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押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代宣政院在用人方面很有特色,即第二名院使一定由僧人担任,并由帝师荐举。宣政院下辖藏族地区各级行政长官也同样僧俗并用。其主要目的是A.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B.推动佛教文化传播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促进汉藏民族融合2.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3.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4.1841年6月,英国罗伯特·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其组阁。在皮尔.任首相期间,一些宪法惯例逐渐形成,如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等。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丧失了所有权力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执政党立法权的强化5.裁判官告示是罗马法庭的裁判官按照自然法的原则作出的裁决,成为万民法中积极而有生气的内容。该“告示”通常刻于木板之上,置于罗马广场,与《十二铜表法》并立。通过裁判官告示新的法律意识和交易习惯影响着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这说明A.裁判官据民意作司法判决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C.自然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D.裁判官告示是万民法的重要渊源6.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 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7.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土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果不摧毁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地改革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 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C.解构了旧有的乡村统治秩序 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8.清政府自19世纪中叶进行教育改革以来,甲午战败后中央虽设有官学大臣,但其一方面要主持京师大学堂,一方面又要管辖全国学堂,职权混淆。这反映了A.清政府教育改革徒有虚名 B.官学大臣未能发挥作用C.社会性质决定了改革无效 D.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发展9.1919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这反映了A.北洋政府没有文官选拔制度 B.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存有弊端C.郁达夫志大才疏,无真才实学 D.文官考试无法选拔真正人才10.下表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中国的言论。根据这些言论,可确定的结论是伏尔泰我们还是一小群人并在阿登森林中踟蹰流浪时,中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国君是这个家庭的父亲,40多名公卿大夫则被视为兄长。孟德斯鸠在中国,立法者们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所谓礼教。魁奈(中国)君主被看做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正如人民应当孝顺地服从于他们的君王一样,君王反转来也应当像父亲那样热爱他的人民。A.伦理治国导致中国的落后B.中国具有伦理治国的特征C.法治取代伦理是历史进步D.中国的政治体制优于西方11.《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A.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C.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12.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 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D.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13.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15.新航路开辟刺激了民族君主制的崛起,形成以王权君主制为核心的国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统一,使民众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地方主义,转向以国王和国家为认同的对象,并且形成统一与整体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这表明A.新航路开辟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提B.新航路开辟得益于民族国家的支持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近代民族国家基于王权君主制的形成16.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 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17.《西欧金融史》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德、法、意、美等国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货币的比价、兑换、支付、结算原则和黄金转移等方面有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国家这样做A.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要求C.是消除国际贸易隔阂的需要D.旨在打破美元中心货币体系18.导致下表中中国关税税率(单位:%)出现变动的主要原因应是货物单位1843年前的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比例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29.936.9576.78二等白洋布匹32.536.9578.64A.通商口岸的开放 B.经济结构的变化C.协定关税的施行 D.商品输出的泛滥19.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A.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 B.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C.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 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20.明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乡老制度与里甲制相配套实行,以便强化对基层的管理。清朝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A.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C.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日益严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为考试官,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并亲自策问,取录61名。因所录者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此后遂成定制。——摘编自《明初南北榜案》材料二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中国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同样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摘编自《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材料三1853年,杜威廉和他的助理,原商务部次长诺斯科特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构成》,在这份报告中有两条重要的内容直接促成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第一,废除个人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第二,行政事务分为决策类与执行类,实行两官分途而治。——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下的西方文官制度:挑战与变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异同。(4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4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明初发行大明宝钞,“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但正统、成化时期(1436~1487年)宝钞流通基本绝迹,民间的大宗交易主要使用白银支付。成化以后,赋役逐渐折银,白银得到国家事实上的认可。到16世纪40年代,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的主币地位奠定。白银的需求量迅速扩大,而国内的白银储存及银矿开采严重不足,向海外的寻求成为必然。海外贸易的开展刺激了日本银矿的开发,葡萄牙人参与其间,并将贸易范围扩大到欧洲。西班牙人也发现需要白银换取中国商品,紧接着出现了美洲银矿的疯狂开采。白银的流通逐渐超出中国范围,流通于世界,于是白银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材料二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推行金本位制,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7.32238克。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19世纪7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形成。英国由此主导了世界金融体系。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镑一直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优势逐渐削弱,黄金储备也因战争大量流失,1931年,英格兰银行宣布不再承担英镑与黄金兑换的责任,放弃金本位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英镑的国际地位最终被美元所取代。——摘编自于永臻、李明慧《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国际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进程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英镑国际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导致变化的原因。(8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名称颁布时间简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生效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取代了前述组织大纲《天坛宪草》1913年草案贯彻了民主共和精神,为袁世凯所不容,后被废除《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1914年该约法及大总统选举法为袁世凯成为独裁元首和“合法地”当上皇帝服务1916年宪草1916年以《天坛宪草》为基础起草,后国会被解散,立宪程序停止《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
历史-新东方2023-2024学年高二期中
2023-12-01
·
8页
·
86.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