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12-06 · 12页 · 938.1 K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历史真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18道题,满分为60分,与道德与法治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1.“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据此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A.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B.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C.有教无类,发展私塾教育D.著书立说,宣扬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观念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A项正确;“以法为教,建立法治社会”是法家的主张,排除B项;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主张,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涉及宣扬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A.设置节度使 B.设置通判C.实施“推恩令” D.设立噶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明朝“三司”都属于是对地方管理,因此西汉处也是选择对地方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节度使是唐朝初期设立的官名,排除A项;设置通判在宋朝,排除B项;设立噶厦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C项。 3.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相互征战,经济遭到破坏,社会动荡,北方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进行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此后孝文帝进行改革,排除A项;唐末黄巢起义使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隔阂,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和图2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其形制变化主要反映了()A.农业经济发展 B.对外贸易的繁荣C.商品经济发展 D.铸币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北宋出现了纸币,这样,方便了商品流通,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纸币的出现是为了交换方便,这是直接为商业服务的,不能体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市舶司的设立体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金属货币需要铸币技术的进步,纸币需要印刷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1727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上述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 B.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涉及的事件有清朝对台湾的管辖,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清朝派驻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清朝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四个事件都反映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D项正确;“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不能反映民族关系,排除A项;“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727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62年,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不能反映对外交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6.研究中国近代史所需部分史料当中最可信的是()A.陈天华的《猛回头》 B.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C.《瓦德西拳乱笔记》 D.淮海战役亲历者的口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最可信”,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1949年期间的历史。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因此分析题干,“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可以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历史,“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的具有可信度,B项正确;陈天华的《猛回头》、淮海战役亲历者的口述都带有主观色彩,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排除AD项;《瓦德西拳乱笔记》按时间顺序,收有自1900年8月至1901年11月期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联军统帅瓦德西所写的日记、笔记,给德皇的奏议、函电、报告,以及德皇的谕旨、函电等,记述和反映了八国联军在华侵略活动及其内部矛盾、镇压义和团运动、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以及八国军队烧杀抢掠等内容,对了解和研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一定史料研究价值,但不是最可信的,排除C项。故选B项。 7.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主题:?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A.政治制度的变革 B.民族意识的觉醒C.救亡图存的探索 D.民族危机的加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救国探索,“洋务运动”反映的是地主阶级的救国探索,“戊戌变法”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这几个事件反映的都是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C项正确;只有“戊戌变法”属于政治制度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民族危机的加深从材料的事件中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 8.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光绪十一年(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一时期()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期,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已经蓄谋已久,D项正确;题意中的内容都是日本对中国的政策与明治维新无关,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清朝筹建海军,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A.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持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得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因此“伟大传奇”是指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A项正确;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排除CD项。故选A项。10.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可知,抗日战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11.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世界的崛起 B.国内局势稳定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关。”可知,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政策的作用,D项正确;第三世界的崛起属于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与国内局势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2.根据现有史料可知,人类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古代文明。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A.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B.体现明显的多元特点C.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D.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域,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明显的多元特点,B项正确;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与材料所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这样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3.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俄国、奥匈德国”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不断进行军备竞赛,冲突不断,A项正确;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排除B项;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成立,所以二战前后应该是苏联,不是俄国,排除CD项。故选A项。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B.取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导致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出现了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的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拉地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有的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这些运动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C项正确;“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没有使中国取得真正的民族独立,排除B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