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12-13 · 21页 · 57.9 K

2023届厦门一中高三年段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期,某国际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长半身裙,售价高达29000元人民币,但有网友发现,这款裙子神似中国的马面裙。该品牌强调其采用了“标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却只字未提“马面裙”。尽管国内质疑该品牌文化抄袭的声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没有表态,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默默下架了这款新品,国外的网站上这款裙子仍在继续售卖。有媒体认为,这波操作难以被界定为抄袭,只能冠以“文化挪用”。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马面裙的概念: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其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此前,也有不少国际大牌借鉴中国元素,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舞台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红色的马面裙,当时的新闻稿写的是中式刺绣裙。这些借鉴参考,在文化领域并不少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爱和推广,为国人所乐见。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在此之前,许多国人并不了解马面裙。争议事件发生后,众人才知道,这种款式不仅凝结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现代感,只需稍加改良点缀,便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本来就是一种双向奔赴,“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此次“被挪用”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不过,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摘编自张晓涵《文化挪用,应让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守护》)材料二:文化挪用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的行为。根据内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归为“实物挪用”与“非实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对有形物体的占有,而后者更为抽象,通常表现为内容挪用和主题挪用。内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创作者借鉴、利用,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母题挪用,两者都指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过前者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而后者则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而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对于文化挪用的批评者来说,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别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备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等特征让人将其视为是刻板印象的输出。但是,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即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符号化与片面化的。这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在对文化挪用进行讨论时,要避免“绝对原创性”的误区,避免陷入保守主义与自闭主义。一种文化若想进入世界舞台,就必须以适合其传播的形式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学来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现与发展的文学作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世界文学能够包含任何影响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为日益成为学术关注重点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简而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对立的产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与尊重,就要让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文化星丛”中的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傅满洲”“陈查理”式的想象,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摘编自徐冠群《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文化挪用的积极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国际大牌面对网友的抄袭质疑,虽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国市场下架了这款新品,部分媒体认为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袭。B.在此次风波之前,国际大牌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参考并不少见,这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推广,为国人所乐见。C.此次争议事件推动了国人对马面裙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凝结古人智慧和审美的服装款式也能成为当下的时尚单品。D.好莱坞电影中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说明文化传播始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符号化、片面化的刻板印象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二关于文化挪用的分类,材料一中引起争议的某国际大牌服装神似中国马面裙的行为是内容挪用中的风格挪用。B.“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是一种双向奔赴,也带给我们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传播的启示。C.只要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就能引发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文化的持续输出。D.若想进入世界舞台,中华文化必须经过适合其传播的形式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在欣赏、学习、沟通中获得发展与尊重。3.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行为中不属于“文化挪用”的一项是()A.迪士尼公司将中国传统剧目《花木兰》改编成动画片,将原作中的核心主题“尽忠尽孝”演绎为女性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B.伏尔泰将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所创作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为欧洲经典剧目《中国孤儿》,借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符号来宣扬启蒙精神。C.住在南京的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示武汉人在疫情爆发期间及疫情平息后经历的人生故事。D.美国网飞公司翻拍刘慈欣的《三体》,起用欧美演员饰演原著中以中国人为主的主角群体,讲述超越时间、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4.费孝通先生曾总结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5.面对文化挪用,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实现突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2.D3.C4.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指的是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各个文化应该相互欣赏,用“世界性文化”的眼光来包容其他民族文化。②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指的是不同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着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各个文化问要相互学习和沟通,将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促进世界性文化的发展。5.①主动去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瑰宝,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②借助中华文化中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③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承载的积极意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说明文化传播始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符号化、片面化的刻板印象问题”错误,原文为“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即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符号化与片面化的。这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可知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的,并不能说明文化传播总会产生符号化、片面化的问题。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行为是内容挪用中的风格挪用”错误,根据原文“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母题挪用……只不过前者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可知,引起争议的某国际大牌的行为是属于主题挪用。B.“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是一种双向奔赴”错,“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材料一是说“被挪用”,属于文化挪用。C.“只要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就能……”错误,过于绝对,原句是“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可知,原文是“只有……才……”,这是必要条件,而选项“只要……就……”则是充分条件,逻辑错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汉人……”不属于“文化挪用”。根据材料二,文化挪用是“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是“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目的仅在于展现武汉的真实生活,并没有涉及日本文化。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本来是说,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此处作为名词的“美”就指文化,作为动词的“美”则是欣赏。再结合原文“‘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可分析出,费孝通先生的话指的是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各个文化应该相互欣赏,用“世界性文化”的眼光来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本来是说,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此处“美美”可理解为各种文化。再结合原文“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简而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对立的产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与尊重,就要让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可分析出,不同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着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各个文化间要相互学习和沟通,将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促进世界性文化的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等内容可分析概括出,主动去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瑰宝,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结合材料二中“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可分析概括出,借助中华文化中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可分析概括出,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承载的积极意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莽昆仑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