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校对:高三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而中国人由于很能体验细腻的情感,能以在自然万象上发现潜伏的生命活力,其物感说中“物”的部分,虽然可以包括事件情节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总之,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主观的感受,一方面强调客观的景物,追求着二者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当然极利于山水文语文科试卷第1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的发展。巡视中国山水文学的画廊,或借山水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感,或因山水而领悟禅机,亦或假山水以讽刺时政,一幅幅生动的山水文学画面,千姿百态,无非困境抒发,情景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重视景,即重视了作为客观基础的自然物象;重视情,即重视了作为主体意识的主观作用,对于自然的自觉审美正起于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思的对应交感。艺术创作也正需要这主客双方的交互作用。对于山水艺术来说,有了景就有了艺术的客观基础,有了情就有了艺术的内在生命。所以情景交融的美学理论符合于审美和创作的内部规律,它也就能够促进山水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怀,文学中的山水成份不断增加,由只言片语的写景发展到独立的山水诗,以至产生了大篇幅的山水游记,山水文学的涓涓细流汇成了浩瀚的江海。(摘编自王可平《“情景交融”与山水文学》)材料二:山水诗在宋齐以后,与赠别、相思、旅游、田园等各种题材结合在一起,内容和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早期那种为体道而写的山水诗逐渐减少,但是在欣赏山水中使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基本旨趣,以及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一直延续到唐代。特别是在孟浩然、王维、常建、柳宗元等诗人的作品中,影响最为明显。王维有些诗强调自己的心性之空与空寂之境的暗合。这种心性的空与静照忘求的境界是一致的,或者可以说,正是诗人面对深山景物的“静照”和“坐忘”,使他悟出了禅心的安定,以及与空潭的合而为一。所以,王维体悟的性空或心空,实际上还是在静照忘求的精神状态中体会到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山水诗这种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在盛唐的山水诗里看得最清楚。盛唐山水诗向来被视为意境美的典范之作,就是因为其意境具有清朗空静的特色。空静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意境富有象外之趣的基本特征。所以有不少学者从山水诗的时空意识来探讨意境的形成,也有不少人从禅的境界去探讨。现在我们知道,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从东晋时期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要求诗人在观照万物时具有清明、虚静的内心境界,使空间万象在心灵的镜子中变为一片澄明清澈的世界。盛唐山水诗只是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来突出这种空静而已。人类的本性是亲近自然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而在山水诗里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因此,了解中国山水诗静照忘求的审美方式,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山水诗中所含哲学意趣的理解,把握中国山水诗追求清朗空静的意境的原因,而且可以从这一个特殊角度了解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对我们今天提升人的文明素质,改变语文科试卷第2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生存环境也很有意义。(摘编自葛晓音《澄澈诗心中的大自然——盛唐山水诗的审美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促成了“情景交融”美学原则的产生,并且直接影响了中国山水文学的创作发展。B.在表现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型艺术和再现型艺术的区别在于对外物是感知并表达出来,还是仅作样貌模仿。C.中国文人重视心与物交互作用,既能够从自然山水中悟得禅机,也能够借用山水表达现实感受、抒发情感。D.盛唐山水诗人以静照忘求的方式营造清朗空静的意境,创造了典范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是核心观点一致。B.西方古典美学受到模仿说理论的影响,较少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缺乏对艺术内在生命的深度挖掘。C.盛唐山水诗善于通过艺术的处理体现出清朗空净的意境之美,进而形成了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观照方式。D.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创作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又是对自然环境的超越,这一理念仍可为当代文学创作所借鉴。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B.“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C.“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王夫之《姜斋诗话》D.“人情对境,自有悲喜”——葛立方《语韵阳秋》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分)5.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在唐代发展纯熟,请结合材料谈谈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成为名篇的原因。(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语文科试卷第3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暑去寒来春复秋李碧华小豆子[注]也来了好几个月,与弟兄们一块,同游共息,由初雪至雪雾。练功最初是走圆场,一圈一圈地在院子中走着,越来越快,总是走不完。棍子敲打突地停住,就得挺住亮相。一两个瘫下来、散漫的必吃上一记。到了稍息,腿不自主地在抖。还要压腿。把腿搁在横木梁上,身体压下去,立在地上的那条腿不够直,师父的棍子就来了。一支香点燃着。大伙偷看什么时候它完了,又得换另一边耗上。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他总是压不下去,便要“撕腿”。背贴着墙,腿做横一字张开,师父命二人一组,一个给另一个两腿间加砖块,一块一块地加,腿越撕越开,痛苦得很。孩子们都没穿过好衣服。他们身上的,原是个面口袋,染成黑色,或是深颜色,做衣服,冬天加一层棉,便是棉衣。春暖了,把棉花抽出来搁好,变成两层的夹衣。到了夏天,许是再抽下一层,便是件单衣。大的孩子不合穿,传给小一点的孩子。破得不能穿了,最后把破布用襁糊裱起来,打成“袼褙”做鞋穿。天气暖和了,这天烧了一大锅水,给十几个孩子洗一回澡。这还是小豆子拜师入门以后第一次洗澡,于蒸汽氤氲中,取一个木勺子,众多弟兄你替我浇,我替你浇,喧闹得很。几个孩子又架着脏兮兮的小癞子进来,把他像木偶傀儡一样扔到水里去,溅起水花。“别逗了,烦死了。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哎哟,谁踩着我啦——”小癞子只一壁叨叨不清,师兄弟们早已习惯,全没上心。他们只是嬉玩着,舒服而且舒坦。孩子长得快,拉扯地又长高了。个个略懂所谓十八般武艺……眨眼就到了“分行”的日子。孩子们穿好衣服,束好腰带,自个伸手踢脚喊嗓,之后,一字排开。眼前几个人呢,除开关师父,还有上回那师大爷,拉胡琴的歪鼻子丁二叔。大人们坐好了,一壁考试一壁掂量。就像买猪肉,挑肥拣瘦。先看脸盘、眉目。挑好样的生。一个一个被拣去了,剩下些胖的、眼睛小的、笨的……因没人要,十分自卑难过。只在踢石子,玩弄指头儿,成王败寇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师大爷又问:“你那个绝货呢?”胡琴拉起了。关师父得意地瞅瞅他,把小豆子招来:“来一段。”语文科试卷第4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知恁地,关师父常挑一些需得拔尖嗓子的戏文让他练。四合院里还住了另外两家人,他们也是穷苦人家。自某一天开始,卖茶的寡母把小木车和大铜壶开出去,一路地吆喝:“来呀,喝大碗茶呀……水开茶酽,可口生津啊,喝吧……”师父总是扯住他教训。只他一个。“小豆子你听,王妈妈使的是真声,这样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哑,又费力气。你记住,学会小嗓发声,打好了底……”今天小豆子得在人前来一段了。昨儿个晚上,本来背得好好的。可一开腔唱“我本是——我本是——”高音时假声太高,一下子回不过来。回不过来时心慌了,又陷入死结中。正抽着旱烟的师父,“当哪”一声把铜烟锅敲桌面上,再冷不提防便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什么词?忘词了?嘎?今儿我非把你一气贯通不可!”师大爷忙劝住。“再唱!”小豆子一嘴血污。小石头见他吃这一记不轻,忙在旁给他鼓励,一直盯着他,嘴里念念有词,帮他练。小豆子含泪开窍了。琅琅开口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似火——”嗓音拔尖,袅袅糯糯,凄凄迷迷。伤心的。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师大爷闭目打着拍子。弟兄们只管瞅住他。小豆子过关了。师父踌躇满志:“哼!看你是块料子才逼你!”他的命运决定了。他童稚的心温柔起来。“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徒儿蓦地走过来,惊扰一众的迷梦。胡琴突然中断了。“什么事?”小黑子仓皇失措,说不出话来,只呆呆指着杂院。杂物房久不见天日。堆放的尽是刀枪把子,在木架子上僵立着。简陋的切末、戏衣、箱杠,随咿呀一响,木门打开时,如常地映入眼帘。太阳光线中漫起灰尘。见到小癞子了——他直条条地用腰带把自己吊在木架子上面。地下漾着一摊失禁流下的尿。孩子们在门外师父身后探看。他们第一次见到死人。这是个一直不想活的死人。小语文科试卷第5页共1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豆子吓得双手全捂着眼睛。肩上一沉,大吃一惊,是师兄小石头过来搂着他。木门砰然,被关师父关上了。第二天一早,只见两个苦力拉着平板车,上面是张席子,席子草草裹着,隐约是个人形。关师父点头哈腰,送一个巡捕出门。大伙目送着同门坐科的弟兄远去。小豆子在小石头耳畔悄悄道:“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他走出去了。只有死掉,才自由自在走到外边的世界。自门缝望远,“它”渐行渐远渐小……(选自李碧华长篇小说《霸王别姬》,有删改)[注]“民国”十八年,九岁的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剁下骈指(与大拇指并排长出的第六指),投在关金发门下为徒,学习梨园十年为满。言明四方生理,任凭师父代行,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降临,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中的“又”说明他已不止一次地在“压腿”上面经历非人的磨难了,揭露出科班练功非同一般的辛苦。B.孩子们的衣物省了又省,裁了又裁,既有师父节省克扣的成分,更是艰难时世下人们艰难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C.离开母亲,身在戏园,小豆子凄苦无依,看着小癞子“真的走出
语文-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和答案
2023-12-13
·
17页
·
1.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