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银川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在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面对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面对气势磅礴的现代化实践,面对异彩纷呈的小康生活,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破题解题,善于从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的营养,催生更多传世之作、扛鼎之作,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文学贡献。紧扣“可信”,讲好中国故事。“可信”来自真实。第一方面是“故事的真实”。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最独到之处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道路。新时代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善于讲好恢宏大气的国家故事、丰富多彩的百姓故事,以大视野、多角度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第二方面则是“艺术的真实”。新时代文学要善于把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价值转化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丰满的艺术形象,讲出中国文化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先导,讲好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把中国智慧与世界无私分享,在独特的审美创造中形成独特的中国风范、中国流派,不断标注新时代文学水平的新高度。紧扣“可爱”,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可爱”来自美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再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也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民族的心灵史,能让远隔万水千山、身处天涯海角的人们从字里行间读懂一个民族、领悟一种文化。新时代文学注重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相融合,找准世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人类的情感共鸣点,以新的创意构思、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表现手法,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民审美情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世界,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国理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紧扣“可敬”,刻画时代新人形象。“可敬”来自担当。亿万勤劳勇敢、担当有为的中国人民就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就是中国形象的使者。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反映这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时代典型。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反映一定时代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主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实现的。文学意义上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学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对于社会主义文学而言,“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最大的底气和最强的动力。新时代文学要在创作内容和对象上,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学作品的主角,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善于从生动现实中发现新的人物类型,灌注新的精神气质,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体现新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崇高追求。新时代要唱响新征程的奋进之歌。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思想的深度、艺术的高度、感情的温度开辟新时代文学气象万千、群峰耸峙的壮阔境界,使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文学得以生动展现。(摘自邱海军《论新时代文学与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以审美的方式反映一定时代的价值和价值体系,塑造艺术形象也是其主要手段。B.艺术真实是要对照中国特色,落实中国故事,让人可信、可爱、可敬。C.对于社会主义文学而言,最大的底气和最强的动力就是“以人民为中心”。D.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文学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的使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先提出总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对总论点加以论述,探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文学路径。B.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可以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的论据。C.文学作品中的“新人”是时代精神的人格化,“新人”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学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D.文章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文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好中国故事,要可信,它包括“故事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两方面的内容。B.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而且也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C.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的心灵史,能让远隔万水千山、身处天涯海角的人们从字里行间读懂一个民族、领悟一种文化。D.要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的《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显示,全球海洋持续变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温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趋频趋强。2021年,高海平面抬升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加重了致灾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海海洋热浪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累积强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2021年,渤海湾、莱州湾、江苏外海、浙江外海和南海北部海域海洋热浪时间均超过150天。中国近海地处季风最明显的气候带,东亚季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大气涛动等的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要素等产生重要影响。海洋异常变化及其与大气间的能量传输和物质交换也是影响中国近海海洋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脆弱,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蓝皮书》的发布,可为科学把握海洋气候变化规律、减轻海洋灾害风险、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以及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摘编自《中国科学报》)材料二:在2022年8月3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8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蓝皮书》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下面是190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摘编自《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材料三:2023年2月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该报告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有关专家对今年气候趋势以及未来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做了研判和详细解读。针对今年气候形势,国家气候中心建议,我国南方地区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沿海地区还需要重点加强台风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区要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其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西部地区要提高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风险的意识。专家建议,大家了解政府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应包括不同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附近避灾场所分布信息等。同时加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灾害和风险防范意识,例如高温天气主动避暑、台风天气减少外出等。(摘编自《中国科学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1950-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B.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最暖时期;2021年气温低频滤波值较常年值偏高,为1900年以来的最高值。C.2020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为1901年以来的第4高值。D.1920-1930年气温变化不大,1990年以后气温呈持续走高趋势。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人体健康、水资源、生态环境、重大工程、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构成严峻挑战,气候风险水平趋高。B.近40年来,中国沿海海温和海平面上升速度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趋频趋强。C.中国近海所处的气候带和海洋异常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中国近海海洋气候变化。D.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气候的基本情况,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其他方面的影响。6.材料中提到的《蓝皮书》的发表和《中国气候公报》的公布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文本一:一直快到天明的时候,两个人的情绪才又激昂起来。虽然少安没能说服弟弟回家和他一块办砖厂,但他们兄弟俩兴奋地议论了这两年家庭发生的变化,互相还鼓了好多劲,这使他十分高兴。通过实际观察,少安感觉弟弟的确成了大人,看来完全可以独立在外面闯荡-他现在对这点倒可以放心了。归根结底,孙少安还不是那种纯粹的老农民意识;他多少还有点文化,本质上又不属那种安于现状的人······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三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一模)高三语文试题
2023-11-22
·
16页
·
25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