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题地理命题人:沈阳市广全学校贾春光校题人:沈阳市第三十中学李斌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道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 C.④ 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 B.Ⅱ——③C.Ⅲ——⑤ D.I——⑥【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故选D。【2题详解】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故选A。3.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①处为石林、峰丛,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②处为溶洞,由流水溶蚀而成;③所指示界面是由于地质时期背斜顶部出露于地表发生风化、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形成的。④指示的岩层弯曲,是由内力挤压作用形成的。C正确。故选C。洪积扇多由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现完美的扇形,如同张开的一把扇子,有扇顶、扇中、扇缘,甚至还有扇骨——呈放射状展开的分支河流。下图示意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洪积扇(俯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昌马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原因是()①扇缘前端受地形阻挡②河流展宽、分叉③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④地表多风化碎屑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与扇缘相比,扇顶()A.径流量更小 B.昼夜温差更大 C.透水性更差 D.实际蒸发量更大【答案】4.B5.B【解析】【4题详解】扇缘前端无地形阻挡,①错误。河流展宽、分叉,导致扇骨明显,②正确。河流在出山口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是形成洪积扇的必备条件,③正确。洪积扇的碎屑物来源于河流,④错误。故本题选B。【5题详解】扇顶位于河流上游,径流量更大,A错误。扇顶的颗粒更粗,比热容更小,地表温度昼夜温差更大,B正确。颗粒粗,更有利于下渗,透水性好,C错误。因为下渗多,导致地表水少,实际蒸发量也更小,D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洪积扇为河流沉积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由粗到细。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6.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 B.根系发达 C.喜阴喜湿 D.耐盐耐碱7.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6.B7.D【解析】【分析】【6题详解】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秋季叶子变黄,不是四季常青的,A错。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说明根系发达、喜阳耐旱,B对,C错。处在南岭山脉中段,土壤酸性强,说明不适宜盐碱地,D错。故选B。【7题详解】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该地地处亚热带,而其他树木是常绿的,所以考察应在秋季枝叶茂盛叶子变黄时,容易发现该树,10月份最适宜,故选D。【点睛】南岭位于亚热带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与周边地区树木色差大,容易发现,是调查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9.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答案】8.D9.A【解析】【8题详解】该河段的地质构造情况应该相差不大,A错误;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加深河床,但不会使河床抬升,B错误;由图可知: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变化较为均匀,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由材料可知:该河段近几十年来,有湖泊发育,推断应当为滑坡、泥石流搬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的多个堰塞湖,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D正确。故选D。【9题详解】由图可知: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的海拔不断升高,河床不断变浅,说明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导致河床堆积物变多,河床变浅,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加深,B错误;侵蚀-淤积平衡河床的深度应该维持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加深,D错误。故选A。【点睛】特别提醒:河流横剖面和纵剖面的区别:河流纵断面是沿着河流的延伸方向中心线方向平距为横轴,河床底高程为纵轴,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的剖面图。河流横断面是在河流流向的某一个地点,按一定比例尺横着切一条剖面,原理与剖面图原理一样,具体图面要素有河流的宽,深等。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坡向甲山(海拔7782m)乙山(海拔7435m)南坡北坡南坡北坡基带气象要素海拔/m1100292012291848年均温/℃16.17.97.42.8年降水量/mm2276.6512.196.1519.2雪线高度/m475050004350398010.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乙山南坡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C.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11.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0.C11.B【解析】【10题详解】由甲乙两山的海拔信息可知,两山均位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小于南坡,A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乙山的南坡降水较少且乙山的海拔较高,可知乙山南坡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错误;读表格内容可知,甲山南坡的基带的海拔最低,甲山南坡的年平均气温最高,且其降水量最大,可知甲山南坡的水热条件最好,由此可以推知甲山南坡的自然带最为丰富,C正确;读图可知,乙山无论是南坡还是北坡,其水热条件都比甲山差,可知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小于甲山,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甲山的南北坡雪线的高度都要高于乙山南北坡的雪线的高度,由甲乙两山的南北坡的年均温可知,甲山的纬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的区域其山体的雪线的高度就越高,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纬度位置,①正确;由表格中的甲乙两山的海拔信息可知,甲乙两山的海拔相差不大,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山体海拔的差异对甲山的雪线的分布的影响不大,②错误;读表格内容可知,甲山的南坡的降水量是比较丰富的,且甲山北坡的降水量几乎与乙山北坡的降水量相当,且甲山的海拔是7782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山极有可能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区域的山,可知其南坡是位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南季风的水汽携带量比较大且其气流暖湿,这也是南坡年均气温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水汽来源方向,③正确;人类活动对甲山雪线分布特点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④错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点睛】雪线高低规律总结:(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2)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度,气温低,雪线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夏季,气温高,雪线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3)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下图为利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城市新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在道路图层已有的基础上,制作该图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视频传输技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13.图中甲地最可能()A.工业区 B.商业区 C.居住区 D.文教区【答案】12.D13.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利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城市新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示意图”,获取所在的位置主要利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用手机呈现地图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②③正确。手机地图制作过程中没有用到遥感技术和视频传输技术,①④错误。故选D。【13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间人口密度大,最可能为居住区(白天办公,夜间人们回住宅区休息),C正确;商业区和工业区、文教区都是白天人口密度更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下图为2010~2015年东莞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2013年后外来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转型升级 B.环境质量下降 C.交通拥堵加重 D.生活成本上升15.图示时段内,该地“积分入户”人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外来人口增加 B.经济增速变化 C.入户政策调整 D.居住条件变化【答案】14.A15.C【解析】【14题详解】根据题干分析,2013年后东莞外来人口下降,最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部分企业迁出,导致外来人口数量下降,A正确;2013年以来东莞的环境质量没有明显下降,随着部分企业的迁出,交通拥堵得到缓解,B、C项错误;2013年以来东莞生活成本上升,但积分人户的外来人口数量增加,故其不是东莞2013年后外来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时段内,东莞积分入户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明显。东莞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而2010年积分入户数量较多,之后有所降低,说明该政策对外来人口的吸引有限;后随着政策不断地优化调整,于2013年积分入户的数量又逐渐上升,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户政策的调整,C项正确;积分人户数量与外来人口数量并不同步,因此积分人户数量波动不是受外来人口增加的影响,A项错误;取得政策规定的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因此积分人户数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速变化、居住条件变化关系不大,B、D项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16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18
·
14页
·
1.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