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决胜新高考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2023-11-23 · 10页 · 446.8 K

决胜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表1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部分内容。这些变法措施表1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吴起变法明法审令,(裁减)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A.旨在确立中央集权制B.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C.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2.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汉初《东阳田器志》木牍是随墓主人陪葬的农具清单,清单上的农具都来自吴国东阳地区,有锸、锄、钪等种类。这可以佐证汉初A.区域间经济交流加强B.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C.灌钢法技术日益成熟D.牛耕推广到珠江流域3.白鹿洞书院的礼圣殿又名大成殿,由朱熹任浙东提举时出资30万修建。殿正中有唐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左右分列四圣像即颜子、思子、曾子、孟子。大殿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A.代表南宋官学的发展B.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注重儒家文化的传承D.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4.明朝监察御史组织形式上隶属于都察院,但可不经都察院而独立行使监察职权。对于监察御史,要求刚正不阿,各项法律熟记于心,同时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这表明,明朝的监察制度A.依赖于监察官的品德B.提高了广大官吏的文化素质C.利于监察效能的提高D.发挥法律与教化的双重作用5.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被人贩卖到美国加州的丁龙辞职回国。他希望把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丁龙的经历说明华工出国A.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B.推动了美国停止人口贩卖C.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美国对知识精英的需求6.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清政府颁布了《回疆则例》等法律,并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与民族地区上层人物的联系。当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帮助清军驱逐了阿古柏。这表明清政府A.因俗而治增强了国家认同B.制订法律捍卫边疆主权C.分而治之维系了羁縻统治D.依靠民众扩大统治基础7.《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译文类别的变化趋势可以佐证当时图1A.民主科学占据主导地位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流C.白话文运动不断走向高潮D.民主共和政体成为新追求8.图2为时政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标识为“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标签。据此推断,当时国民政府图2A.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B.开展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C.确立了国民党专制统治D.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这一指示重在A.配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加强中共对军队的领导C.尝试举行中心城市暴动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10.建国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11.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这一评选标准反映出A.改革开放丰富劳动内涵B.第三产业的发展主导劳模标准修订C.人们职业观念发生变化D.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12.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高丽史》,该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不仅记载了高丽王朝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保存了中国和朝鲜半岛交涉的表笺、奏章等史料。据此可知,《高丽史》A.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B.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C.记载了西汉时中朝间的往来D.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13.图3是16世纪亚洲出口到葡萄牙里斯本和中东黎凡特的胡椒数量(单位:担)。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图3A.欧洲香料价格持续上涨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三角贸易”逐渐兴盛D.欧洲贸易中心逐渐发生转移14.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指出,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领主与平民均属于该组织的一员。1382年后,他还把《圣经》翻译成英语来讲经布道,做宗教仪式,。他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应排斥外来势力对信仰自由的干预。这些言行A.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控制C.受到路德派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15.《凡尔赛和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1921年12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捕了柴鲁尔等5位华夫脱领导人,埃及爆发反英高潮,罢工、罢市、罢课。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表明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B.一战促使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C.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遭到埃及人民反抗D.民族解放运动清除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16.苏联经济处于危机的前夜:经济增长停滞,传统经济体制已经到了功能衰竭,非改不可的地步,当政的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丧失了改革的良机,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这一评论指向的历史时期应是A.1945—1951年B.1959—1964年C.1976—1981年D.1986—1991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唐入宋,“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宋朝廷从仁政理念出发,突破了旧有“轻济贫重恤穷”的观念,形成了以贫困救济为主、医疗救济为辅的济贫制度。神宗时实行保甲法,对占田20亩以下的贫民免除服役。后又出台惠养乞丐法,“差官检视内外老病贫乏不能自存者注籍,人日给米豆共一升,小儿半之,三日一给。”两宋时期民间济贫恤穷活动也趋于活跃。以义庄为例,其始于北宋中期范仲淹,用以救济贫困族人。医疗机构方面,当以胜善寺药寮出现为最早。“凡郊野之民无有远迩,与道路之往来有疾病者”皆可得到免费治疗。——摘编自孙竞《宋代的社会贫困线及其社会意义》等材料二中世纪英国乡村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物质生活贫困。许多上了年纪的贫穷佃农通过将持有地让与年轻家庭成员来保证晚年生活。集体耕作的公地制度也为贫困群体提供了重要的生计补充来源。许多庄园都将在公地上拾穗作为穷人的权利,对拾取落穗之人的资格作出明确限制。13世纪开始,立遗嘱在乡村普及开来,留下一些虔心的遗赠是不可或缺的。最常见的形式是赠与一小笔现金,分发给出席葬礼的穷人。也有立遗嘱人规定利用遗赠资金产生的利润定期开展救济活动,这种救济行为往往持续较长时间。修道院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占有者之一,利用稳定的资金来源,为穷人建立了收容所和慈善院,1216—1350年间总计修建达700余所。——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济贫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世纪英国解决贫困问题采取的救助方式。(6分)(3)根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贫民救助体系的共同之处。(4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4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材料二欧洲人向西半球输入人口,早在1800年就形成了新的文明中心,配有欧式政府、宗教和教育制度。一个新的国家从原先由英国人统治的北美地区兴起。美洲有两个业已成熟的文明被西班牙毁灭,也被西班牙自身的文明所取代。拉美很快出现了一批混血人口,混血现象非常普遍,欧洲人和土著及黑奴都会繁衍后代,这些黑奴最早在16世纪作为甘蔗园的劳力引入,后来人数不断增加。虽然印第安语言得到留存,征服者的语言当然还是成了这片大陆的主流通行语。——J·M·罗伯茨、Q·A.维丝塔德《企鹅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75年大西洋人口迁移方向及主要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1800年以前欧洲人向西半球输入人口的影响。(7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改良为首要选择、避免公开的暴力对抗应为常情。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改良与革命各有功用,共同推动者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如果说革命是高昂的主旋律,改良则是和声,是副歌,两者的配合使历史前进的交响曲更加雄浑丰满。——摘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根据材料,围绕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6分)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ACCAABBDAABDD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16分)(1)历史背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扩大;(2分)仁政思想得到推行;(2分)王安石变法的实施;(1分)传统救济观念的改变。(1分)(2)救助方式:家庭成员内部的互助;(2分)公地制度为贫困群体提供重要的生计来源;(2分)基督教会承担了救济穷人的重要功能;(1分)乡村居民的捐赠。(1分)(3)共同之处:救助体系多元化;(2分)都有宗教组织参与救助;(1分)重视长期救助。(1分)18.(12分)(1)方向:从欧洲向美洲、非洲和大洋洲迁移。(2分)原因:新航路开辟;(1分)早期殖民扩张;(1分)三角贸易。(1分)(2)影响:形成新的文明中心美国;(1分)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被毁灭;(1分)出现混血人种,形成多族群混杂的社会结构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