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训练)

2023-12-07 · 14页 · 37.6 K

六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六下文言文(1-2周)第一周孙权①劝学初,权谓吕蒙②曰:“卿今当涂③掌事④,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⑤为博士⑥邪?但当涉猎⑦,见往事⑧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⑨学。及鲁肃⑩过寻阳⑪,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⑫,非复吴下⑬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⑭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⑮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国君。②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③当涂:当道,当权。④掌事:掌管政事。⑤治经:研究儒家经典。⑥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者的官职。⑦涉猎:粗略地阅读。⑧往事:指历史。⑨就:从事,进入。⑩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⑪寻阳:县名,在今湖北黄梅西南。⑫才略:才干和谋略。⑬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⑭更(gēng):另外,重新。⑮拜:拜见。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B.非复吴下阿蒙(再,又)C.士别三日(离开)D.及鲁肃过寻阳(等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吕蒙?他又是如何让吕蒙“就学”的?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题为“孙权劝学”,却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鲁肃的到访。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3.孙权认为吕蒙当权管事,就应该有学问,所以不可以不学习。他用自己事务繁多却也经常读书,并自认为大有益处的事实,现身说法地指出吕蒙“学”的可能性。4.写鲁肃的到访,以及二人的谈话,突出了吕蒙就学的成果足以让鲁肃刮目相待,并结友而别,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效果。【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自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后周世宗显德6年共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资治通鉴》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优点,复兴并创新了编年史体,同时它材料丰富,考证精详,具有相当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第二周于令仪不责盗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不忤物③,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④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⑦。留之,至明⑧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菏泽。②市井人:生意人。③长厚不忤物:为人忠厚,不损人而利己。④擒:抓获。⑤寡悔:很少做错事。⑥十千:十贯铜钱。⑦诘:盘问。⑧明:天亮。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素寡悔(向来)B.何苦而为盗耶(盗窃)C.问其所欲(想要的东西)D.卒为良民(最终)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B.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C.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D.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于令仪的“善”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B3.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盘问。4.盗贼被抓后,于令仪耐心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报官,表现了他的宽容;了解到盗贼是因为贫穷而偷盗,于令仪满足他的愿望,给了他十贯铜钱,表现了他的慷慨大方。【译文】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是个生意人,他为人忠厚,不损人而利己,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到他家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盗贼呢?”盗贼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盗贼说:“能得到十贯铜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等到盗贼要离开时,于令仪又叫住他,盗贼非常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盘问。留下钱财,等到天亮再拿走。”盗贼深感惭愧,最终成为了善良的人。【作品简介】《渑(shéng)水燕谈录》是宋代王辟之撰写的一部史料笔记。全书分帝德、名臣、知人、奇节、谈谑等十七类,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六下文言文(3-4周)第三周或告文昌右丞①周兴②与丘神勣(jì)③通谋④,太后命来俊臣⑤鞫⑥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⑦,谓兴曰:“囚⑧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⑨,以炭四周炙⑩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⑪推⑫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文昌右丞:官名。②周兴:唐代官吏。③丘神勣:唐代官吏。④通谋:合伙谋反。⑤来俊臣:唐代官吏。⑥鞫(jū):审讯犯人。⑦推事对食:讨论事情,相对饮酒。⑧囚:囚犯。⑨瓮:大坛子。⑩炙(zhì):烤。⑪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⑫推:追究,检举。1.下列画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逢老媪方磨铁杵B.此甚易耳移风易俗C.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以炭四周炙之D.俊臣乃索大瓮父不在,乃呼儿出2.翻译下面的句子。(1)囚多不承,当为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答案】1.B2.(1)囚犯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2)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兄长谋反,请兄长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以牙还牙)请君入瓮【译文】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饮酒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囚犯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兄长谋反,请兄长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自周威烈王2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后周世宗显德6年共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资治通鉴》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优点,复兴并创新了编年史体,同时它材料丰富,考证精详,具有相当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第四周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②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⑦,以至于斯⑧也!”从而谢⑨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⑩闻之,曰:“微与⑪!其嗟也,可去⑫,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注释】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为:摆放。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奉:捧。⑥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⑦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⑧斯:这,这样。⑨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⑩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⑪微与(yú):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⑫去:离开,这里是拒绝的意思。1.给句中画线的“食”选择正确的解释。A.吃。B.食物。C.拿食物给人吃。(1)黔敖为食于路()(2)以待饿者而食之()(3)嗟!来食()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文中“饿者”的精神品质?请你写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B(2)C(3)A2.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3.示例:做人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译文】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尽管黔敖追上去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小事情啊!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后来也道歉了,也该去吃一点。”【作品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六下文言文(5-6周)第五周舍命护友荀巨伯①远②看友人疾,值③胡④贼攻郡。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⑥,子令吾去,败义⑦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⑧?”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⑨郡⑩尽空,汝何男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