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3-11-24 · 8页 · 77.9 K

2023-2024(上)江西省宜丰中学创新部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指出,当夏天出现寒冷天气,当冬天出现暑热的天气,那么这一年一定是恶年,“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董仲舒这一论述意在()A.防止君主过度专制带来弊端 B.论证天人感应具有合理性C.表明君权神授应当顺应自然 D.强调君主治世应注重策略2.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以教化风俗为己任3.据统计,宋代300余年共修订20多次历法,每次修订都需不同机构互相验证,确保不失分毫。沈括在担任提举司天监时写成了《熙宁晷漏》一书,对后世天文观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A.形成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 B.政局稳定推动天文学发展C.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D.社会风气崇尚开放和自由4.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障、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 B.批判伦理纲常 C.呼吁自我解放 D.倡导文学革命5.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哥白尼、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巨匠的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这些科技类译著()A.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C.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6.晚明时期,徐光启在《辩学章疏》中说道,“佛教东来千八百年,世道人心未能改易”,如果“必欲使人尽善”,可以采取西方基督教,达到“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的效果。由此可知,徐光启()A.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B.践行“经世致用”思想C.主张利用西学救国 D.推动国人“开眼看世界”7.发现于巴格达附近、早于《汉谟拉比法典》的阿卡德语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仇恨其城邦,并逃跑了,另一人娶其妻,当他回来时,他不得对(原)妻子主张权利。该规定()A.宣扬了汉谟拉比国王的功绩 B.得益于希腊文明的扩展C.展示了古代埃及的法律成果 D.旨在维护国家公共利益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C.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D.非洲地区影响世界各文明发展9.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工人;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A.数学发展高度成熟 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C.各地数学独立发展 D.文明交流促进数学进步10.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A.意大利的戏剧风靡欧洲地区 B.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11.宗教在古希腊长期很盛行,但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对古希腊人来说,外在的世界不仅是实在的,而且是有趣的。他们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并对观察到的世界进行思考。这说明,古希腊人()A.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B.力图用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世界C.较早摆脱了宗教控制 D.主张对现存社会秩序予以反思12.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的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时遵循()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C.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 D.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13.泰戈尔曾充满激情地讲一个故事:苏陀伽摩渴望在圣者乔达摩座下诵习圣典《吠陀》,因为传授和学习《吠陀》是婆罗门的专利,所以乔达摩问询他的种姓,苏陀伽摩向乔达摩坦白了他的首陀罗身世。乔达摩的婆罗门学生一致骂他是“无耻的非亚利安贱种”,但乔达摩却感动地说:“孩子,你不是一个非婆罗门,你属于再生种姓里最高的种姓,你生于一个从不欺骗人的婆罗门家庭。”据此判断泰戈尔()A.批评种姓制度 B.有意美化婆罗门 C.否认宗教差异 D.维护了法律等级14.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茶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15.如表为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朔方、五原等长城沿线八郡的人口数分别较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比例。该现象说明当时()郡名人口占比西河4.13%朔方5.74%五原9.92%云中15.25%定襄8.32%雁门84.85%代45.27%上谷43.48%A.中央对边地郡县控制加强 B.户籍管理制度遭破坏C.少数民族内迁具有空间基础 D.游牧经济的范围扩展16.希腊航海活动中学习到西亚和埃及文化,亚历山大征服亚洲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入亚非,丝绸之路将华夏文明传往异域,同时异域文化、物种也传入华夏,中国与朝、日、越的交流中对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代列强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工商文明。这表明文明交流()A.具有单向性,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 B.具有双向性,同等水平文明相互借鉴C.主观意愿具有随意性,毫无规律可言 D.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是历史的必然17.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到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铁和青铜,甚至连金和银也可以经常加工制作,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直领先世界B.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欧洲农耕文明进程被迫打断D.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较为缓慢18.如表为关于客家人来源的不同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观点(出处)观点内容阐述客家中原说客家人的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客家土著说客家人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合以后产生的共同体2007年美国学术杂志实验调查数据显示,客家人的中原来源占了很大比例A.客家人与中原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 B.西方学术研究成果比中国丰富C.中国古代人口向南迁移形成一大趋势 D.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山区19.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后总结: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作是“威胁”而加以限制;1924—1943年,移民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跌入谷底;1943—1965年,美国欢迎符合其国家利益的移民入境。这一变化说明()A.世界形势的变化影响了移民走向 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着外来移民地位 D.社会发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20.有学者研究认为,15、16世纪,殖民者为在拉美站稳脚跟、巩固其殖民统治,不得不熟悉土著语言,并把一些语言总结成文字。这就是拉美迄今拥有诸多土著语言的原因。该学者强调()A.殖民侵略对拉美文化的建设性作用 B.传统印第安文化的逐渐消失C.殖民战争促进了拉美文化的多元化 D.拉美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21.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显示(如图所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总量在快速增长,移民数量从1970年的8446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57亿人,移民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2.3%上升到2017年的3.4%。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 B.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D.全球人口迁移日益频繁22.为了打破波斯人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贸易垄断,西突厥决定将生丝直接销售给西方的拜占庭人。由于波斯的贸易垄断,拜占庭人也经常苦于丝绸等东方物资高昂的价格。双方遂互派使团,建立联盟关系,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据此可知()A.商贸竞争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支线 B.商业危机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拜占庭人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D.西突厥人揭开了世界交流的序幕23.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A.汉代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 B.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丝绸之路以河西地区为中心 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趋势明显发展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系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A.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B.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二、材料分析题(52分)2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解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在这种伦理观下,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即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出征稿信:“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回好梦”。142位文化精英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人物梦想姚楚英(教育家)未来的中国,或者经过一番苦难危险,执东方的牛耳,为世界的新兴国,那时无论海内外的同胞都得享受平等的幸福,同时替世界弱小民族求解放。彭芳草(杂志撰述员)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世界第二次大战已到了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大战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一致。宋云彬(作家)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1)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并简述其历史价值。(2)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20世纪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未来中国的梦想”的认识。要: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对天的敬畏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生活中。西方盛行基督教地区,人们惊叹时常说:“我的上帝!”(MyGod!)中国人惊叹时常说:“天哪!”西方重要的民俗节日与基督有关,最重要的节日是12月25日耶稣诞生日,圣诞节。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都与天时有关。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俗称过年,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团聚。春节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流动潮。另两个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中秋节五谷丰登,庆祝好收成,秋高云淡,观赏圆月亮。清明节在4月4日至6日,春光明媚,草木吐青,人们忙着踏青、扫墓祭祖,种瓜点豆、植树。——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