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前六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商鞅认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荀子称:“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民时,如是,则国富矣。”韩非子将工商业者列为“五蠹”之一。上述主张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C.奠定了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D.体现了工商皆本的价值取向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把阴阳四时五行的气认定是天的具体内容,并将其延伸到学术、政治、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完成了天的哲学大系统;董仲舒第一次建构出天的本体系统,并通过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据此可知,董仲舒理论A.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阐述了世间万物的生成过程C.旨在推动社会的教化活动D.照搬了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3.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有官员上奏提议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得到批准,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祀的官员和“远蕃使客”。北魏孝明帝的这一做法A.易加剧统治危机B.利于推进民族交融C.可消除财政困难D.净化了官场的风气4.684年,唐朝颁布的《改元光宅诏》记载,“今人物殷烦(繁)……旧御史台改左肃政台,专知在京有司及监诸军旅”;改制后不久,便出现了专察京城百官的左肃政御史台巡视地方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社会经济的发展B.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C.中央集权的加强D.监察制度形成完整体系5.宋代画家认为绘画之事不仅要有大量的文字阅读积累作基础,还要大量欣赏画作;仅仅依靠理论上的认识还不行,还要亲自到自然当中去体会种种景致,有了亲身体验的情感积累后,才能够下笔作画。宋代这一绘画观念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丰富了题材来源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强调了理论建构6.元朝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平准行用库,专门负责将民间的金属兑换成交钞(纸币名)。其中规定白银一两入库,可换得两贯至元交钞,另有五分利息;黄金一两入库,可换取二十贯至元交钞,另有五百文利息。这一做法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C.抑制了商人哄抬物价D.有利于稳定纸币信用7.明代密疏制度要求奏章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批,无须内阁票拟,皇帝也无需与他人商议密疏内容。皇帝除下诏鼓励阁臣以密疏言事外,还对应进密疏而没有进密疏者予以批评。据此可知,明代密疏制度A.受到阁臣意见的影响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D.使中央决策方式发生异变8.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派人刺探西方之事,研究其文件、资料,翻译西方历史地理著作,购买外国人的军械,如大炮、洋枪等。他还提议“照顾沿海小民利益,并取消定例,让商人经商等”。由此可见,林则徐A.最先倡导学习西方B.要求政府对外开放C.建议政府重视海防D.具有一定开放思想9.在戊戌变法的103天中,光绪共发出改革谕旨286件,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为了避免守旧大臣们的反对,这些上谕中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康有为的建议,直接下达到有关部门执行的,并没有按照以往的程序,经过任何讨论。这说明A.维新变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B.维新派的举措具有一定灵活性C.维新派缺乏改革施政的经验D.戊戌变法未获得广大民众支持10.1918年,恽代英等12人联名发表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一文认为,“私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公有是铲除私心的良法”,明确主张实行“公有财产”,希望“有一个实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生活机会”来“创办一个自给的共同生活”。这些观点A.奠定了共产党成立的基础B.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C.激发了全体青年人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1.1930年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使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的中国”“中国工农苏维埃的国家”等提法,此后,“中国苏维埃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等提法渐渐增多。这些提法A.推动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B.确立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C.表达了中共积极建构政权的设想D.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2.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政策主要侧重于宣传抗战救亡思想,揭露围民党的不抵抗阴谋;在全国抗战时期,中共重建党报系统,扩大期刊发行,使更多民众接触到党的政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共完善党的新闻宣传系统,使人们认识到日本必败的前途。据此可知,抗战时期中共新闻政策的调整A.旨在激发敌后抗日热情B.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C.适应了战争形势的变化D.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13.据统计,1951年,私营企业全年盈利额比1950年增加了90.8%。其中,全国私营工业的户数增加了11%,职工人数增加了11.4%,生产总量增加了39%;私营商业的户数增加了11.9%,从业人员增加了11.8%。据此可知,当时私营企业的发展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借鉴了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验C.违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要求D.缩小了城乡发展水平差距14.1990至1992年,广东在对94种不合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进行调整的同时,又对54种不合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及收费项目进行调整,对一些实行“双轨制”的商品实施并轨改革,一次性放开了282个商品品种的价格。这表明当时的广东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全面推行价格双轨运行机制C.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15.有学者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在提供证据和监督裁判方面的规定均与神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典制定者相信祈求于神明的宣誓能够使约束更为有力,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神能洞察人的善恶邪直,神对于邪恶之人深恶痛绝。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C.借助神意维护统治D.强调审判的公平公正16.公元前63年.罗马《图里亚法》规定,除本部落选民外,禁止公职候选人宴请全体选民,违反者将被流放。然而,从西塞罗为穆列那所做的辩护中看,候选人只要假借朋友的名义,便可轻易规避法律。这说明当时罗马A.民主政体的弊端明显B.司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习惯法影响根深蒂固D.官员责任意识较为淡薄17.13世纪末,欧洲行会成员的入会费上涨到最高点,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无法入会,会员资格仅在已属于行会的富裕家庭中间流转,成为由父传子、子传孙的职位,而那些被带到城市中的农民则沦落为行会外的雇佣阶层。这一现象A.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B.保证了工匠技艺的传承C.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行会控制力下降18.拜古庭帝国的统治者认为,防卫和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土是对外战争唯一正义的出发点。有权实施对外战争的是罗马皇帝而非教会领袖,当时对外敌的描述也主要体现的是族群特征而非宗教差异。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的战争观念A.蕴含世俗性和政治性B.以开疆拓土为主导C.动摇了教会统治地位D.利于民族国家形成19.下表所示为1530至1599年东南亚出口香料的变化情况(单位: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欧洲和中东中国印度、日本和美洲总数1530—153930050050013001540—154960050050016001550—155970050070019001560—1569130070070027001570—1579130090080030001580—1589140090090032001590—15991400100010003400A.全球航路的开辟B.香料地位的上升C.贸易中心的转移D.造船技术的成熟20.1529年至1547年,英王亨利八世先后颁布的12部关于叛逆的法案规定,英国的教士必须在教皇和国王之间作出抉择并明确宣誓效忠国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开启了政治宣誓的传统B.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动C.国王至尊地位得到巩固D.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21.据统计,在德国哈勒大学,包含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哲学学院的学生人数占比从1831年的17.7%提高到1851年的25.7%,其中,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各学科学生的份额,也从1840年的13%迅速提高到1850年的20%。这一状况A.使美德建立了世界经济霸权B.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C.有利于工业技术中心的转移D.使传统大学学科布局被颠覆22.1816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及中北部的所有工业城镇中都有工人暴力派的频繁活动。1817年3月和6月,暴力派分别组织了曼彻斯特工人的武装起义和彭特里奇村手工工人的武装起义。这些运动A.拉开了工人阶级武装斗争的序幕B.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C.体现出工人运动急需科学的理论D.规划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23.研究显示,“(1790—1830年)探险家实际走完了尼日尔河全程。从几内亚湾到马格里布,他们横跨了西非。主要城市或被访问,或得到描述,其方位也基本(被)准确地确定。一系列山脉、重要的水系、主要的政治联合体——所有这些都被大致地定位、描绘”。据此推知,“探险家”的行动A.受到了科学革命的鼓舞B助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C.受益于大西洋航路的开辟D.激发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24.根据“有效占领”原则,包括欧洲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在内的各路人士,无论是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的授意而获得“领事”代表的身份,还是单纯的“协议贩子”,均可以通过对非洲酋长或国王的求取占领协议并向殖民者出售。欧洲人的这些行为A.缓解了列强间的经济矛盾B.加剧了非洲国家主权的丧失C.推动了柏林会议顺利召开D.开启了欧洲对非洲国家的侵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卖口分田者(国家分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死后要归还政府),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丁男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使用权不许转让,这种授田到受田者死亡或年老时,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唐律引用《唐户令》明确规定,财物作为私有财产与永业田一道,均允许被私人继承。《元典章》规定,典当买卖田地必须在地契上载明佃户姓名,除“公行立契外,另行私立文约”。元代江南地区普遍流行这种“因买田土,方有地客”的“随田佃客”制。—整理自《唐律疏议》《元典章》材料二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户部发文规定土地买卖需缴纳一定契税作为买卖凭证.清入关后继承了这一制度,契尾由各承宣布政使司统一设计印制,授权于州县再复印。明清时期,土地买卖不再有“先问亲邻”的强制要求,允许典卖者自由寻找买主。雍正八年(1731年)还规定,已经成交的田地买卖,若有人“执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勒,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至清代,在土地买卖中,宗族是最大的买家,又是最大卖家,族田买卖已公开化,晚清时期,族田买卖的趋势大为加速,族田广泛参与到土地市场的交易中。——摘编自柴荣《明清时期土地交易的立法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元朝土地买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土地买卖的持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关税、倾销等政策致使我国农产品价格暴跌,在农民极度贫困和南京国民政府应对不当的情况下,我国出现了农业大萧条和农村危机。在近代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和强权压制下,我国农村充斥着异国资本活动。外商不仅控制着农产品的市场和价格,而且设立了压抑农民自由、造成当时民不聊生的农村高利贷。虽然以上侵略举动缓解了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它却是建
【1121】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金太阳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高三历史试题
2023-11-25
·
6页
·
39.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