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株洲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各种花的香都在空气里酝酿(niàng)。鸟儿将窠(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B.他已是妇孺(r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使演讲者难堪(kān)的事仍有发生。C.他们怏怏(yàng)不乐地插上国旗,一面姗姗(shān)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D.我把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cuán)着钱,滞(dài)笨地转过身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B.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C.国民党反动派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匮退。D.白雪由软变硬,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茅屋秋风所破歌》先描述个人__________,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__________了一切罢了。③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__________。A.遭际笼罩不落俗套 B.生平弥漫故步自封C.遭际笼罩故步自封 D.生平弥漫不落俗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强,它和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的点相关。B.他背着老师和家长和我到我们一直神往的风景区去游玩了好几天。C.“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D.我们学习古代诗文,要注意把握它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二)(共8分,每空1分)6.按原文默写(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7.完成下面小题(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次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①__________”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②__________”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A.①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②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B.①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②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C.①不多了,多乎哉?不多也。②不多不多!我已经不多了。D.①多乎哉?不多不多!不多了。②不多也,我已经不多了。(3)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30个字。)近250年以来,人类的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在今天被当作常态,但250年前,经济不增长是常态。250年前,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种类大概只有100种到1000种,今天则是10亿到100亿种。人类过去250年的经济增长,是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4)下面是2019年与2023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数据,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注意:答题以“2023年”开头:除年份外,不得出现其他数字。)年份旅游人次(单位: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单:亿元)游人人均消费(单位:元)2019年1.951176.76032023年2.741480.56510(资料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一)材料一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摄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节选自习近平《请读调查研究》)材料二①焦裕禄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虽然直白朴实,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②为彻底摸清兰考县土地的自然情况,焦裕禄带领“三害”(内涝、风沙、盐碱)调查队,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每次大风起,哪里风沙最大,焦裕禄就往哪里去。1963年夏季,兰考县连降暴雨,全县一片汪洋。焦裕禄和其他县委常委分头带队冒雨观察,查清洪水流势,提出治理方案。③焦裕禄经常对干部们说:“在困难当中成就一番革命事业,必须首先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办法还得到群众中寻找”。④上任第四天,焦裕禄就到灾情最重的老韩陵公社和大队调研,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串门。来到饲养员肖位芬老人的牛屋,焦裕禄虚心向这位有实践经验的老人请教改变兰考面貌的办法,在促膝长谈中,老人把他几十年在风沙中积累的经验都说了出来:挖穷根种花生,要想富种桐树。通过调研,焦裕禄和群众一起制定出发展生产、战胜灾害的规划:一是发展畜牧,二是多种花生,三是种植泡桐。实实在在地为兰考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⑤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做到有的放矢。焦裕禄搞调查研究,不是为了“出镜”、走秀,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⑥要改变兰考的面貌,干部是关键。在兰考的475天,焦裕禄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调查走访,获得了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也发现了不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通过调研走访,焦裕禄发现一些干部不严格执行县委关于按劳分配的政策,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群众意见很大。他立即会同有关人员认真做了处理。第二天,向全县发出通报,公开进行严厉批评。⑦正是因为焦裕禄在工作中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才能找到症结,针对兰考的问题开出良方。向焦裕禄学调研,就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解决问题中推动进步、实现发展。(摘自朱佳《县委书记焦格禄如何调查研究》)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调查研究就是对一切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B.调查研究的重点是要多花时间阅读调查报告。C.“吃别人过的馍没味道”体现了焦裕禄的工作作风。D.到群众中找寻,总是能够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好办法。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调查研究,就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B.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C.焦裕禄通过深入调研以后找到了问题症结,针对问题开出了良方。D.焦裕禄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为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借鉴。10.请结合材料归纳焦裕禄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二)示众鲁迅①首善之区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②“热的包子!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至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③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他对面,其时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巡警,手里牵着蝇头,绳的那头就拴在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④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胖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胖孩子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⑤又像用力挪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⑥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⑦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⑧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⑨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发髻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围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⑩“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彩,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⑪“刚出屉的包子啊!荷阿,热的……。”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写身份不一的人聚在街头围观,集中展示了看客群体。B.小说围绕看巡警事件,着力刻画主人公,情节曲折,高潮迭起。C.小说的笔调冷峻客观,作者对事件不作评论,却无声胜似有声。D.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推想其思想情感,认识时代。12.小说用“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形容卖包子的小孩后,又用同一比喻来形容小学生,同一比喻,形容不同身份的小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1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看客的共同特征。三、名著阅读(共7分)①时当六月中旬,炎天正热。那一日,史进提个交床,坐在柳阴下乘凉。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3-12-06
·
10页
·
3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