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023-11-25 · 22页 · 2.7 M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图世界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阿留申群岛与日本群岛成因相似,下列与之相伴的宏观地形是()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珊瑚岛2.下列四地中海水深度最大的是()A.a B.b C.c D.d【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阿留申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地步形成的,和海沟形成的成因是一致的,B正确;海岭和裂谷是板块的生长界形成的,AC错误;珊瑚岛是珊瑚虫的遗体形成的,D错误。故答案选B。【2题详解】图中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在海底形成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A正确;b、c、d都不在板块的交界处,都没有a深,故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板块挤压:陆地为高山峻岭(如喜马拉雅山脉),海里为海沟(如爪哇海沟);板块张裂:陆地为峡谷(如东非大峡谷),海里为海岭(海面以下)或是岛礁(海面以上)(如夏威夷群岛)红宝石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岩装侵入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内部,经过长时间复杂置换作用而成的。下图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示火山灰状态为常年扩散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甲、乙、丙三地最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 B.北美洲西部 C.欧洲西部 D.大洋洲东部4.红宝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B.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置换作用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置换作用 D.置换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沉积作用5.下列地点中较易找到红宝石和大理石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答案】3.D4.C5.C【解析】【分析】【3题详解】依据图示海陆分布及指向标可知,图中丁为大洋中部生长边界,甲、乙、丙均位于丁西部,即位于大陆东部,B、C错误。依据火山灰常年扩散方向可知,亚洲东部主要受季风控制,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A错误。当地盛行偏西风,大洋洲东部大部分区域为海洋,受西风影响大,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下由生物遗体堆积形成,之后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最后岩浆侵入大理石内部,发生置换作用而形成红宝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依据红宝石的特征可知,其多分布在浅海、岩浆活动频繁的地区,丙处位于浅海地区、板块边界处,地壳活跃,C正确。甲、乙两处岩浆活动少,A、B错误。丁处位于大洋中部,海水较深,无石灰岩分布,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宝石的形成过程。读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图中字母为地质年代,地层由早到晚依次为O、C、P、K,地层产状的短线为坡面倾斜方向,坡度为倾斜角度;褶皱中背斜的核部地层最老,向斜的核部地层最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甲区域()A.为背斜,O3为核部 B.为向斜,P为核部 C.为背斜,P为核部 D.为向斜,O3为核部7.图示地质活动()A.变质带形成于断层活动之后 B.岩浆活动形成于断层之后C.断层活动形成于P后K前 D.造成花岗岩分布区被侵蚀成河谷【答案】6.B7.C【解析】【6题详解】图示甲区域核心部分岩层为P,年龄新,往两翼去为C、O,从中心向两翼越来越老,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A、C错;P地质年代最新,位于向斜核部,B对,D错。故选B项。【7题详解】分析地质构造分布图可知,图示区域变质带位于花岗岩与地层O3的接触带上,是与岩浆活动同步形成的,断层错断了花岗岩和变质带,说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褶皱形成之后,断层形成之前,A、B错;断层错断了P,但是对K没有影响,形成于P后K前,C对;花岗岩分布区为凸起的高地,虽受侵蚀,但不是河谷,D错。故选C项。【点睛】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其判断主要依据地下岩层的变形、变位;同时看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在地质剖面图中判断背斜和向斜的可靠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即“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岩层存在断裂并出现位移时,根据相对位移方向判断断层构造。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主脉某冰川,某河段因河流下切侵蚀山前冲积扇从而在河流东西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下图示意该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与阶地T2相比,阶地T4()①形成年代更晚②形成时地壳稳定时间更长③地表沟壑更多④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T5、T7处阶地面上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于()A.基岩风化 B.山地崩塌 C.流水沉积 D.风力堆积【答案】8.C9.D【解析】【8题详解】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和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堆积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示显示T4位置高,形成时间较早,①错误;T4比T2更宽阔,说明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2面积窄小,说明形成后没多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②正确;T4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2相比地表沟壑多,③正确;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示中T4比T2阶地抬升低一些,说明抬升时间短,④错误。故选C。【9题详解】结合该阶地所处的位置可推测,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最可能主要来自蒙古-西伯利亚或中亚荒漠地区,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基岩风化和黄土无关,A错误;山地崩塌中除了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一小部分,C错误。故选D。【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水流的侧蚀加宽了河道使得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就在河床发生沉积,在水底堆积满一层沉积物勿。后来由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这层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就完全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面。然后河流继续重复侧蚀、堆积、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甲处地貌类型为()A.背斜谷 B.背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11.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成因是()A.地层褶皱 B.岩层断裂 C.外力侵蚀 D.地壳运动【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解】甲处等高线向数值大处凸出,为山谷,BC错;图中①~⑦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新到老,甲处岩层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所以甲处地貌类型为背斜谷,A正确,D错,故选A【11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地貌类型为背斜谷,海拔较低;图中乙处为山地,岩层中部新,两翼老,属于向斜,所以乙处属于向斜山,海拔较高。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受挤压,不易受外力侵蚀,形成山地。所以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外力侵蚀的不同,C正确;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褶皱,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元,褶曲包含向斜和背斜,但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图中显示甲、乙两处地形倒置,最主要受外力侵蚀的影响,所以导致甲、乙两处海拔差异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地层褶皱或地壳运动,AD错;图示信息并没有显示岩层发生断裂,B错。故选C。【点睛】地形倒置是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常见的有“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岩层发生褶曲隆起时,背斜形成山,向斜形成谷,但由于背斜轴部往往张节理比较发育,侵蚀作用进行较快,背斜山可能逐渐演变成背斜谷,而两侧的向斜谷则变成了向斜山。这种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平槽流量是河槽(又称河床)在水位与滩面齐平情况下的过流能力,能综合反映河流主槽的形态和大小。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会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下图为黄河下游典型年份依次从花园口到利津四个观测点河流平槽流量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四个观测点所在河段中最早形成“驼峰”河段的是()A.花园口 B.高村 C.艾山 D.利津13.“驼峰”河段对两岸构成严重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来自()A.河道淤积,排洪能力降低 B.河道弯曲,排洪能力降低C.流速加快,加剧两岸的冲刷 D.流速减慢,导致河流改道【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解】公众号:高中试卷君由材料可知,河流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河床因泥沙堆积不断增高,出现“驼峰”河段,河流平槽流量越来越小,河槽的过流能力降低。由图可知,1994年黄河下游平槽流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小,与1994年相比,1997年汛前,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平槽流量减小,且减小最多,平槽流量小于其他三个观测点所在河段,说明1997年汛前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已经出现了“驼峰”河段,其他三个观测点所在河段当时还没有出现“驼峰”河段,所以,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最早形成“驼峰”河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河流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会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在河流洪水期,由于“驼峰”河段的存在,河道淤积,河床的排洪能力降低,洪水不能及时流向下游,对两岸构成严重威胁,A正确,C错误;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河道没有发生弯曲、也没有发生改道,BD错误。故选A。【点睛】黄河下游“驼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河段的冲淤情况不同,造成过流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异所致。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左图示意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分布,右图示意②观测点雅丹地貌的空间形态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推测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5.左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开始发育雅丹地貌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16.研究发现,河流在罗布泊②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有较大影响,其影响包括()A.河流堆积扩大雅丹总体面积 B.河流堆积减小雅丹相对高度C.河流侵蚀削低雅丹单体顶部 D.河流侵蚀拓宽雅丹单体范围【答案】14.B15.A16.B【解析】【分析】【14题详解】雅丹地貌通常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表现为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读图可知,罗布泊地区长条形土墩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延伸,并且西北和东南侧有山地阻挡风力,因此排除西北风和东南风,AC错误;该地位于新疆地区,南部有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对该地的影响,西南季风对该地影响小,D错误;在罗布泊东北地区山地有缺口,东北风经过狭小山口吹入,由于两侧山地影响,狭管效应,使东北风力加大,长期侵蚀形成的。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罗布泊当地沉积物主要是由西侧的塔里木河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由图可看出,罗布泊最大范围能够覆盖①观测点,后来由于塔里木河来水减少,导致罗布泊面积逐渐变小,向西萎缩。①观测点最先出露地表受到风蚀,然后是②观测点,而③观测点离缩小的罗布泊最近,最后出露接受风蚀,形成雅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②观测点的位置最靠西,离塔里木河最近,因此河流带来泥沙形成的堆积物使地势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