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答案

2023-11-23 · 6页 · 620.4 K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分析:C项原文“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人们在观看节目《只此青绿》《忆江南》时对宋韵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从陆游、苏轼的诗词中所感受到的。2.D分析:A项“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的并不是工匠,而是舞剧《只此青绿》;B项“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错误,而是两幅图都有体现;C项不存在目的关系。3.B分析:B项中的《阿甘正传》并不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进行创作的。4.①“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本意是死去还有何话可说,不过是将自己的躯体寄托在山岗而已。②这句诗表现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至高境界,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5.①题材选择上,选取屈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创作,将舞台艺术与文学思想相结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得分关键词:屈原代表性的作品)②创作手法上,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情感,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得分关键词: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③审美风格上,要表现屈原的审美志趣,通过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感受屈原文化之美。(得分关键词:屈原的审美志趣或屈原文化之美)6.BA.“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融入到当地的乡土民俗”有误,文中“屈原在我们那个地方并不神秘,因为我们从小的生活中就有他的存在,划龙船吃粽子,挂艾草熏艾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已明示了与屈原有关的习俗融入到了当地乡土社会,且“种橘与纪念屈原无关”并不是家乡人不理解作者写诗的主要原因。C.“多次提及具体的年月日”有误,文中完整提及具体年月日仅有两次,且“历史文化氛围与当下语境相结合,富有纵深感”稍有拔高。D.“并在后文对屈原和杜甫的叙述中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错误,一方面,作者在开头提出问题时,第一段结尾已有明确的答案:“我明白,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不知道理解自己的时刻何时能够到来,又在何时突然消失。”说明作者知道自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QQABYYAUggAoAABAAQBCQwkACEGQkhGCCIgOQEAUIEABSQNABAA=}#}己是能否理解自己的,但这个时刻具有不确定性。另外,“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误,后文的议论、抒情显白而直接,并非间接表意。7.AA.“一虚一实”有误,文中“拖拉机拖来了从没见过的橘树,叶子翠绿,像桂花树”(视觉)以及“我那时想象橘子挂满房前屋后的,甚至闻到了橘子的清香飘在空气里”(嗅觉)前者是回忆,后者是想象,都属于虚写。8.①“种橘”代指写作,也喻指文学创作。②“种橘”取典屈原《橘颂》,蕴含着对屈原及其写作的缅怀与致敬。③“种橘”是作者儿时故乡的农业活动,作者的父亲、仙叔都种过橘树,也体现了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怀念。④“种橘”也是一种对抗生命不确定性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文中写道“仙叔以种橘的方式度过了最悲伤的日子”,“种橘”也代表写作与生命的不确定性。9.①文学创作具有独特性,每个作者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屈原《离骚》与杜甫《蜀相》虽均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②文学创作并不都能获得他人的理解,文学创作应遵从内心,不以他人的理解与赏识为写作目标。屈原、杜甫生前的写作并未得到知音理解,但其作品《离骚》《蜀相》写出了诗人心志,流芳千古。③文学创作如同种树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屈原与杜甫看似均植下橘树(同样都是创作诗歌),但收获的果实不一定完全相同(骚体与律诗同为诗歌,但体式各异,体现了两种诗体的独特魅力),因此文学创作应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写作的顺利。10.A句意:他建议说:“风俗好坏,都是上层之人形成而后推广影响的。君子小人,各有自己的同类(朋友),如果都用朋党的眼光看待,恐派正直的人没法自立了。”“在上之人”与“作而新之”是主谓短语作句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其类”是“有”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11.C.“若谷绳以法”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以法绳(之)”。“得双石于潭上”只是状语后置句。12.B13.(1)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茶恶者,定语后置;贸,卖;数,税款)(2)在路上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民丐于道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分,介宾省略;舂爨,伙食)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QQABYYAUggAoAABAAQBCQwkACEGQkhGCCIgOQEAUIEABSQNABAA=}#}14.执政为民;严以待奸;勤于思考。参考译文: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考中进士,补任长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任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每年约定各家的税额为多少,大都从贫困的百姓中收取完成,李若谷开始设置户籍以备考核检查。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多次升官做了迁度支员外郎、代理三司户部判官,出官作京东转运使。赶上黄河在白马段决口,调取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朝臣卢士伦按照三司的旨意,不停地骚扰州县百姓,李若谷却对百姓宽容。天圣初年,李若谷兼领三司户部勾院。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王蒙正当时担任驻泊都监,倚仗和太后有姻亲骄横放纵,李若谷绳之以法。监司偏袒王蒙正,上奏改任李若谷为潭州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船只(抢劫),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经常(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逃回来,又抢劫(商船),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肢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岸,用巨大的木头撑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府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季雨水泛滥毁坏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决口,就调动靠近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升任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兵士拉船过境,贫寒瘦弱的人,就留下来养护照看,等到春天温暖再让他们离开。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官拜参知政事。他建议说:“风俗不好,都是上层之人形成而后推广影响的。君子小人,各有自己的同类(朋友),如果都用朋党的眼光看待,恐派正直的人没法自立了。”皇帝醒悟过来,下诏告谕朝廷内外。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最后)以太子少傅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3页{#{QQABYYAUggAoAABAAQBCQwkACEGQkhGCCIgOQEAUIEABSQNABAA=}#}职位退休。15.A“晓梦”一词点明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16(1)虚实结合: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借助梦境来表达芳踪的难觅的失落和惆怅,下片描写实景来抒发愁情;(2)借景抒情:下片结尾三句借“冷落闲门”“凄迷古道”濛濛“烟雨”的凄清冷落之景来抒发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3)直抒胸臆:下片首句“多少江南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之情。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的确是十分迷人的芳景。读者还应当注意到“晓梦入芳裀”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这是虚写。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多少江南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之情。“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轻尘,真令人难以为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结尾三句借“冷落闲门”“凄迷古道”濛濛“烟雨”的凄清冷落之景来抒发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17.(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8.①琳琅满目②无可厚非③蜂拥而上(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①“电子榨菜”改为“让电子榨菜”②“从填满时光、通勤路途”改为“从填满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③“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改为“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使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①比喻: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如同榨菜,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2分);②双关:“榨干”一语双关,既照应“榨菜”一词(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又形象地描绘出“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光的高度挤占,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2分);③设问:先用“到底在榨干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1分)。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4页{#{QQABYYAUggAoAABAAQBCQwkACEGQkhGCCIgOQEAUIEABSQNABAA=}#}21.D(“是”具有代词、副词、动词三种意义。文中的“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的“是”做副词,表“的确”的意思。与D选项相同。A.B选项均为动词用法,做判断用。C选项做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22.①找工作时面临的残酷打压②“长衫”不仅仅代表学历③但更多人不愿意放下“架子”23.作文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围绕馒头制作技巧这一件生活小事,要求我们思考其对学习、成长的人生启示。审题重点就在于从制作技巧环节的要求中看到其蕴含的人格精神、思想方法。面团多次被搓揉摔打,其实就类似于生活中不断遭受困难、打击。面团因揉搓摔打变得更柔软有弹性,类似于生活中遭受困难的我们反而不再浮躁,会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发酵,让面筋充分吸收外界的空气,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多接受外界的意见,积极学习,从而沉淀成为更有内涵、更有修养的自己。馒头制作环节技巧相互成就了最后的馒头口感,我们的思考也可以有机结合得到人生真谛。参考立意:1.在磨砺中认清不足,提升自我。2.在磨砺与学习中沉淀自身。3.内外俱修,方能成就完美。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一类文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紧扣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合54—60分指令,选准角度,立意鲜明,主旨集中、明确。B.内容充实,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意的主题要求。D.所选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48—53分选准角度,立意明确。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三类文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5页{#{QQAB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