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C.凸显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商贸繁盛D.提升了中原王朝稳边控边的能力5.“《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历史试卷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王卿乐小欢注意事项: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据此,对董仲舒的主张,下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面理解最准确的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A.实践德政,推行教化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I卷(选择题)C.文化的一统促进政治的一统D.儒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一、单项选择题(20×24=48分)6.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即位之初,便令朝野皆束发加帽,紧接着又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1.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三千人,并令称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五年后又设王、公、侯、伯四等爵位并置散官五等累积九等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官阶,随后还从中央到地方安排人手“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这些举措()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体现出北方民族交融的深化发展B.全盘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A.分布地区广泛B.形成南北差异C.完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D.缩小了北魏内部的阶级差别C.技术水平高超D.生产工具多样7.隋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文帝、炀帝相继对地方行政机构2.下表所示为出土文物中所载西周时期诸侯的册命金文。这些金文内容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进行改革,文帝罢去郡一级,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见如表)。()行政区划改革前隋炀帝改革后这一改革()A.天子高度集权邢侯簋“朕臣天子,用册王命”A.改进了地方治理州241个—B.贵族等级秩序森严大盂鼎王曰:“盂,若(敬)乃正,勿废朕令”B.降低了行政效率郡680个190个C.契约精神萌发C.扩大了地方权力D.宗法血缘关系强化牧簋王曰:“牧……敬夙夕废朕令”县1524个1255个D.废除了郡县制度3.迨至春秋,无论东土叔夷钟铭文“处禹之绪”,西土秦公簋铭文“鼎宅禹迹”,还是南土姆加编钟铭文“帅禹之绪”,皆自称据有“禹迹”。8.“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工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这反映了当时()以贫富为差。”是对某一制度内容的解释,这一制度()A.华夏共同体形成和壮大B.古代疆域格局基本奠定A.促进了均田制的发展B.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D.工具改进推动土地开发C.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4.公元前214年,人工运河灵渠凿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得以连接。随后,为保证四季通航,9.某位书法家在总结书法创作时说: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灵渠上建造了36座陡门——被誉为现代船闸之父。因其需要人工升降,遂诞生了守陡人群体——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攲正。以下书法作品与该描述最符合的陡军(明代后有其确存记载,且他们主要负责官船通行)。陡军的存在()是()A.加重了灵渠沿岸百姓的经济负担B.使长途贸易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第1页,共4页{#{QQABAQSAggigQABAAAhCUwGgCgOQkACCAAoOhAAAMAIAQANABAA=}#}A.多种文字的创建与并存B.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C.各民族间和谐共同发展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15.在元代的三国戏中增加了很多有才之士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故事。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张飞的唱词:“少不的一事无成两鬓斑,恁时节后悔晚。”《醉思乡王粲登楼》中王ABCD粲的唱词:“男儿自有冲天志,不信书生一世贫。”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王羲之的《兰亭序》B.柳公权的《玄秘塔碑》A.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B.儒学始终受高度重视C.张旭的《肚痛帖》D.李斯的《泰山石刻》C.市民文化的日益流行D.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10.史学家黄仁宇说:“他(王安石)的设计主旨在使财政部分商业化。可是如果他不能在下端造成16.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各藩王封地分布所在省份及数量统计如下:陕西各种财物统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基本的数字就加不起来,而上端的法令也只靠高级权威强迫1个、山西3个、北京1个、河南3个、湖北3个、山东2个、湖南1个、四川1个、甘肃3个、指示执行,既不自然,也迟早必会破裂。”这说明王安石变法败于()辽宁2个、宁夏1个、河北1个、内蒙古1个(不含后移封地),据此可知,朱元璋分封藩王旨在A.法律手段B.商业自由C.行政强制D.体制腐败()11.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A.维护边疆地区安宁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C.稳定全国统治秩序D.控制经济战略重心A.雕版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17.清朝入主中原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禁止汉族人保留前朝衣冠,由明朝藩国变成清朝藩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国的朝鲜,向清政府请求继续穿明朝官服,皇帝认为“化外之民”可不用深究,“东夷之邦也,风12.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殊俗异”,默许了请求。这说明此时的清政府()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上述材料表明当时两湖A.借鉴汉族地区的风俗和文化B.强化了对藩属国的控制力地区()C.对内政外交问题有明确区分D.重视中朝间礼仪规制交流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18.马克思把中国“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称之为“奇异的悲歌”,并深刻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地剖析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13.辽圣宗推崇汉文化,曾下诏“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中国书籍,习读经书”;此外,他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他认为还开科举,选拔、任用大量汉人参与朝政建设,如宰相张俭、杜防等。辽圣宗的这些举措,从社会导致“奇异的悲歌”出现的根源是()转型角度而言()A.中华帝国人口众多B.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A.缓和了辽国尖锐的民族矛盾B.确立了儒学在辽国的正统地位C.封建统治日益腐朽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导致了游牧文明的日益衰落D.推动了契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19.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思想家批判“无道昏君”,期望“有道明君”,近乎一致地认为设置宰相分14.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割君权,是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君明”“相好”的最佳途径。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A.坚持固有的儒家治世之道B.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C.对传统政治体制予以否定D.努力提高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第2页,共4页{#{QQABAQSAggigQABAAAhCUwGgCgOQkACCAAoOhAAAMAIAQANABAA=}#}20.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D.英国主动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21.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材料二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时间政府政令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22.目睹外国对华经济侵略,洋务派不但“渐知泰西火器之利”,而且发现廉价的棉纺织品,精巧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的机器,便捷的轮船及煤铁之利,都是裕财政、浚饷源的捷径。由此可见,民用企业的创办()永乐“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A.服务于维护清朝统治B.旨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C.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D.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成分23.1894年11月,日本有学者在美国杂志发表文章,将甲午战争的原因归结为日本维护朝鲜“独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立”和“自主”,推动东亚“文明化”,而清政府试图保持其“附庸”地位,阻碍其进步。该学者的——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主要意图是()(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10分)A.维护朝鲜的主权独立与自由B.揭示中国的落后和愚昧(2)根据材料二剖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根据上述两则史料,梳理宋代以来海洋政策的当代启C.利用美国媒体引导国际舆论D.强调日本的文明与现代示。(10分)24.“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过各国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纳》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这些调整后的核心要求最终被写入()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题(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海洋政策】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3页,共4页{#{QQABAQSAggigQABAAAhCUwGgCgOQkACCAAoOhAAAMAIAQANABAA=}#}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郑观应早期经历反映的时代特征。(16分)表4郑观应(1842—1921年)的早期经历简表时间经历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买办之家1858年科场失意,前往上海1859年任职于上海的英商宝顺洋行,并进入傅兰雅创办的英华书馆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读英文2716材料一1867年与买办唐廷枢共创公正轮船公司唐代及以前的农书总计只有70余种,而宋一代农书,《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分别著录为115种、136种,实则远逾其数——总计九大类255种,覆盖土壤改良、除水改良、工1873年公正公司被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收购;发表《救时揭要》,主张发程改良等多种新技术门类。宋代农业新技术极大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特别是很大程度上缓解展航运业打破外商垄断了江南本土人口和南迁人口导致的人地矛盾。北宋真宗“雕印《四时纂要》《齐民要术》付诸道劝农司,以勖民务”;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
2023-11-17
·
4页
·
41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