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6——行文脉络+论证结构+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知识讲解)-高中语文

2023-11-18 · 9页 · 28.2 K

论述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分析材料论证方面的特点,考生既要对文本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提炼,还要辨明论点、论证思路结构、论证方法等,然后才能分要点组织出规范的答案,与原论述类文本考查论证的客观选择题侧重于信息的比对判断相比,更具有深度,综合性更强,更加凸显了整体阅读分析把握文本的能力。一、选择题·题型设置题型1——判断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选项可能给出的是一种观点,也可能给出的是一个事例。考生需要将选项所述与材料的主要观点进行匹配,以得出正确答案。一般来说,选项与材料的主要观点可能有如下五种关系:与材料主要观点相符、与材料主要观点相反、属于材料提及的次要观点、推论偏颇或推论过度超出材料所说、所述与材料无甚关联。考生应排除与材料主要观点不相符的其他干扰项。【示例】1(2021·全国新高考I卷)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题目分析】本文观点“诗画异质”就是诗画并不同质,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ABC“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说的是画诗相得益彰,并非“诗画异质”;D项“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表现时间上的静止的某一点,“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正好支持“诗画异质”的观点。【示例】2(2022·全国新高考I卷)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解析】C。材料一中心论点是第一段的“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材料一说的是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A.说的是“师古圣贤人”,意思是“应当学习古代圣贤”,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B.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为根本,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不全是“中华文明”,不能都“薪火相传、代代守护”。C.“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说的是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与材料一观点一致。D.说到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这一现象,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题型整理】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答题方法】首先阅读材料,结合材料的标题,归纳材料的主要观点;其次阅读选项,明确选项主要讨论的内容;分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最后进行对比,判断选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选项。题型2——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分析和把握文本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大考点,也是“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高频的设错点,设错方式有两种:①错置论点,即论点本身没有错,但不是选项所指向的内容;②论点概括不准确。【示例1】(2021年·全国乙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B.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C.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题目分析】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所说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理解错误。文本第二段开头所述区分“技术”与“理解”是在说明计算机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理解文本具体内容还必须依靠人。【示例2】(2022年·全国甲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D.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概括不全面,原文是“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见原文是两个内容。故选D。二、简答题·题型设置(一)行文脉络(论证思路、论述层次、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文章的行文脉络即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新高考的论述类文本由多则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组成,所节选的材料有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段论结构,有的材料摘自原文的本论部分,有的则摘自原文的结论部分,需根据所选材料内容灵活分析作答。1、应注意论点的提出方式及作用(1)标题显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旗帜鲜明,让读者一目了然”。(2)开头第一句提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3)由某个故事或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简明地阐释后提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有理有据,自然流畅”。(5)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作用可概括为“论点的提出更加有力,引发读者的思考”。(6)结尾总结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卒章显志,顺理成章,让人信服”。2、把握论证思路(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出每段的关键句,尤其是每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2)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破)。(3)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关键词语:①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等。②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等。③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换言之,等等。④表举例。如:例如,如,等等。⑤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⑥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等等。关键句子。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过渡句等。3、答题方法(1)研读段落,明确大意。——观点语句(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文章在表达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标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论点。(2)划分层次,全面概括。——结构层次划分结构层次,看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结构,还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对照结构,然后概括层意。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按照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序作答,作答力求完整、简明、条理清晰。【立论】提出问题(引论:论点)——分析问题(本论:运用论据,展开论证)——解决问题(结论)。如:(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最后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驳论】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提出正确观点。如:材料三论证时驳立结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①驳:批驳了用现有科学标准衡量中医的错误观点,对中医的质疑不当。②立:通过对科学的理论分析,作者认为中医符合科学基本的理论特点。③结论:要在正确理解科学定义的基础上去认识中医。4、【答题格式】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提出);然后……(分析问题+如何论证——论述角度、论证方法);最后……(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总结呼吁、指出办法)。【答题思路】思路1:(1)从(由)…写到(引出)…;(2)然后…;(3)最后…,从而揭示(体现)…思路2:(1)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或论题);(2)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3)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用…方法指出…结果)](4)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论点或论题](二)论证结构论证的逻辑层次,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作者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因果、假设、条件、递进、转折、目的等;也讲究段落层次之间的相承(承接、递进)、相并(并列、对照)、相属(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文本的论证逻辑层次(论证结构)。1、论证结构类型(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或分总式,因为正文多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2)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标志性词语,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3)层进式(递进)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词语,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4)对照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 (5)驳立式先驳后立、先立后驳、驳立结合。先破后立,边破边立。2、论证结构作用①递进式结构: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富于逻辑效果。②并列式结构:形式上结构清晰,角度多样,层次分明,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阐述,增强文章的立体感,丰富文章的内涵。③对照式结构: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④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逻辑鲜明。部分与部分关系平列,分述与总述之间层次分明。3、快速梳理论证结构“3方法”(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述类文本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照)作切分。(2)寻找标志性词语。找出表明上下文内容间关系的标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