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12月学情调研试卷高三历史命题人:复核人: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选择题答案按要求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区域内,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做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A.表明家与国的一体同构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C.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2.《汉书·武帝记》记载:“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古代角力、角技艺射御的歌舞之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观”。《汉书·西域记》记载:“(武帝时)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角抵之戏以观视之。”这说明汉武帝时期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B.耕战结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C.已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角抵活动展示了汉盛世景象3.五牛图为唐代画家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据此可知①中国古代造纸工艺高于西方②重农思想主导了绘画艺术③蕴含作者鼓励重视农耕之意④画作承载丰富的历史信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是清代部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时期出现次数次/年康熙朝1201.97雍正朝4613.54乾隆朝641.07嘉庆朝100.40A.社会结构出现根本变革B.传统经济内部萌发的新因素受益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D.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5.清末画报曾刊《铁人善走》一图,配文道,美国一博士独出新法,用铁铸一人形,高六英尺,口衔吕宋烟一枝。腹中藏有机器炉鼎,以火燃之,其人即自能行走,迅捷异常。当时见者疑为生人,初不料其为块燃之顽铁也。呜呼,技至此,可谓神矣。由此可知,当时A.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迅速传播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国人视野C.“师夷长技”的思想获得认同D.列强资本输出影响经济发展6.据北洋政府工商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的工矿业工人只有60多万,加上海员、铁路工人也不过100多万;到了1919年,中国工人增加到200多万,此外,当时还有1000多万城市手工业雇佣劳动者和店员。这一变化A.源于清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C.为中国民主革命转变提供条件 D.是列强侵略加剧的必然结果7.1919年3月,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成立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五四前夕,诸多知识青年通过学校、工厂、报刊、社团等多种平台聚集在一起,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这些现象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B.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实践基础C.直接促成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体现了国人探索国家发展道路8.1939年6月,国民政府西迁成吉思汗陵途经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安排了盛大的迎灵和祭祀活动。之后,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年举行两次公祭大典。这些举措A.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社会教化活动B.传递了边区政府维护合作的善意C.加强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D.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9.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C.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下面两图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A.加强国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11.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南部地区人口密集,农村户均耕地不足4亩,当地提出“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加快兴办种养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各类由乡镇政府主导的集体企业。这一做法A.促使工业区分布日趋合理B.重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C.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D.促进劳动力向城市转移12.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13.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的种种丑行,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造成拉美国家此种局面的原因是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独立后政局动荡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14.恩格斯提出:“13世纪至17世纪发生的一切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在宗教幌子下进行的与此有关的斗争……都只是市民阶级、城市平民以及同他们一起参加暴动的农民使旧的神学世界观适应于改变了的经济条件和新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反复尝试。”这表明,宗教改革的动力是A.教义混杂与教会腐败B.人文主义的思想推动C.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经济基础的深层变革15.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对下图理解准确的是A.德国实现了统一,西欧走向联合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16.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1.93%,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4.16%,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27%,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合作A.加快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B.有效遏制了美国单边主义扩张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国际格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20题1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包拯在知谏院等任内,多次提醒宋仁宗:“临决大政,信任正人。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邪佞者虽近必黜,忠直者虽远必收。况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若不急于用人,以革其弊,亦朝廷之深忧。”包拯认为,宰相必须是“能尽心救天下之弊,敢当天下之任者”;御史府是“朝廷纪纲之地,为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夫转运使、提点刑狱,在乎察官吏之能否,辨狱讼之冤滥,以至生民利病、财赋出入,莫不莅焉。事权至重,责任尤剧,设非其人,则一路受蔽”;“盖刺史、县令,耳目接于民事,惨舒攸系”;“如州县之职不举,按察之吏又不以闻,则朝廷无由而知,是一方之民有终无告者矣”。——摘编自董伯庸《试论包拯关于整顿吏治的主张》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包拯奏疏对研究宋代政治的史料价值。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材料二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价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有何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7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3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08年2月,中国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合作协议》。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打破了当时世界运营列车最高时速纪录,使得北京天津的“同城化”成了现实。从沿海到内陆、从高纬度严寒地区到高原地区,中国高铁覆盖了1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2012年,我国开始研发新二代拥有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腾空出世,在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而软件则全部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极大增强了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对加快中国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复兴号”作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只要是相同速度等级的车,不管哪个工厂出品,都能连挂运营,不同速度等级的车也能相互救援。——摘编自杨戈《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百年回顾》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部门的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不仅使货物待运量大增,也使货物种类增多、运输范围扩大。运河水运严重依赖自然供水状况存在着运输延误和不定期等弱点。利物浦—曼彻斯特地区的运输状况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一地区的商人们决定投资修建一条铁路。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前夕,多管式气锅的发明使机车的运行速度超过了最快的赛马。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运营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70年,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连接了各地城市和和矿区,几乎伸入到城镇和乡村的每一角落。——摘编自《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高铁技术发展的表现。(5分)(2)据材料二,分析推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设的原因。(4分)(3)据材料,比较英国铁路和中国高铁建设中的异同。(5分)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的崛起是伴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制度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6世纪的俄国在面对着外敌入侵、政局不稳、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王权受到极大抑制、国力衰微的背景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打击旧的封建王公势力,加强沙皇专制王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俄国能够以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出现。——岳宗凤、李宁娟《伊凡四世的改革对俄国崛起的影响探析》材料二苏俄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城市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喀琅施塔德水兵叛乱,他们提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叛乱的水兵大多来自农村,反映了农民是何等不满。——周尚文《苏联兴亡史》材料三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
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历史月考试卷
2023-12-21
·
6页
·
381.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