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2023-11-23 · 22页 · 2.4 M

大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命题人:校对人: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图为“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A.区域内的整体性 B.区域内的相似性C.区域间的差异性 D.区域间的关联性 2.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是因为()A.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 B.气候高寒,调节能力差C.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很大 D.全球变暖,冰川融化3.北方防沙带建设措施正确的是()①增加秸草覆盖,铺设草方格②大力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③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④加强风沙源地生态环境修复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C2.B3.A【解析】【1题详解】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三大生态区的划分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C正确;区域整体性强调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A错误;无法反映相似性、关联性,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大部,新疆、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地貌以高原为主,海拔3000米以上,该区域高寒、缺氧,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脆弱,B正确;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A错误;该地区处于非季风区,C错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本区短期影响来说改善热量和水分条件,益处较多,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北方防沙带建设方向是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加强防沙治沙,增加林草植被。加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强化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加强风沙源生态修复和退化林带修复,禁止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实施保护性造林,增加地表秸草覆盖,减少造林地风蚀,成片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保证合理生态用水,积极发展节水林业和沙产业,①③④正确;北方防沙带幅员辽阔,要因地适宜采取防沙措施,而不是各地都要大力进行植树造林,降水少地区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②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两屏三带是我国构筑的生态安全战路,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绿色发展生态轮廓。 冷链是一项控制温度的供应链系统,从原材料供应、食品工厂内生产、贮藏运输至贩卖销售等物流环节,维持产品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以延长和确保产品的保存期限。冷链港口是冷链物流环节中一个中转站。2020年,东北地区唯一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户营口港。图为“大连港和营口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户地选择较为灵活的原因是()A.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大B.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完备C.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D.冷链物流产业标准统一5.大连港拥有亚洲最大粮食仓储和专业码头、最大海港冷库,但营口港被选为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主要原因有()①营口冷链基础设施更完善,陆运能力更强②营口市腹地范围更广阔,辐射带动能力更强③营口市陆运更便捷,成本更低④大连港口压力疏解的需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4.D5.D【解析】【4题详解】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量大影响的是物流基地的数量,对选址影响小,A错误。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完备。对经济和基础设施要求高,一些落后的地区不适宜布局,B错误。农产品种类对选址影响小,C错误。冷链物流产业标准统一,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建设,所以选址灵活,D正确。故本题选D。【5题详解】大连港拥有亚洲最大粮食仓储和专业码头、最大海港冷库,冷链基础设施更完善,①错误。大连的交通更加便捷,腹地范围广,②错误。营口市距离内陆更近,陆运成本低,③正确。大连港不需要承担冷链基地的运输任务,压力较小,④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物流中心规划和设计的因素:①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②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③城市规划。④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世界上现有的海洋生物能够固定碳总量的55%。图为“海洋碳循环示意图”,表为“我国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面积(km²)海草床231红树林300滨海盐沼1207-34346.关于“蓝碳”说法正确的是()A.进入慢速循环的碳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B.蓝碳生态系统有缩小臭氧层空洞的功能C.红树林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微弱D.蓝碳生态系统其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7.影响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的因素有()①土地利用方式②海洋经济发展 ③全球气候变化④人类碳排放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主要目的是()A.优化能源生产结构 B.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C.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D.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答案】6.A7.A8.D【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慢周期长达千年,进入慢速循环的碳可以起到长期储碳的作用,A正确;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蓝碳生态系统不能缩小臭氧层空洞,B错误;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海洋固碳中所起到的作用巨大,C错误;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说明蓝碳生态系统其不仅分布于热带海区附近,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如红树林减少,会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①正确;海洋经济发展如污水的排放可能加剧水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②正确;全球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和盐沼面积,对海洋固碳产生影响,③正确;人类碳排放量与滨海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我国人口众多,碳排放总量大,滨海地区“蓝碳”固碳能力强,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可以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D正确;而优化能源生产结构、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均不是挖掘我国滨海地区“蓝碳”潜力的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容量约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伦河是锡尔河右岸支流,发源于天山中部冰川,流经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寒冷,能源需求量大,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不足,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能源矿产充足,且拥有费尔干纳盆地的万亩良田。两国针对纳伦河用水争端由来已久。下图为“纳伦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对纳伦河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是引起两国用水争端的原因,推测一年中争端最激烈的时间出现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缓解两国用水争端的可行性措施是()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检测和治理水体污染②两国实施经济合作,进行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的交换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④加大开发力度,平均分配水资源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9.B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题意结合图文可知,对于上游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来说,由于地势相对较高,冬季气候更加寒冷,河流易结冰,冬季河流水量减少,发电量下降。同时气候寒冷导致生活取暖能源需求增多,为增加发电量,主张冬季季放水,要求夏季储水。对于下游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夏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生长需水量大,因此主张夏季放水。综上所述,两国争端最激烈的时间出现在一年中的夏季,B对,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 解决国际河流用水矛盾的措施基本思路: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同一规划管理,成立同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优化流域内国家的产业结构,减少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依赖;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使流域内的水量稳定,水质优良;两国协商,制定合理的水价,或者通过本国的优势资源与他国水资源合理公平的交换。所以措施有:加强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开发水能资源;检测和治理水体污染,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使流域内的水量稳定,水质优良,①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上下游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可以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两国进行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的交换,②正确;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可以减少水资源需求量,③正确;加大开发力度,促进经济发展,需水量更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产业,规划中的“西氢东送”工程西起乌兰察布,终点位于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A.原料来源较广泛,经济收益高 B.清洁无污染,可再生C.生产受时空限制小,稳定性好 D.具备完善的传输设施12.建设“西氢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助力京津冀地区()A.实现生态环境改善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优化工业生产结构【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 氢能的制取都是从一次性能源转化而来,不能大量廉价地制取氢能,成本高昂,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太阳能、风能和氢能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从氢能的制造原料来看,制造氢能并不是都无污染,其中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B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现有的化石能源也能制氢,氢能原料有水、煤、化工尾气等,原料来源丰富,且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生产受时空限制小,稳定性好,C正确;氢能在运输、贮存中碰撞或遇到高温或氢气不慎泄漏都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危险,目前传输设施还不够完善,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京津冀地区是“西氢东送”工程的能源消费地,建设“西氢东送”工程,有利于京津冀地区改善能源产业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改善,A正确;该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明显,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工业生产结构影响不大,不是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点睛】氢能发展对我国影响:氢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不大,而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氢能可以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普环境质量;我国由于经济发展需求,大量进口能源,发展氢能可以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氢能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发展氢能可以促进我国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图为“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鲁中南非粮化率低,因为河流源地,灌溉水源不足B.鲁西北非粮化率低,因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C.鲁中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多样,水热组合丰富D.鲁西北非粮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