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2-04 · 14页 · 121.9 K

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行省制()A.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B.促使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C.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D.推动了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统治,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往往以一些易守难攻的高山大川作为划界的依据,例如,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洞庭湖、太行山,秦岭、武夷山等。但山川形便区划原则的弊端非常明显,极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而元朝行省的划分使得“黄河,长江,洞庭、钱塘”等河湖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元朝行省制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排除A项;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2.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A.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成立“经互会”C.组织“华约” D.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为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也为了反击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1949年苏联和东欧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故答案为B项。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出台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的措施,排除A、D项;“华约”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与“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排除C项。3.《唐律疏议》里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定位“十恶”,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体现唐朝法律()A.是礼法结合典范 B.开始儒家化C.受到理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开始引经入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法律中涉及到的“十恶”都是与伦理相违背的罪行,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唐朝的法律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教化的功能,是礼法结合的典范,A项正确;在唐朝之前已经开始儒家化,排除B项;理学产生于宋朝,排除C项;秦汉时期就已经引经入律,排除D项。故选A项。4.秦朝中央官制中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任命郡守和县令【答案】A【解析】【详解】由于太尉是虚设的,所以只有丞相和御史大夫,而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所以其实际职能是监督宰相和百官,故A符合题意;由题干中的“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可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是丞相的职权,D是皇帝的权力,故CD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5.1977年1月2日的《人民日报》指出:“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决不依赖外国技术,迷信外国技术”决不同外国搞联合经营,也决不按受外国的贷款。1978年4月,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在广交会上再次强调这一原则。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B.对外开放水平有所提升C.国内经济政策多变 D.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决不依赖外国技术,迷信外国技术”“决不同外国搞联合经营,也决不按受外国的贷款”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拒绝使用外国资金和技术,思想解放阻力重重,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对外开放,排除B项;材料是对外政策,不是国内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6.1969年11月19日,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赴美与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谈及亚洲形势时均表示,当前世界麻烦的焦点已由巴尔干半岛转移至亚洲,而美国与亚洲安全密切相关,日美联盟对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日美这些表态易导致A.冷战重心的转移 B.亚太地区的紧张C.日本军事的扩张 D.中苏关系的恶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美日领导人认为当前世界的焦点在亚洲.要求继续强化美日同盟会加剧亚太地区局势的紧张,B项正确;美苏冷战的重心一直都在欧洲地区,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苏关系已恶化,排除D项。故选B项。7.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推断出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8.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趋势 B.世界政治多极格局已经形成C.美国与西欧、日本处于敌对关系 D.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可得出随着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趋势,A正确;B项太绝对,排除B;美国与西欧、日本并不是敌对关系,排除C;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排除D。9.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所谓匠人有匠心,《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从古至今,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是()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编著的一部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最能够体现“工匠精神”,C项正确;《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农书,不是主要记载手工技术的,与“工匠精神”不符,排除AD项;《梦溪笔谈》涵盖手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内容,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书籍,与“工匠精神”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10.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B.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D.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说明此时国王仍有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权力,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首相职责;国王此时没有实权。D错误。11.《顾维钧回忆录》:“这次会议对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他认为这是解决山东问题的一个“契机”。对“这次会议”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和中国成为最大赢家 B.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C.中国实际上获得了独立自主 D.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可以判断出这是华盛顿会议,其中签订的《九国公约》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国际协定的性质,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D正确;《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并非是赢家,AC排除;B是《巴黎和会》的影响,《巴黎和会》的核心是对德问题,B排除。故选D。12.1953年至1980年,苏联农业发展受到国内政策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折线图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因此前期农业增长迅速,但是改革后期的农业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失误,农业发展呈现下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但是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上,农业发展有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因此农业呈现下滑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3.511年,法兰克王国召开由基督教主教参加的教务会议,会上宣读了国王给主教们的信,承诺给予身陷囹圄的基督教徒们应有的保护与自由。会议还通过了教会法,规定:在没有国王的命令或国王代理人的授权时,任何人不得将世俗人士晋升为教士。这说明当时()A.王权与教会相互借重 B.王权松散局面有所改善C.教权从属于世俗权力 D.教会法成为王权的基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511年的欧洲。法兰克国王承诺给予身陷囹圄的基督教徒们应有的保护与自由,体现了王权对教权的庇护,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影响广泛,借助王权有助于提升基督教的影响力,而国王庇护基督教是为了利用教会增强王权,这体现了两者相互借重,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王权与教会的关系,无法证明当时王权松散局面的改善,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教权和世俗权力的高下归属,排除C项;这一时期王权的基石是庄园经济,而非教会法,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列内容出自某历史论文的子目。据此判断,该论文的研究主题为A.拉美多元文化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C.美国多源文化的表现 D.美洲传统文化的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拉丁美洲本土文化受殖民扩张的影响,形成混血文化,后在独立浪潮后出现多种文化混合的现象,因此反映的主题是拉美多元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说法无关,B项排除;材料中的美洲不光单指美国,C项排除;美洲的文化传统并未消失,D项排除。故选A。15.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这表明伏尔泰主张A.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B.运用理性反对天主教会C.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可知,其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真理的力量便是合乎理性的,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天主教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D项。16.19世纪末之后的半个世纪,“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从“盛世”到“救亡”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解决此题抓住关键词“19世纪末”。A项是1840-1842年,排除;B项是1856-1860年,排除;C项是1894-1895年,正确;D项是1900-1901年,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