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23届高三第二次州统测试卷丨语文

2023-11-22 · 9页 · 47.9 K

秘密★启用前红河州2023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传播”的概念在中国古已有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孔子所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陶渊明文中说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都揭示了中国古代传播理念的某些方面。但是“传播”一词却是舶来品。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传播实践却时时存在,因为传播就是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存在两个人或更多人,理论上来讲就具有传播的可能;上升到两国或更多国家,则构成了国际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便逐步发展了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从而自然形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传播。目前,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体量”与“中国声量”不相称,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声音却时时被扰乱、被淹没,以至于无声。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传播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着紧张的竞争,双方在国际传播中依然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另一方面则说明,在新时代,为了提高“中国声量”,为了维护国际秩序,我们必须加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让我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里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指中国传播学学界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中国的国际传播实践,为传播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基础和资源。而“战略”一词则说明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其建设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伟大复兴。(摘自《新时代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溯源、现状与路径选择》)材料二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蕴藏着勾连古今、通联世界的能量。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当时代翻开新的一页,中国茶的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且将新火试新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意义非凡。茶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明互动演进的生动佐证。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到今日的“一带一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及制茶品茶等茶文化远播全球,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长期交流互鉴的重要标志。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横跨各大洲的茶业贸易改变着全球口味与饮食习惯。在《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一书中,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描述了历史上欧洲人如何借鉴而后创新中国茶文化,并在英国和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对茶叶的广泛需求的过程。她认为,茶业创造了现代消费社会。当代,茶仍旧是海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据相关机构开展的“美国民众对中华文化印象”调查显示,茶的知名度和喜爱度位列第六,仅次于长城、大熊猫、中国园林、中国烹饪、功夫/太极拳。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汇,上述调查结果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除大熊猫外,其他文化符号全部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且更多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在2020年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烹饪技艺、园林营造技艺,也都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更是显性的文化符号,可在民间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充分共通、共享。非遗是全人类的交流工具,有助于密切相互间的关系。各国人民普遍以所在国家、所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傲,也普遍对他国、他文化圈的非遗予以尊重、欣赏。尤其是人类非遗代表作,已然成为继世界遗产之后的又一“金字招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活态、民生等属性,恰好可成为文化同享、文明远播的最佳素材与最佳载体。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不胜枚举,已经列入的昆曲、古琴艺术、中国书法、京剧、二十四节气等,无疑都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如何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明精神、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智慧与经验传递出去,促成更加广泛深远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摘自《以茶为媒,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传播的概念古已有之,孔子和陶渊明的话就是证据,传播实践也是有的,但是无“传播”一词和传播学。B.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传播是在建国后逐步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C.茶是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D.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因其活态、民生等属性,可成为文化同享、文明远播的最佳素材和最佳载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性,但二者阐述的侧重点不同。B.“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说明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多国普遍认可。C.埃丽卡·拉帕波特认为茶业贸易改变着全球口味与饮食习惯且茶业创造了现代消费社会。D.中国可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非常多,列入的都是可代表中华文明的“金字招牌”。3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的一项是(3分)A.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B.中国外文出版社创办了英文版《中国文学》,向西方国家介绍我国文学作品。C.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上对乌克兰问题相关决议草案投了弃权票。D.中国近三年GDP年均增长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了2.5%,助力世界经济增长。4.如何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5.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申遗的价值和意义。(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黄河浪里蛟了一容令益生沿着一截仿古青砖铺地的古渡遗址,缓缓走去。他已不止一次来到这个古渡遗址,站在长城墙垛子似的遗址上,居高临下,向四野里瞭望: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西边雾腾腾的贺兰山岿然屹立,莽莽苍苍,守护住西北的咽喉,阻断了滚滚沙尘东进和南行;南北河套沃野,一派繁荣景象。这就是黄河,茫茫如一条黄色巨龙。令益生喜欢龙的文化,他认为龙是最吉祥最正义最高贵最包容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由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尾这九种动物的身体组成。他觉得龙海纳百川,它的包容性和互补性是最强大的,它让每一种动物只取其一端就已经足矣。他也喜欢和习惯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他觉得老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是自信的象征。令益生认为,黄河的颜色跟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的密西西比河、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都不一样,黄河是一种朴素而平民化的色调,它跟黄土地的颜色融合在一起了,那相貌就像庄户汉子,粗犷而泥气十足。他知道,因为裹挟着大量的黄土泥沙,黄河变得像黄汤似的混沌,但正是这混沌至极的色彩,孕育了华夏千千万万的黄皮肤。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那是令益生少时淘过金子的地方,他差点把性命丢在那个可怕的大峡谷里。后来,他用儿时学的秘传功夫《河州三十六跌打》打出重围,死里逃生,才捡拾了一条小命。所以,他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看过黄河汇入大海的那一幕,特别感动,眼里盈满泪水。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去年,令益生父亲离世,他觉得人生一下子跌入谷底,精神世界顿然坍塌。有一次,他完全陶醉于黄河的流淌之中,竟萌发一跃而入的冲动,过后他有些隐隐的后怕,但当时他真的渴望黄河能把他带走,带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去,或者带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去。今天,他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而行,走到一座悬崖跟前,小径消失了。他只好折回头,走啊走,太阳都已经快到贺兰山的山畔了,红彤彤的日头在山边子上绕来绕去,梦一样的幻境出现了。他发现黄河中间有一个人影,他的身体一摇一摆一摇一摆地在渡河,就像鸭子在快速地扭着身子奔跑在陆地上,他的脚明显是踩着水的。像黄河这种看上去表面流动缓慢而无声无息的大河,一般跟千军万马在秘密地行进是一样的,它的力量和能量都暗藏了起来。令益生懂的,那暗藏的能量绝不是胡乱开玩笑的。但那个汉子在水浪里游刃有余,踏水而行,他是以立泳的姿势,顺着黄河流淌的方向倾斜着游了过来。再近些,令益生看见那汉子手里举着一条大鲤鱼,犹如黄铜般的半个身体,倔地立在水面上,在日光下金灿灿的,鱼的尾巴吧嗒吧嗒十分有劲儿地甩打着。令益生在心里竖起大拇指,啊,这黄河里的硬汉,堪称“黄河浪里蛟”!书里传说的故事,他今天亲眼目睹了。今益生极其激动,一种黄河岸边人带给他的力量的美在他的血管里沸腾激荡起来。远远的河面上,有水鸟在低飞浅翔。此刻,那汉子一边踩着河水游着,一边唱起了歌谣:黄河打我门前过,早接东阳晚数星。黄河养我千百年,我把黄河作娘亲。快活日月春秋度,偶闻犬吠三两声,来回游牧河与尘,能有几人知我心?生死倾听塞上风,我是河中一蛟龙!这种歌调是一种“塞上风”的曲调,有点先秦民间唱诵《敕勒川》的那种味道,又有点酸花儿里带着秦陇山歌的因子。正寻思,那汉子已游到岸上。令益生没有拒绝浪里蛟的热情邀请,跟着他往村子里走。路边大树上有许多鸟巢,喜鹊起起落落,到处是红柳、沙蒿、枣树,稍远一点有人工湖泊,湖泊四围是大片的芦苇荡,东边小丘陵上五颜六色的花朵静静开放。走着走着,就有烟村一座,古老又神秘,阡陌纵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屋舍布局如八卦迷宫图,房檐下蜂飞蝶舞。夕阳里,一切显得更加梦幻迷离。到村巷深处,三五成群的人,有下象棋的、打扑克的、看电视剧的……村子里整个气氛祥和安宁。这种氛围让令益生心驰神往。交谈中,浪里蛟讲述了他家的往事。“我家代代就在这黄河上讨生活,主要是以打渔和船运为生。”接着,他又说,“康熙大帝平叛葛尔丹,率领大军从这渡口下河,战船不够,就征用民船。我家祖上当时把橹摇桨,驾驶过灵活快捷的小舟和羊皮筏子。出发的时候,康熙大帝就是在这里祭祀黄河之神,那场面,可壮观了。”浪里蛟说,“日本仔侵略咱们的时候,我家老人又运送马家军到武源狼山灭倭寇,也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这么多人文历史,浪里蛟如数家珍,一件件道来,让人仿佛又回到那个狼烟四起、国运艰难的时代……饭后,令益生告辞。小径两边的沙柳划拨着他的衣裳,发出唰啦唰啦的伴奏,淡淡的月光下,隐隐约约有一条人踩出的小白路,伸向远处的大道。(选自《北方文学》2022年12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第2段通过令益生的视觉感受,突出黄河的磅礴气势,为下文表现黄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浪里蛟的出场作了铺垫。B.本文多次采用插叙的手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技巧之高明。C.环境优美、气祥和的村庄,这是以浪里蛟为代表的黄河岸边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现代世外桃源”。D.本文详尽地描写了古渡址、黄河水贺兰山、南北河套、黄河岸边人和村庄,全方位展示出了西北的风土人情。7.对文中人物浪里蛟的分析,下列说法不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作者运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