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三)(学生版)

2023-11-23 · 4页 · 5.8 M

机密启用前 姓名准考证号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风向卷(三)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国宝级文物——曾侯乙尊盘,它是目前已知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专家至今难以高精度复制。学术界主流认为,这件文物是失蜡法工艺的标志性作品。结合下列图文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注:曾侯乙尊盘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在尊的腹部和圈足上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A.青铜铸造工艺已极其高超 B.湖北一带的手工业比较发达C.部分诸侯仍坚守西周礼制 D.社会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距2.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迁徙十余万人至长安。这是汉代第一次移民,也是汉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其主要目的是A.开发关中发展经济 B.减轻齐楚人口压力C.增强关中防御力量 D.削弱监控地方势力3.唐朝平定东突厥后,将其部族内迁,对内迁部民按户等征收银钱和羊,称为“羊钱”。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陷入财政危机 B.赋税改革迫在眉睫C.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D.边疆治理因地制宜4.中国古代常用的辣味调料(偏麻)除了花椒、芥末、茱萸,还有胡椒、大葱、大蒜等。明末,辣椒传入后,辣味的调节变得更简便。一些地区的菜品因辣椒的广泛应用焕然新生,麻辣辛香的混杂口味最终搭建起了新的饮食体系。中国明代出现新的饮食体系A.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B.为西方平衡对华贸易提供契机C.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D.刺激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5.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称帝。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并没有废除南京的名号,也没有废除六部等机构。南京六部的排序不同于传统的吏、户、礼、兵、刑、工,其排序实际是户、兵、工、吏、刑、礼。南京权力机构的存在A.造成了明朝分裂 B.适应了统治需要C.形成了冗官现象 D.加重了财政负担户部排在第一位,是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经济枢纽紧密相关的。6.下表为清朝后期鸦片输入量统计表。鸦片输入量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时间输入量(年均)1830—1839年23810箱1840—1849年37000箱1850—1859年68200箱A.鸦片贸易逐渐实现合法化 B.西方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西方列强扭转了贸易逆差 D.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7.下图为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这一现象A.促使中国完全沦为西方殖民地 B.激发了救亡运动高涨C.说明我国贸易自主权开始丧失 D.为洋务自救敲响丧钟8.刘少奇在指导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工作时曾强调:成立农会时,要准备旗子、标语,并开展游行示威,县长、军队首长都要出席农会并讲话鼓励;选举结果宣布后,还要举行庆祝仪式或庆祝大会。这些要求有利于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传统社会习俗革新C.促进土地革命深入发展D.增强中共的政治权威性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该土地政策A.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B.彻底解决了地主农民问题C.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D.推进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10.下表为1989—1992年《人民日报》经济类社论的主题分布情况,分析此表可以推知主题经济政策人口问题“三农”问题企业改革与发展其他篇数245773总计(篇)46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得以消除 B.政府重视经济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明确 D.中国经济结构日趋合理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植物品种多样的农业扩大了食物来源,使食物来源更加可靠,于是,人口也相应地增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古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崇拜C.农耕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D.私有制产生改变了文明发展走向12.14世纪中叶,人们哀叹道:如今的葬礼程序是出于对被传染上疾病的恐惧,而不是对死者的怜悯,随便找个牧师应付了事……死者享受不到祷告、蜡烛和赞美诗的待遇,事情如此过去了,对于一个死人,不会比我们现在对一头死了的山羊更加在意。这折射出当时欧洲A.人文主义得到充分的体现B.利己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C.灾难催生活在当下的情绪D.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13.下图为世界近代某次著名战争示意图,关于该战争说法正确的是A.是列强资本输出时代国际战争的典型 B.战争导致了英、俄两国深刻的社会变革C.反映了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D.地缘政治因素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14.下图是题为《“朋友”》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事件A.鼓舞人们团结一心抗击法西斯侵略B.促使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D.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5.斯大林给农业集体化描绘的景象是:采用大机器耕种、生产更多的粮食。而实际情况是:到1932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时,机械化水平也不到20%,直至1952年,粮食总产量都低于1913年。这主要反映了苏联A.西方长期封锁包围的严峻形势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C.强制性集体化与农民愿望相背离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16.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即这些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在改革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仍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上述观点A.认为现代工业文明并不能模式化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颠倒黑白C.是非常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D.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审视民族主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远古时期,世界各民族的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和辗转抄写,非常容易失传或出现讹误。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得人类文化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完好保存成为可能。印刷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唐朝后期,雕版印刷术在民间的应用逐渐广泛。宋朝的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有官刻、家刻、坊刻之分,对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就流传到今天的宋刊本来看,大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其审美效果远非现代普通印刷书籍所能比拟。印刷术发明后,逐渐向海外传播。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15世纪初,朝鲜在学习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首先开始用浇铸法研制铜活字,铜活字的应用比中国还早。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最后到达欧洲。——摘编自袁行霈、邓晓南《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1975年,38岁的王选决定申请“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项目。汉字照排即该工程子项目之一。汉字照排就是利用计算机及光学、机械技术,进行汉字的输入、编辑、输出、印刷等。经过论证,“748工程”办公室决定把汉字照排项目的设计任务交给北京大学,不久,由王选负责的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正式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外技术交流日益增多。1984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印刷厂等报刊和印刷机构开始引进国外的排版产品,这给王选所在的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带来极大压力。1985年初,华光Ⅱ型机研制成功,并在新华社试运行,5月通过国家鉴定。1987年7月,王选等人又研制出华光Ⅲ型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华光Ⅲ型机有了第一个用户:《经济日报》。经过改进,华光Ⅲ型机不仅高速优质地完成了《经济日报》的排版任务,还承担三十多种报纸、十多种期刊的排版业务,而且耗电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二。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都采用了国产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摘编自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实现的功能,并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产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发明与创新同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摘自[美]G.泰勒·米勒、斯科特·E.斯普曼《生存在环境中》材料二 稳定的气候让农耕文明兴盛了几千年,现在,我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改变大气,它们有可能在下个世纪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产生深刻影响。关键的变化似乎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增加。这些气体吸收和保留太阳热量,减少反射到太空的热量,因此,它们含量的增长往往会抬升全球平均温度。更多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意味着在短短几十年把几亿年以来储存在化石燃料中的碳排放到大气中。仅仅在20世纪,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长到原来的13倍。我们改变环境的力量在快速增长,而在了解这些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我们改变经济的能力方面明显滞后很多。约翰·麦克尼尔在他的作品中宣称:“在不知不觉之中,人类已经在地球上进行了一次巨大的、不受控制的试验。我认为,这种试验终有一天会成为20世纪历史最重要的内容。”——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1)根据材料一和二,概述图片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应对上述变化的科学措施。(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没有一种民族范式可以适用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说得好听点是一个多元国家,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个非国家行为体——一个相互抵触的不同民族的组合体,它被种族、宗教和语言的争执所撕裂,其中只会有文化的混乱,而不会出现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国家,更不要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帝国。不过,随着争论的继续,越来越多的人将美国视为一个由公民国家主义(civicnationalism)凝聚在一起的公民国家。虽然这些争论也注意到,美国身份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排他性的白人种族核心基础之上,并将土著人、非白人、女性和非新教信徒都排挤到边缘,但争论的重点还是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美国身份中具有包容性的公民理想。这种公民理想形成的基础正是《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如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然,直至今日,如何让这种公民理想与现实相符或者甚至只是相近,仍然是美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对于这个地理、人口和文化都错综复杂的国家而言,这个问题尤其棘手。——摘编自[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材料二 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一样,美国历史中有许多令美国人骄傲的成就,也有许多令美国人汗颜的失败乃至难以示人的耻辱。一部好的历史教科书,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两个方面都展示给读者,在提升国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提供一种反思和批判,这样这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地吸取教训,不断地有所进步。《美国人民》没有刻意地渲染美国的历史成就,也没有隐瞒美国历史上的污点,而是把美国历史上的艰难曲折比较真实地刻画出来。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注:指加里·纳什)还特别强调了历史在个人自身培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