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23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共120分,其中5分为卷面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稀薄(bó)絮叨(xù)斡旋(wò)浑为一谈(hùn)B.冗杂(rǒng)瘦削(xiāo)墨守(mò)无动于衷(zhōng)C.调羹(gēng)荒僻(pì)秘诀(mì)无精打彩(cǎi)D.虹霓(ní)仲裁(cái)鲜腴(yú)全神贯注(guà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浑为一谈(hùn)——混为一谈(hùn);B.瘦削(xiāo)——瘦削(xuē);C.无精打彩(cǎi)——无精打采(cǎi)故选D。2.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①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②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朱熹《春日》)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④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杜甫《望岳》)⑤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⑥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⑦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⑧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①.五岭逶迤腾细浪②.无边光景一时新③.影入平羌江水流④.齐鲁青未了⑤.晴川历历汉阳树⑥.气蒸云梦泽⑦.雪拥蓝关马不前⑧.塞下秋来风景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写法:逶迤、羌、历历、蒸、蓝。3.“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罗斯丹)阅读他的名著《____________》,便成为让人惊叹不已、欲罢不能的探索与发现之旅。【答案】昆虫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根据题干“科学家”,他能像“哲学家”“美术家”“文学家”一样去观察、写作,由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法布尔,其作品为《昆虫记》。法布尔并不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更像哲学家一样关注昆虫的生命,在对于昆虫的各种描述中,处处带有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同时这部书还体现了法布尔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艺术家出神入化的表演,令观众叹为观止。B.“五一”的威海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C.伴随着天福山起义振聋发聩的号角,革命的火种迅速蔓延开来。D.传统文化与国际潮流在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B.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符合语境。C.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号角声,故不符合语境。D.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故选C。5.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寒来暑往里劳作与收获,能帮助人们坚定信仰。(“坚定”词性是动词)B.我们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始终坚持。(该句没有语病)C.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世界和全人类有重大意义。(该句是单句)D.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该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B.语序不当,应将“不断发展”与“始终坚持”调换位置;故选B。6.请把下列诗句排序,将白居易的《池上》补充完整。(填写序号即可)①独立栖沙鹤②荷破叶犹青③双飞照水萤④兰衰花始白池上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答案】①.④②.②③.①④.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排序。根据对偶原则,①③和②④分别为一组;又根据诗歌的押韵原则,②句和③句均应在偶数句位置上;根据诗歌内容,前文写到了“寒露”,即露水,应是在兰花和荷叶上看到的,故④②在前,①③在后。所以正确的序号为:④②①③。7.针对行人走路玩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某地拟出台规定,行人过马路时玩手机将被警告或开罚单,对此,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答案】参考示例一:赞同。过马路玩手机存在安全隐患,危及生命。禁止过马路玩手机是对生命安全负责的举措,应该支持。参考示例二:反对。用经济来处罚,得到的效果并不是最佳的,我认为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不提倡处罚的方式。参考示例三:这样做初衷是好的,是基于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惩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最终目标。换一种大家容易接受的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观点。解答时先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可赞成,可反对,理由阐述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语句通顺流畅即可。示例:赞成。当下低头族盛行,易出现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过马路玩手机的情况,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出台了这项规定。它能够让行人认识到过马路期间玩手机的危害,让人们更加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能通过惩罚的方式倒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减少出现交通事故,应该支持。二、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①恶(wū)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使外将兵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10.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12.【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B9.C10.A11.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②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12.①.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②.参考示例:邓世昌誓死保家卫国,李大钊为信仰慷慨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邓稼先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符合要求即可,只举出一例不得分)【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能力。A.舍:①舍弃;②通“释”,解除,消除;B.患:均为“灾祸,祸患”;C.使:①假使,如果;②派遣;D.得:①感激;②大概,“得无”固定搭配,表推测;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B.与:均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C.为:①介词,为了;②介词,替,给;D.以:均为介词,用;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句子为判断句。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A.句式为倒装句。句意:这样之后,就知道常在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在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B.句式为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C.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D.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非独”,不只,不仅;“是”,这;“勿丧”,不丧失;“耳”,罢了。②“去”,舍弃,背离;“恶”,咱们。【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乙】文“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可以看出两文都在强调“义”“仁”,故两文的观点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示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国,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文天祥不惧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12-06
·
16页
·
43.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