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历史答案

2023-11-23 · 5页 · 52.6 K

2023CEE-02历史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456答案CACCDB题号789101112答案ABDDCC题号131415答案DDB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被胁迫订立盟约,但依然按盟约退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信任和归附,这反映了当时传统礼制影响犹存,C项正确;葵丘会盟成为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齐鲁两国的盟约,但不能说明重诺守信成为社会主流观念,排除B项;会盟是解决争端的手段之一,“主要手段”未体现,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材料中的出土文物陶“马”“战车”可用于作战,“鼓”和“鼓槌”可用于作战指挥,“漆盾”可用于防御,“弓弩”可用于远距离攻击等,“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如此数量众多的“陶俑、陶马”再加上“战车”、“鼓”和“鼓槌”、“漆盾”等可用于排兵布阵,综合诸多信息可以得出这一考古发掘有助于厘清秦军军阵排列规律,A项正确;武器种类与配属应该还有很多,材料只明确提到“弓弩箭箙”等,另外材料不仅涉及到了武器,还有“战车”“战马”“鼓”等,B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此次考古发掘还明确了陶俑的制作程序,但是材料只有陶俑的数量并没有陶俑制作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有秦军排兵布阵等信息,至于其实力是否强大,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材料不能体现秦朝军事实力强大,排除D项。故选A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魏晋时期。据材料“《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C项正确;仅从诗句当中,无法得出士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魏晋时期崇尚清谈和玄学,也是在反映社会的黑暗,排除B项;仅从诗中,可以看出一士一夫洒脱不羁,无法得出社会生活的奢靡,排除D项。故选C项。北宋时期,通过急脚递铺、金字牌急脚递等收发情报,皇帝做出的军事决策可以不经过三省、枢密院,快速、秘密地送达军前,反映了当时专制皇权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崇文抑武政策及其深化,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强化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而材料强调的是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军政事务的传递和保密事宜,与枢密院职能调整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从明清时期对边境地区的城市及关隘名字变更情况来看,对少数民族的态度由歧视转为包容,这显然有利于民族融合,说明的是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君主专制强调的是君主对臣子的控制力,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智慧对民族交融的影响,非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排除B项;仅从城市及关隘名字的变更情况来看,是无法得出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出自洪仁玕《资政新篇》;“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出自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出自严复的《原强》;“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出自民国初年宋教仁的主张。因此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基于政治和爱国”“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期间,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民国初年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排除A项;题干强调工人运动“基于政治和爱国”的新特点,而非简单论述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工人运动受马列主义指导,无法得出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南及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把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和各族学生中”可知,西南联大的师生对西南地区矿产的探查以及支援公立私立中学,有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D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统区经济遭到战争破坏严重,排除A项;这些举措有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没有体现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在后方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建设,没有体现能有效地抵制日军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根据材料,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扩大经营的做法最终改变了传统看法,获得了认可,体现改革实践推动思想解放,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改革实践和人们的认识,未提及政策变化,排除A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指的是1956-1976年,排除B项;材料除了提及群众实践外,还提及人们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社会中家父在家庭中起统率作用,家庭中的一切服从家父意愿,说明家父权至高无上,C项正确。材料中所强调的家父权属于人身权,与公民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明法律是否保障妻子权利,排除B项;古罗马法律明确规定家子服从家父统治,并非以孝道为出发点,排除D项。故选C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世纪后期的西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崇拜国王,甚至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皮肤病,可以用来说明世俗权力的增强,推动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C项正确;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直到17世纪才兴起,排除B项;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与“(欧洲人普遍迷信国王,)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西班牙的殖民政策限制了殖民地的生产种类,出现部分产品存在空间局限的现象,影响了经济空间布局,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A项;这种殖民政策会限制殖民地发展,且材料只涉及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分工影响不大,“各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殖民地各地区之间不准通商”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据题意可知,无产阶级在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遭到英国资产阶级的镇压并决绝接受工人的政治诉求,由此可知工人阶级通过和平改良追求政治变革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必然的,D项正确;该运动侧重于争取政治权力,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英国议会和内阁政治上共进退,排除B项;英国工人阶级反对的是资产阶级,而非反封建专制,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8年,美国正在亚洲进行越南战争,漫画家通过作品描绘了美国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美国战争政策的质疑,B项正确;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排除A项;漫画不能体现美国的地位受到挑战,排除C项;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表现:农业革命一方面带来进步,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灭亡。(2分)评价:①农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粮食种类,推动了贫瘠地区的开发,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②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③推动了经贸发展;④另一方面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等)。(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①工业化的刺激;②利润的驱使;③国家的立法。(3分,一点1分)举例: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4分)(3)(▲)标志:印刷术(2分)伦理滋养:①坚守“仁者爱人”;②追求家国情怀;③崇尚天人合一。(6分,一点2分)17.(1)背景:①太平洋战争爆发;②中国抗战处于相持阶段;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④日本切断滇缅公路;⑤日本全面封锁中国。(10分,一点2分)(2)意义:①鼓舞了军民的士气;②打破了日军的封锁;③稳定了中国的抗战;④提升了中国空军的力量;⑤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战争;⑥形成了“驼峰精神”。(7分,一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18.【示例一】(15分,信息2分,现象2分,评述11分)历史信息:番薯、花生在福建种植。历史现象:近代物种交流改善明清时期国人的生活。评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迁徙,物种也出现了大交流。欧洲人把亚欧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还包括水果等引人美洲;美洲特产番薯、花生、玉米、番茄、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随着明末中外贸易的发展,美洲物种也引入中国。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丰富了国人的食物种类,改善了饮食生活,还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部分粮食可以投入市场,有更多的土地可以从事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从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示例二】(15分,信息2分,现象2分,评述11分)历史信息:马尼拉华人到达美洲。历史现象: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洲际人口流动。评述: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将美洲墨西哥、亚洲菲律宾侵占为殖民地。他们在这两大殖民地之间,横跨太平洋,开展贸易。他们使用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长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得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福建人在商贸过程中迁徙到马尼拉,进而跨洲移民至拉丁美洲,在拉美形成了唐人街、唐人城,促使中华文化传播至拉丁美洲。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