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校对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后天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中国古代建筑,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希望》)材料二:中国的建筑从古以来,都是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一项主要的需要,在不自觉中的集体创作。许多不知名的匠师们,累积世世代代的传统经验,在各个时代中不断地努力,形成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他们的名字,除了少数因服务于统治阶级而得留名于史籍者外,还有许多因杰出的技术,为一般人民所尊敬,或为文学家所记述,或在建筑物旁边碑石上留下名字。人民传颂的建筑师,第一名我们应该提出鲁班。他是公元前第七或第六世纪的人物,能建筑房屋、桥梁、车舆,以及日用的器皿,他是“巧匠”的典型,二千多年来,他被供奉为木匠之神。著名画家而兼能设计并营造建筑的,宋朝有郭忠恕为宋太宗建宫中的大图书馆。在清朝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建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建筑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带入中国,所以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一小部分学习欧洲系统的建筑师。他们用欧美的建筑方法,为半殖民地及封建势力的中国建筑了许多欧式房屋。但到公元1920年前后,随着革命的潮流,开始有了民族意识的表现。其中最早的一个吕彦直,他是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那个设计有许多缺点,无可否认是不成熟的,但它是由崇尚欧化的风气中回到民族形式的表现。那时已有少数的大学成立了建筑系,以训练中国新建筑师为目的。建筑师们一方面努力于新民族形式之创造,一方面努力于中国古建筑之研究。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领导下,遵循共同纲领所指示的方向,正在开始的文化建设的高潮里,新中国建筑的创造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工作。建筑师已在组织自己的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研究他们应走的道路,准备在大规模建设时,为人民的新中国服务。(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整个环境影响之下,各个时代的中国建筑各有其特征,同时又具有始终一贯的基本方法和原则。B.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似是而非地移植了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C.中国古代建筑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国际式”新建筑与中国古代建筑之间具有相似点。D.许多劳动者为解决生活中的需要,不慕名利,累积经验,不断努力,自觉创作了中国的建筑艺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等复杂情况的影响,一些建筑可以形成某系或某派建筑。B.“洋式楼房”“洋式门面”的涌现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只是因为之前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C.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全部鄙视中国式建筑,虽然有人对中国建筑产生了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D.皇室的建筑师是世袭职位。直到清代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圆明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3.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中“著名画家而兼能设计并营造建筑”观点的一项是()(3分)A.隋朝画家展子虔,他的《游春图》对建筑环境的整体呈现,令其更像是一幅建筑设计的效果图。B.《文成公主降著图》的画作者阎立德,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曾受命营造唐高祖山陵,督造翠微宫等。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横跨汴水两岸的木结构虹桥,代表着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D.宋徽宗的《瑞鹤图》,画中白鹤下方,几乎可以看清宣德门殿脊上的片片灰瓦,檐下木质斗拱的紧凑结构。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建筑师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恐怖(节选)莫泊桑那是在一八七零年战争期间①。我们穿过鲁昂,向奥德梅尔桥后撤。我们的部队有两千人,这两千人溃不成军,士气低落,精疲力竭,正赶赴勒阿弗尔整编。白雪覆盖着大地。黑夜来临。我们从头天起就没有吃东西。普鲁士人离我们不远,所以我们迅速逃跑。诺曼底的田野一片惨白,偶尔露出农庄四周的树影;田野在黑色天空下显得沉重而阴森。在晦暗的暮色中,只听见一片含混不清的、拖沓而嘈杂的声音,仿佛是畜群在迁徙;在这片无穷无尽的踏步声中还夹杂着饭盒和军刀模糊的碰撞声。士兵们弯着腰,弓着背,肮脏不堪,甚至衣衫褴褛;他们在雪地上拖着疲惫的步子,艰难地往前走,往前赶。那天夜里严寒刺骨。我们的手与钢枪托粘到了一起。我常常看见一个士兵脱下使他难受的靴子赤脚赶路,于是每个脚印都带着血。他走了一会儿便坐下休息几分钟,可再也没有站起来。每个坐着的人都是死人。我们后面留下了多少可怜的士兵呀!他们精疲力竭,想让僵硬的两腿歇一歇再继续赶路,可是,等他们一停下来,等他们那几乎停滞的血液不再在冻僵的肉体内流动,一种无法抗拒的麻痹便使他们动弹不了,将他们钉在地上,合上他们的眼睛,不出一秒钟便使这个超负荷的人体机器完全瘫痪。他们的前额垂向膝盖,慢慢下沉,但并没有完全倒下,因为他们的腰和四肢一动不动,像木头一样硬,无法弯曲也无法挺直。在黑夜,在雪地,在这片寒冷和致命的田野上,我们这些比较强壮的人仍然继续走着;我们连骨髓都冻僵了,凭着运动惯性往前走;我们感到悲伤、气馁、绝望,特别可怕的是,我们感到被遗弃,感到世界末日来临,感到死亡,感到虚无。我看见两名宪兵抓着一个小个子的古怪男人的胳膊,他年岁很大,没有胡子,模样确实古怪。宪兵认为抓住了一名间谍,便来找军官。“间谍”这个词很快便在掉队的士兵中间传开了,他们在间谍四周围拢来。一个声音喊道:“枪毙他!”于是那些疲惫至极、勉强倚着步枪站立的士兵们突然感到一阵疯狂的、兽性的愤怒,这种愤怒往往驱使群众进行屠杀。我想说话,当时我是营长,可是谁也不承认长官,连我也可能被他们枪毙。一个宪兵说:“他跟踪我们三天了。他到处打听炮兵的情况。”我试着盘问这个人:“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要跟着部队?”那人用无法听懂的土话嘟囔了几个字。这的确是个怪人,肩膀窄窄的,眼神狡猾,在我面前惶惑不安,以致我对他是间谍不再怀疑。他看上去年龄很大,身体虚弱。他偷偷打量我,神色谦卑、愚蠢和狡诈。人们在我周围喊道:“让他靠墙站!靠墙站!”我对宪兵说:“你们负责俘虏?⋯⋯”话还没有说完,士兵们便一拥而上,将我推倒,顷刻之间愤怒的人群抓住那个人,将他打翻在地,拖到路边,扔到树旁。他摔在雪地上奄奄一息。他立刻被枪毙了。士兵们朝他射击,重新装上了子弹,再次射击,像野人一样疯狂。他们拥挤着轮流从尸体前走过,向尸体射击,就像人们列队从棺材前面走过抛洒圣水一样。突然一声呼喊:“普鲁士人!普鲁士人!”于是士兵们狂乱地溃逃,巨大的喧嚣声响彻四野。流浪汉的枪击声引起了恐慌,就连开枪者本人也吓坏了,他们不知道恐慌来源于自己,慌忙逃走,消失在黑暗中。我独自呆在尸体前,那两个宪兵也恪尽职守地呆在那里。他们抬起这个被打得稀烂的、血肉模糊的身体。“搜搜他。”我说。我掏出衣袋里的那盒火柴递过去。一个宪兵为另一个宪兵照明,我站在他们两人中间。摆弄尸体的宪兵说:“他穿蓝罩衣、白衬衫、长裤、鞋。”第一根火柴——熄灭了,又点燃第二根。宪兵在翻死者的衣袋,继续说:“一把角质小刀、一条方格手帕、一个鼻烟盒、一小截细绳、一块面包。”第二根火柴也熄灭了,又点燃第三根。宪兵在尸体上摸了很久,大声说:“就是这些。”我说:“把他的衣服脱光。在贴肉的地方也许能找到什么。”为了让两个宪兵同时行动,我亲自划火柴为他们照明。在转瞬即逝的急速的微光下,他们从他身上脱下一件件衣服,将这个还有热气的血肉模糊的身体脱得精光。突然,一个宪兵喃喃地说:“真见鬼,指挥官,这是个女人!”我无法描述我当时感到多么恐慌,一种奇异的、钻心的恐慌。我不相信,便在雪地上跪下来,看着这堆不成人形的血肉。这是个女人!两个宪兵目瞪口呆,十分气馁,等着我发表意见。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想,该作何假设。于是宪兵班长慢慢地说:“也许她是来找孩子的。她孩子在炮兵部队,一直没有消息。”另一个宪兵接着说:“可能是这样吧。”我曾经历过许多可怕的事,但当时我哭了起来。在那个冰冷的夜晚,在那片黑色平原上,我面对死尸,面对着这个奥秘,面对着这个横遭残杀的陌生女人,体验到“恐怖”的含义。(有删改)【注】①一八七零年战争:又称普法战争。战争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兵坐下休息后,“再也没有站起来”,由此可看出“我”的悲悯之情;枪毙“间谍”时,士兵“像野人一样疯狂”,流露出士兵愤怒的情绪。B.“古怪男人”被乱兵射杀后,“我独自呆在尸体前,那两个宪兵恪尽职守也呆在那里”,他们的目的是要从死者身上找到有价值的军事情报。C.当得知死者是女人后,“我不相信,便在雪地上跪下来”。“跪下来”不只是为了验证宪兵的说法是否正确,也包含着一种对死者的负罪感。D.“古怪男人”目睹法军溃败,担心在炮兵部队服役的儿子的安危,竟然在无法忍受的严寒中“跟踪我们三天”,让人不能不为伟大的母
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五模语文试题
2023-11-23
·
11页
·
86.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