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相应位置.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在辽宁西北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女神庙遗迹,以神庙祭坛为中心,周围分布着众多积石冢组成的基群。女神庙、祭坛、积石冢都是一种特权象征,这说明当时该地区A.原始先民的手工艺水平精湛B.代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C.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D.产生了等级分化和神权色彩2.汉朝游侠“修行砺名,施声于天下,莫不称贤”,有着重大的社会影响力。汉初诸帝对游侠采取放任的态度,武帝却任用酷吏对游侠进行严厉镇压。这一转变说明A.当时的社会治安混乱C.政府强化了社会控制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D.中央政权受到威胁3.表1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表1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4.宋代在边疆地区,均有与各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市,往来十分密切。当少数民族政权侵扰或不臣时,宋政权多会“既禁岁赐,复禁和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反映出A.互市在民族问题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B.各族政权一定程度上融入宋市场体系C.宋朝以经济手段逐渐控制了各族政权D.和平与发展成为当时各族的共同愿望5.《明史·烈女传》记载:“乌头绰楔(称乌头大门,是旌表节烈妇女的牌坊建筑),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该现象表明A.政府法治建设收到显著功效C.贞节观内化为女性行为准则B.儒家伦理道德的世俗化趋势D.社会教化的强制化和法治化6.雍正时期,在继续密折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由亲近人员负责的文武官员优劣簿,以圈两圈、圈一圈、点一点、加一直、打一“X”的方式区分优劣五等。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政府的廉政建设C.提升官员的行政能力B.任用贤良能臣参与决策D.保证国家机器高效运转7.图1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治”、“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A.宪政改革充满曲折B.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C.宪政改革兼容并蓄D.预备立宪具有欺骗性图18.1929年,毛泽东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这一认识A.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C.推动了人民军队的建设B.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D.强调了创建革命武装的重要性9.1938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在村政权建设上实行“议行合一”的原则,在村公所之上设立村民代表会,遵照村民大会决议,计划、决定全村之行政。村公所下设调解、经济、生产、教育委员会,直接对村长、村副负责,各委员会的委员由村民代表会中的代表互选兼任。该决定A.说明苏维埃政权组织扩展到基层C.反映出联合政府形式被民众认同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民主监督的原则D.有利于边区政府政令和指示的贯彻10.自1976年起,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多次出访国外考察。1977-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较1976年增长了27%。从出访的目的国来看,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代表团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各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该类考察A.重视了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C.酝酿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B.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转轨1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A.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B.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12.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随着许多人被逐出传统的环境,他们在新的大城市感到不知所措。过去在旧城邦,生活比较简单,法律、道德、宗教和义务全有明确规定,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而现在,城市居民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无定型的世界之中。依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军事征服A.推动了区域文明一体化C.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心理B.巩固了马其顿帝国统治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融13.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对该法律体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③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②标志着罗马法的发展进入到较完备阶段④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图2是某国国内局势演变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图中各时间点史实对应准确的是A.①处,该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B.②处,该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C.③处,“光荣革命”巩固了革命成果D.④处,《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15.表2时间建筑名称高度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10层1892年卡匹托大厦91.5米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55层(230米)表2中这些高层建筑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商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地价飞涨D.城市化使人们住房需求极速增长16.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共同编撰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们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此书编撰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D.编撰历史达成共识更重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君子说”的基本内涵。(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10分)18.(14分)长久以来,蔗糖在食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对甘蔗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栽培甘蔗,并榨蔗汁作为饮料饮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致使我国蔗糖业每况愈下,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产糖量有减无增,而进口糖量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中排名第26位。-摘编自周可涌《中国蔗糖简史》材料二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糖业“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摘编自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材料二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摘自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关系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诸多让后人觉得黑暗与蒙昧的地方,如宗教迫害、审判异端和火刑杀人,有学者指出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但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识积累、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朱迪斯·本内特在《欧洲中世纪史》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钱乘旦在《西方那一方土》根据材料,结合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s
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一模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3-11-22
·
7页
·
239.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