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23 · 17页 · 3.3 M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图为我国某省会城市某高级中学教学楼的平面图(长箭头为某日日出时期的太阳光线)。表为该中学的作息时间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节次时间上午19:30-10:10210:20-11:00311:10-11:50412:15-12:55513:05-13:45下午615:35-16:15716:25-17:05817:15-17:55918:30-19:101.该中学最可能位于()A北京 B.哈尔滨 C.成都 D.乌鲁木齐2.在天气晴朗、不考虑其它建筑物和树木遮挡的前提下,该日,阳光能够直接照射此教学楼西楼门的时长大约为()A.5小时30分 B.6小时5分 C.6小时45分 D.8小时20分【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该学校上午第5节课下课时,北京时间为13:45,也就是说,如果该学校所在地当地的地方时12点下课时,北京时间为13:45,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中央经线120ºE的地方时,由此可知该学校地方时比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ºE晚1小时45分,计算可知该地经度大约为94ºE,上午的课不会超过当地的地方时12点,所以该学校应该在94ºE以西。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A错误;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B错误;成都经度介于东经102°54′~104°53′,C错误;乌鲁木齐地处东经86°37'33-88°58'24,在94ºE以西,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北半球昼夜平分时,日出正东,地方时为6点,0点时太阳位于正北,因此太阳方位每一小时向南移动15º。图示可知,某日日出时,太阳方位位于东偏北15º,由此可知,该学校某日日出时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时为5点。由此计算可得当地日落时间当地地方时为19点。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时当地地方时为12点,12点过后太阳光线就可以直接照射此教学楼的西楼门,直至19点日落,因此阳光能够直接照射此教学楼西楼门的时间大约为7小时,C最接近。故选C。【点睛】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经度相差一度,时间相差一分钟。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图为甲、乙两地地面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造成两地地面有效辐射最低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甲—6月云量较大 B.甲一6月气温较低C.乙一1月天气晴朗 D.乙一1月植被茂盛4.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可能导致当地()A.河湖水量大幅减少 B.气候逐渐变冷变干C.表层土壤温度升高 D.植被演化为常绿林【答案】3.A4.C【解析】【3题详解】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甲地区为横断山脉,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较少,所以甲在6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A正确,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由于乙在藏北高原,在,1月份时地面气温较低,所以地面与空气的温差较小,因此地面实际损失热量较少,所以乙在1月份地面有效辐射值最低,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由于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表示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所以近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说明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减少,会导致地表层土壤的温度升高,C正确。气候会变得相对更暖一些,B错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整体气温较低,所以有效辐射减少不会使植被演化为常绿林,D错误。地面有效辐射呈减少趋势的变化相对较为微弱,不会使河湖水量大幅度的减少,A错误,故选C。【点睛】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下图为2022年2月13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此时可能()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高 B.乙地盛行偏北风,气温较低C.丙地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 D.丁地受暖锋控制,雾霾严重6.该日起一周内()A.我国正处惊蛰—立春 B.北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C.张家口西北方向日落 D.广州路灯亮起时间变晚【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此时甲地位于高压中心,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A选项错误。乙地此时位于冷锋锋后,气温较低,且盛行东北风,B选项正确。丙地此时是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C选项错误。丁地此时位于暖锋锋前,暖锋降水在锋前,因此此时丁地会出现阴雨天气,雾霾不严重,D选项错误。故选B。【6题详解】立春大约是2月3-5日,雨水大约是2月18-20日,惊蛰大约是3月5-7日,因此该日起一周内我国正处立春-雨水,A选项错误。12月22日左右-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逐渐变长,因此北京正午日影逐渐变短,B选项错误。9月23日左右-3月21日左右之间,张家口应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选项错误。12月22日左右-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逐渐变长,因此日落时间推后,广州路灯亮起时间变晚,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黄河小北干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有一种特殊的“揭河底”现象,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厚1米左右的成块河床淤积物被掀起露出水面,然后在短时间内破碎、坍落,被水流冲散带走。下图为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揭河底”现象多发生在()A.1月 B.4月 C.7月 D.11月8.“揭河底”现象发生地的主要特征有()①河底淤积物多,且有层理分布特征②洪水的含沙量大,搬运侵蚀能力强③河床纵向比降较小,河道主流稳定④河道由宽突然变窄,水流流速增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揭河底”现象对黄河下游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A.河道主槽摆动 B.泄洪排沙增强 C.泥沙淤积加剧 D.水库容量增大【答案】7.C8.C9.C【解析】【7题详解】结合材料“当高含沙的洪峰通过时,短期内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厚1米左右的成块河床淤积物被掀起露出水面”“揭河底”现象多发生在流量剧增的季节,黄河流域7、8月份降水较多,流量剧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揭河底”现象发生地河底淤积物多,且有层理分布特征,易沿着节理面破裂;洪水的含沙量大,搬运侵蚀能力强,有足够的力量破坏河底沉积物;河床纵向比降较大,河道主流季节差异大;河道由宽突然变窄,水流流速增大,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材料“短时间内破碎、坍落,被水流冲散带走”,掀起的沉积物终会增加河流含沙量,使下游泥沙淤积加剧,泄洪排沙减弱,水库容量减小,C正确、BD错误;河道主槽摆动和“揭河底”现象关联不大,A错误。故选C。 【点睛】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为五个阶段,分为登陆-梅雨-伏旱-南撤-结束,具体如下:1.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5.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如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11.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海水的盐度和结冰融冰的关系:结冰就是海水结成冰,融冰就是冰融化掉,因为冰块里是没有盐的,所以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的海水的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为冬季,2月为夏季,8月时,海水的温度低,海水结冰。故每年8月比2月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11题详解】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阻塞了西风漂流的通道。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故B正确,排除A、C、D,选择B。【点睛】秘鲁寒流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1、秘鲁寒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秘鲁周边的太平洋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所以将大量的表面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的补偿流。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是向左偏,再加上南美洲的西部海岸是中间区域凸向内陆,大致是东北——北——西北的一个方向,因而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向西北方向偏。3、由于秘鲁沿岸的洋流方向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去,故为寒流。一般来说,高纬度向低维度流向的洋流为寒流,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的洋流为暖流。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小区域发生浅层滑坡的时间为()A.第10分钟 B.第40分钟 C.第70分钟 D.第90分钟13.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沙效果明显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沙效果降低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沙效果降低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沙效果明显14.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变化的原因有()①滑坡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②地表受侵蚀后坡度增大③地表径流增强,挟沙能力上升④滑坡深度大,下渗增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12.C13.A14.D【解析】【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第70分钟,a曲线产沙率迅速上升,具有突变特征,最有可能是滑坡后引起的产沙率上升,C正确;第10分钟、第40分钟应为滑坡前,产沙率较低,AB错误;第90分钟应为滑坡后,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第70分钟滑坡前,产沙率较低,说明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沙效果明显,滑坡后产沙率迅速上升,A正确,B错误;b曲线总体产沙率较高,说明b曲线为滑坡后的降水(第二次降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