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三生物一、单选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均会形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B.RNA的多样性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必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丧失D.蛋白质与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都是各自的单体【答案】A【解析】【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2、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详解】A、合成核酸时不管是合成DNA还是RNA都会有相应的酶(蛋白质)与相应的核酸结合,合成蛋白质时mRNA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完成蛋白质合成,A正确;B、DNA的多样性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B错误;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失活,功能不一定丧失,C错误;D、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单体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磷酸、五碳糖和碱基,所以核酸彻底水解产物不是其单体,D错误。故选A。2.下列有关“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pH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新鲜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反应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溶液和底物应先调pH再混合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过程中,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pH是认为控制的变量,属于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A正确;B、过氧化氢溶液在高温下会分解,所以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溶液和底物应先调pH,再混合,保证混合后pH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D、碘液将淀粉染成蓝色,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过程中,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根据蓝色深浅判断反应速率,D正确。故选B。3.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自身物质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在长期营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强烈的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B.图中的分隔膜为双层膜结构,可来自具有单层膜结构的内质网C.细胞自噬能降解细胞内的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D.图中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自噬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并使其包被进入囊泡,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借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详解】A、细胞自噬可以产生降解后的小分子,使酵母菌在营养匮乏时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诱导细胞凋亡,A正确;B、由图可知,图中的分隔膜为双层膜结构,自噬体的膜结构可能来自于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B正确。C、细胞自噬能降解细胞内的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C正确;D、细胞自噬的完成是在细胞内完成,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4.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2n=24)哺乳动物精巢中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⑤→④B.用弱碱性溶液甲紫能使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将细胞置于低渗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目的是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分散,便于观察D.图②③中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12个四分体【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①~⑤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布在细胞两极);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存在4个细胞核);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两极且下一个时期能形成4个子细胞)。【详解】A、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⑤→④,A错误;B、用碱性溶液如甲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非弱碱性溶液,B错误;C、置于低渗氯化钠溶液,细胞容易吸水膨胀,染色体铺展,便于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C正确;D、图②③中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③有12个四分体,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不存在四分体,D错误。故选C。5.某男子的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7条,患有三体综合征B.图甲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5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理论上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互相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应该产生14号和21号、异常、14号和异常、21号、14号、异常和21号共6种精子。【详解】A、该男子的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染色体少一条,体细胞中染色体应为45条,A错误;B、由图甲可以看出,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同时染色体的数目也发生了变化,B正确;C、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生殖细胞,C错误;D、该男子可以产生含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的正常的精子,概率为1/6,故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理论上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的概率为1/6,D错误。故选B。6.如图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A~C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降低时,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B.寒冷刺激时,下丘脑控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C.图中激素A、B、C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质膜上,只能注射,不能口服D.炎热条件下,下丘脑经②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达到增加散热的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C是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①②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A正确;B、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C、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B是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受体位于细胞内,C是胰高血糖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C错误;D、炎热条件下,下丘脑经②,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以增加散热,D正确。故选C。7.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和鲜重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玉米素可能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激素B.GA和IAA含量变化可能与其调节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积累有关C.研究发现小麦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籽粒的休眠有关D.籽粒成熟后总重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强度大,有机物消耗多【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植物受精作用完成后种子开始发育,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据图分析可知,玉米素应该为细胞分裂素类激素,A正确;B、图中,在种子充实期内,GA、IAA含量增加并得到最高值,种子鲜重快速增加,所以能够调节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积累的激素可能是赤霉素和生长素,B正确;C、研究发现小麦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增加,说明脱落酸与籽粒的脱落和休眠有关,C正确;D、籽粒成熟后总重量减少,即鲜重减少,说明主要是由于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的,D错误。故选D。8.蝗虫种群依赖4-乙烯基苯甲醚(4VA)信息素来群聚成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4VA可通过正反馈来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B.危害农作物的蝗虫常常集群分布属于蝗虫的数量特征之一C.不同高度植被上的蝗虫数量不同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D.利用人工合成的4VA类似物来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2、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3、生物防治优点:对环境污染小,能有效保护天敌,发挥持续控灾作用,成本低、对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节约能源。【详解】A、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4VA能影响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并随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说明4VA可通过正反馈来提高蝗虫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A正确;B、危害农作物的蝗虫常常集群分布属于蝗虫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B错误;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蝗虫是一个物种,不同高度植被上的蝗虫数量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错误;D、4VA属于化学信息,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A。9.下图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农作物110702158鸡81023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B.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C.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6×105kJD.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抵抗力稳定性更强【答案】C【解析】【分析】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生态系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合调研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1-18
·
24页
·
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