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参考答案

2023-11-22 · 4页 · 212.4 K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卷(八)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CCBABDA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CBBDDAC【解析】1.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多载人事,少言神明,反映商周文化变迁趋势是人本主义在加强,由此说明人民力量推动历史前进,故选D。商周是前后相继的王朝,都处于黄河中下游中原一地的,与文化多元化无关,排除A;神权色彩浓厚无法解释西周时期铭文多载人事,少言神明,排除B;C项与材料论述无关。2.秦朝因为暴政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最后导致反秦起义大爆发,而起义的领导者包括秦朝的屯长、亭长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并且得到基层势力的支持,故选C。秦朝建立了乡里亭基层管理制度,故A不符合史实;民心思统一是历史背景,B项说法有误;D项与材料无关。3.据故宫博物院藏画可知,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开展过马球比赛活动,通过体育比赛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故选C。是否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从材料无法推断,故排除A;材料只能看出统治者提倡和参与马球运动,无法看出各阶层都喜爱马球运动,排除B;打马球与政权长治久安没有因果联系,D项说法有误。4.材料揭示出北宋求财逐利风气盛行,柴氏携带巨额家财改嫁士大夫张齐贤,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故选B。柴氏改嫁成功,A项说法有误;C项说法绝对化;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5.从中俄《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与“葡萄牙租借澳门”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北部,清朝是通过近代性质的条约来确定自己的疆域与边界;在中国南方,清朝是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来肯定自己的领土主权。清朝前中期对疆域与边界的认识,并非后人所说的那样,即不具备近代意义上的疆域和边界观。事实是,早在17世纪清朝就具有了明确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的疆域与边界意识,且通过与外国博弈,达到了获得外部承认的目的。在1840年以前,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商贸活动始终囿于清朝的朝贡体系窠臼之中,其前提是西欧各国承认清朝的领土以及清朝在其领土上实施主权,故选A。B、C、D说法均有误。6.义律的翻译“求讨皇帝昭雪仲冤”表示出对中国皇帝的尊敬,也粉碎了英国侵略气势。对英国不甚了解的道光帝当即认为英国是可怜的受害者,至于“赔偿鸦片”“赔偿军费”“割让岛屿”之类的要求,无非都是乞恩罢了。于是,英国的侵略利益便可以更好地实现,故选B。维护清朝国家尊严是表面现象,从义律的身份出发,他其实要维护的是英国的利益,排除A;C和D都不是其真正意图,故排除。7.结合图片和题干文字信息,分析该战事为义和团运动,故D项正确。8.结合题意可知,修建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对瓦解小农经济,发展工商业是有作用的,故选A;B错在“完全”二字;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故排除C;D项说法太绝对,清末无法达到彻底改变中国交通落后局面。9.材料讲述了爱国画家徐悲鸿于1940年用中西合璧的手法创作了《愚公移山》,创作出了气吞山河、无坚不摧的人物形象,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是这幅《愚公移山》,故选C。A、B、D均容易排除。10.1960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开放,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让新中国的公民们体悟革命斗争之艰辛、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涵养家国情怀,故选B项最符合题意。11.材料的主旨是古希腊文明吸收了西亚和埃及古文明,而这与其地理位置相关,故选B。材料没有完全体现灿烂辉煌,也不全是讲各文明的起源,排除A、C、D。12.材料所说“在中世纪政治和法律如同神学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当时欧洲人人都是天主教徒,都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符合材料和时代特征,故选D。A、B、C都说得太绝对,故排除。13.16世纪中期后,西产出食糖、烟草和棉花的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因为当时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独立后,巴西长期是一个生产咖啡和橡胶的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说明巴西独立后,欧美各国又趁机在“援助”的幌子下,对巴西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进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行经济和政治渗透。巴西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逐渐成为附庸,主权受威胁、经济无法自主。直到20世纪30年代,巴西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整段材料反映了巴西长期深受殖民侵略危害,故选D。其他选项无法说明整段材料的表述,故排除。14.从材料中针对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事件,国际联盟一开始决定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建立所有会员国……但是收效甚微,最后停止制裁,A选项是国际组织集体强制执行机制的尝试符合材料主旨,故选A。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证明其没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排除C;国联的基本无作为增强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排除D。15.材料其实考查冷战中西方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程。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通过语言文化的输出,让苏联人对本国语言和文化产生厌恶,传统文化日渐没落,最终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故选C。A、B、D说法均有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6分)(1)(12分)地位: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2分)影响: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使葡萄牙获取了大量财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每点2分,10分)(2)(14分)状况:重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但外贸总值大大减少。(4分)原因: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陪都,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移向重庆;重庆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出口;东南沿海沦陷,西南国际交通路线是当时外贸的主要通道,而重庆是其起点;国民政府在重庆设立一系列贸易机构和采取一系列战时贸易政策,推动了重庆贸易发展;日本大肆侵略中国和亚洲,重庆对外贸易处境艰难。(每点2分,10分)17.(17分)(1)(5分)原因:海外殖民扩张带来高工资经济模式,让英国人有能力接受教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兴起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点3分,两点5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6分)变化:中央政府开始建立大学;各地广泛建立各种专业学堂;学习实用之学。(每点2分)(3)(6分)背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更大贡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每点2分)18.(12分)示例:信息:第一,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州(道、路)郡县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过程。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第二,秦至民国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阐释:首先,从整体上来讲,秦至民国地方行政区划始终在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秦汉郡、县两级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至唐前期州、县两级制,唐后期至五代道、州(府)、县三级制,宋路、州、县三级制,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五级制,明省、府、州、县四级制,清省、府、县,民国初年省、道、县三级制。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如唐朝的藩镇和元朝的行省制,层级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并且体现出了由虚入实和监察机构行政化的特点,如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区划的不断变化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提高行政效率,并且大体上实现了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其次,就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从秦至民国始终存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及行政效率低等问题,需要不断继续调整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秦至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评分细则:信息(0~2分):信息正确1~2分;信息错误,或没有信息0分。阐释(0~8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6~8分;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3~5分;未结合史实,或结合不够,史实不够准确,论证不充分,0~2分。总结(0~1分):总结升华1分;无总结升华或重复信息0分。表达(0~1分):表达较清晰1分;表达不清晰0分。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