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23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l卜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农耕之必然趋向于定居,又使它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有较大的和较为稳定的连续承袭的可能出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这可用来说明A.农耕文明的保守性和封闭性B.游牧文明的扩张性与开放性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融性D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特征2.如图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3.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D.借用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4早期罗马法规定,无论当事人的主现状态如何,只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式完成,契约就具有法律效力;从公元前l世纪起,罗马法规定,由于海难、海盗、抢劫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的违约,司法要予以救助并允许债务人抗辩。这一变化表明A罗马共和国开始注重社会平等问题B.法律的公平性得到统治者的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民主改革D.成文法取代习惯法是历史的进步5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A.成为王权强大的民族国家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人D.封建庄同经济走向崩溃6.英国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A,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体现了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B.古印度科技领先世界c.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D.阿拉伯善于学习创新7.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B文明演进动力不足c.无法建立中心城市D.尚未进入国家阶段8.据记载,1637年,荷兰出现了“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当时一棵都金香被炒到3000荷兰盾,可以交换8只肥猪、4只肥公牛、2吨奶油、1000磅奶酪、1个银制杯子、l包衣服、1张附有床垫的床,外加一条船。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B.早期殖民扩张引发价格革命c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D.荷兰丧失“海上马车夫”地位9.1484年意大利学者皮科写道,上帝对人这样说:“我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央,以使你观察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我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使你死亡或永生,归根结底,你作为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与塑造者,应该用最适合你的方式来构建自己。”这一看法A.开启意大利宗教改革的序幕B.体现出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D,否定了天丰教会的权威地位10.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A.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B.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C.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D.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11.卢梭认为,个人的最大自由无疑是群体的最大不自由,而“在社会状态中,正义代替了本能,行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因此个人必须服从公共意志,建立政治共同体,“遵守同样的条件”,才能获得全部的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A.以公意保障个体的平等B.契约是全体一致的同意C.人民应该让渡个人权利D.国家是保障自由的工具12.外国学者对西方某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有如下的评沦:“这是反面经验,因为它引发了反对它的民族主义,但也是正面经验,因为在占领者走后……在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具有重要地位。”这段评论描述的是A.光荣革命实现英国政体的转变B.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的伟大意义c.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D.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3.有学者说,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只不过是按照普鲁士的纪律捆在一起的一些地方政权的集合体”。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德意志帝国A.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B.是在普鲁士上导下创建形成的C.重新确立了普鲁士的领导地位D.为容克贵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14.从20世纪开始,美国国会为限制总统权力扩张,授予文官集团一些“准立法权”,使得“那些管理政府日常工作的独立管理机构制定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与法规……成为构成联邦政府立法程序的“主动脉”。这反映出美国文官制度A.保证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致使三权分立的民土原则遭到破坏C.未能摆脱政党分肥制的影响D.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博弈中得到发展15.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确立了国际自由航行的原则、国际河流共有共管原则,设置了国际管理机构,认定了国际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A.确保了国际河流的和平开发利用B.奠定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c.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D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16.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卜史料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B.证明了印度的生产率高于英国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D.反映出亚洲具有明显贸易优势17.19世纪最后30年中,英国议会中两大政党的最大分歧是关于“无形帝国”和“有形帝国”的争论:自由党政府坚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无形帝国”,保守党则主张限制自由贸易,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有形帝国”。这一分歧A.反映了英国实力变动的现状B.改变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c.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D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下表所示的是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单位:%)。其中,④代表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9.恩格斯回忆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的,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丰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20.1871年,巴黎公社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公社委员会即是“会社议会”或“市政议会”,是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把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合二为一,实行“议行合一”,明令“公社委员应担负所在区的行政领导工作”。这表明巴黎公社A.宣告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改良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c.明确了无产阶级的民丰政治原则D.实践了工农联盟的革命方略21.1889年,第一次泛美会议召开。在接连抛出“和平共处”与“谋求友好贸易”的诱饵后,美国在会议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即“达成解决成员国纷争的仲裁协定,同意修建一条连接南北美洲的铁路;建立了泛美联盟的雏形”。这表明泛美会议的召开A.维护了拉美的独立B.消弭了茭洲国家问的分歧C.彰显了美目的意志D.推动了世界贸易有序发展22.印度国大党成立后,提拉克用古代印度典籍《薄伽梵歌》论证民族派政治纲领的合理性,认为宗教是民族历史的依托,是使人民互相接近的重要手段,并宣称《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提拉克的这一做法意在A.打击印度的封建顽固势力B.引导民众参加民族解放运动c.弘扬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D.谋求民族派的合法政治地位23.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c.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24.据统计,1914年法国只有1.5%的人逃避征兵,远远低于官方原先估计的5%-12%;在没有征兵制的英国,在一战爆发后的10个月中共有200万人志愿服役;德国人根本不曾萌生违抗命令的想法;俄国在总数1500万的兵役征募者中只有几千人抗命。据此可知,当时的欧洲A.民族主义泛滥B.自主意识强烈c.社会理性丧失D.民主氛围深厚25.1919年,法国的女性法学学生是1914年的10倍,士性医学学生是那时的3倍;超过30岁的英国妇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举权,德国的妇女投票权更为完整。卜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科学教育水平提高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马克思丰义的传播D.工业化迅速开展的需要26.据《列宁全集》载,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颓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下列做法符合“围攻”的是A.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B.工业领域推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C.主张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D.使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27.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产生着最深刻、最尖锐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这种危机孕育着新战争”。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由此推断,苏联将A.把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B.调整战略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支持欧洲工人运动来缓和国际矛盾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来应对危机28.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直至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对这一局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东欧战火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B.西方国家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教训C.反法西斯同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D.绥靖政策是.战爆发及扩大的重要原因29.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A.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30.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演说中谈到:“有些经济学家仍在试图找出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在1929年遭受挫折。我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认为我是了解的,使我们遭受打击的是十年的放荡不羁,十年的集团的利己主义——所追求的唯一目标表现在这种思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结果是,98%的美国人口都遭受到天诛地灭。”这一演说A.强调实现社会平等的意义B.体现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意图c.主张改变奢侈浪费的风气D.旨在抨击某些经济学家的迟钝31.20世纪5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成尔组织了一批美国体育界名人访问亚非拉国家,希望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士与当地民众直接接触,从而改善亚非拉国家民众心中的美国形象。该做法旨在A.与苏联争夺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11-23
·
9页
·
602.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