态环境的变迁;由材料二“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得出思想观念的影响。43.【答案】(12分)示例一:选取信息: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诗歌;胡旋舞。(1分)主题:隋唐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2分)论述: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国家大一统,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其具体表现有:三教合一;李白、杜甫的诗歌;胡旋舞。就三教合一而言,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以及外传宗教佛教,均在中国有了广泛的受众,它们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起,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就李、杜诗歌与胡旋舞而言,这一时期,唐诗的创作达到顶峰,李白的诗歌体现了盛唐气象,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社会境况;在各民族频繁交流的大背景下,来自西域地区的乐舞,如胡旋舞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民的娱乐生活。(8分)结论: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封建国家大一统,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流、交融十分频繁,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的特点。(1分)示例二:选取信息: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都护府与藩镇的设立;三教合一。(1分)主题: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分)论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时期,其主要表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都护府与藩镇的设立;三教合一。在经济上,伴随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为沟通汉族与西域各族及中外的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