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师联盟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X

2023-12-21 · 12页 · 90.9 K

高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同中国的和世界的许多著名的典型一样,宝玉这个名字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为了一个共名。但人们是这样用这个共名的呢?人们叫那种为许多女孩子所喜欢,而且他也多情地喜欢许多女孩子的人为贾宝玉。这种理解虽然是简单的,不完全的,或者说比较表面的,但并不是没有根据。这正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点在发.作用。在他没有出场的时候,别人就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虽然后来他见到大观园内也有不理睬他的女孩子,才“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许多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许多女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红楼梦》用许多笔墨渲染出来的贾宝玉的这种特点是如此重要:去掉了它也就没有了贾宝玉。这就是这个叛逆者得以鲜明地与其他历史上的和文学中的男性叛逆者区别开来的缘故,这就是曹雪芹的独特的创造。当然,这个特点是和贾宝玉身上的整个的叛逆性完全统一的。从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看来,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叛逆,也就会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而且在贾宝玉完全否定他的阶级给他规定的道路,从他的生活中又再也找不到其他什么值得献出他的青春和生命的同时,这种对于纯洁可爱的少女的欣赏和爱悦,特别是对于林黛玉的永不改变的爱情,正是他精神上的唯一的支柱。少年男女和青年男女本来容易有互相爱悦之情,贾宝玉又是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和许多美丽聪明的少女很接近。他那个阶级的男人和结了婚的妇女本来没有或极少有使他喜欢的,只有少女们比较天真纯洁,而那些被压迫的奴隶身份的丫头尤其值得同情。第七十一回,鸳鸯和探春诉说着封建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恼,尤氏说宝玉“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句话虽然是笑着说的,却说得很悲伤。宝玉为什么那样爱和女孩子们亲近也是可以在这里得到解释,那不仅由于少年男女的自然的互相吸引,而且由于他对他那个家庭和阶级都感到了绝望。在对平儿和香菱的体贴和尽心上,却是同情和喜悦结合在一起,而且更多的是出于同情。书中曾写宝玉想到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处于贾琏和凤姐之间,比黛玉尤为薄命,因而伤感流泪;又曾写宝玉对于香菱也是怜惜她没有父母,连本姓都不知道,被人拐出来,卖给薛蟠这样一个霸王。贾宝玉的性格的这种特点也是打上了他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的。然而少年男女和青年男女的互相吸引,互相爱悦,这却不是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现象。因此,虽然他的时代和阶级都已经过去了,贾宝玉这个共名却仍然在生活中存在着。世界上有些概括性很高的典型是这样的,它们的某些特点并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一个阶级的现象。但是,如果今天有人有意地去仿效贾宝玉,而且欣赏他身上的那些落后的因素,那么就只能说是他自己犯了时代的错误。(摘编自何其芳《论(红楼梦)》)材料二:贾宝玉似傻如狂的语言和行为,从表面来看,只是一个淘气放纵的贵族公子的任性而行,所以在世人眼里,他只是一个乖张任性的贵族公子,两首《西江月》词,就是世人眼里的贾宝玉,也是旧时代一般读者眼里的贾宝玉,也更是贾政等人眼里的贾宝玉。不过贾政比一般人看得还更坏。他认为贾宝玉不仅仅是“似傻如狂”,更是一个可怕人物,将来要闯大祸,要弄到“弑君杀父”的地步的,所以狠心要把他打死。不过,这毕竟只是贾政一个人的想法,对于贯母、王夫人来说,贾宝玉则是贾家的命根子,是真宝玉。但从社会上一般人的普遍认识来说,贾宝玉只是一个“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而已。然而,贾宝玉的种种“怪僻”的言行,实际上作者是寓有深意的,作者如此写,是一种曲笔,他不好明写;就绕着弯子写。例如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反对八股科举,骂那些官员是“国贼禄鬼”,“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等,从表面上看,只是说宝玉顽劣成性,不愿读书,不愿做官而已。然而,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则可知当时的思想界一直在坚持着反程朱理学的斗争,同时也在反对八股科举制度,第七十三回里明确说贾宝玉“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险”,贾宝玉把“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实际上就是绕着弯子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八股制度,唯恐别人看不出来,还特地在七十三回里点上一句。为了隐蔽这种思想,曹雪芹特意把贾宝玉写成“小人大思想”,即从形象来看贾宝玉是一个孩子,但从他讲的话来说,又是大人的思想。这样使人觉得这些话只是一个孩子“似傻如狂”的胡言乱语而已。那么,这样的“小人大思想”是否太违背了实际呢?其实也并非太违背实际,因为在封建时代,从童蒙起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与曹雪芹同时的戴震读私塾时,读到《大学章句》就曾质问过塾师,两千年后的朱熹如何能知道两千年前孔子的意思?意思是朱熹的注释不可信,是杜撰。这就是实际上的“小人大思想”。所以,我们如从表面上来看贾宝玉的言行,不过是一个“似傻如狂”的孩子,但如果进一步深思,就会发现,在他的言行里却隐藏着一种反传统、反程朱理学、反八股科举的叛逆思想。(摘编自冯其庸《解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宝玉作为一个概括性很高的文学典型形象,一直流行在生活中,已经超越他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具有永恒的文学魅力。B.一般人认为,贾宝玉是一个任性而行的纨绔子弟,但贾政比一般人看得更深刻,认为如果不管教贾宝玉,将来他要闯大祸。C.贾宝玉是曹雪芹创作出来的男性叛逆者形象,与历史上的和文学中的其他任何男性叛逆者形象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D.“小人大思想”并没有太违背曹雪芹时代的社会实际,戴震读私垫时就曾质疑过朱熹的注释,表现出的就是“小人大思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由人们如何运用贾宝玉这个共名的问题引起下文论述,分析贾宝玉多情的形象特征,和这一共名仍在生活中存在的原因。B.材料二认为,《红楼梦》通过曲笔来描写贾宝玉的种种“怪癖”言行,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描写贾宝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C.材料一第二段举《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宝玉和尤氏关于“后事”的对话的例子,分析了贾宝玉爱和女孩们亲近的深层原因。D.材料二第一、二两段从不同层面分析了贾宝玉似傻如狂的言行,重点分析了他“小人大思想”的一面,最后一段总结全文。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贾宝玉自幼在女儿堆里长大,与众多女性角色相处亲密,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这种成长环境让他对女性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关注。B.平儿被贾琏和凤姐打骂以后,宝玉让她到怡红院去换衣梳洗,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C.“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中,宝玉不慎将莲叶羹打翻,汤泼到了手上,他自己烫了手不觉得,却只管问玉钏儿烫到哪里了,疼不疼。D.在螃蟹宴上,薛宝钗写了一首《螃蟹咏》,贾宝玉读后大加赞赏,认为这首诗不仅清新脱俗,而且寓意深刻,比林黛玉的诗更加出色。4.《红楼梦》成功塑造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我们今天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下面的材料是如何体现贾宝玉“小人大思想”的。(6分)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汗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疣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节选自《红楼梦》第36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车窗外——鲁游随笔蹇先艾我常常喜欢拿火车和江轮对比。坐火车自然不如坐江轮那样舒服。江轮好像在水上散步,态度非常潇洒闲适;火车那种风驰电掣,急如星火的神气,也大可代表豪壮的一派。对于一个急性的乘客,一个还乡的游子,一个异地相思的情人,特别快车他们有时也许还嫌太慢;但在我们这些旅行者的心中,却发生的是相反的感觉。轮船上的面积比较大,无论房舱或者统舱的客人都有在甲板上徜徉散步的自由,披襟当风固然是好,玩味景物也不坏,无往而不随心所欲。船身徐徐地破浪前进,你可以在浩森的江心仰天长啸,低首徘徊,那是多么飘逸的心情!坐在火车中,我们的身心都完全受了束缚,每一个长椅旁只有那么一扇透气的小小窗户,如果你不是靠着车窗坐的,便很难获得开窗眺望的机会。车行又是那样地匆匆,旅客没有法子捉住窗外的大自然全景;偶尔掇拾到一鳞一爪,已经就很可珍贵其中有极精美的,也有极平板的,①与其说它们像粗枝大叶的画图,不如说像无声电影,所缺少的只是一些深刻的故事的情节。我对沿路风景的态度很淡漠,对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单调呆滞的山水是不易吸引起他的注意的。河北境内四望都是一片平铺的绿野田畴,没有丛集的树木,没有层叠的岗峦,没有萦带的河流,没有一点诗思与画意:平庸,沉闷+刻板都是最好的形容词。到了山东境界,景致才渐渐起了一些变化,才望得见一抹苍苍的远山的影子,北方的怪石嶙峋的峰岭的典型;有时也陪衬着一泓清溪,不过略略缺少蓊郁的森林。就农事上说,河北也不及山东的有生气,后者土地居高肥沃,驾使在亢旱期间,田中的农产物还是在向上滋长,亭亭直立,像一个人到了少壮时代;②河北田地有很多地势低陷,往往被水淹沦着,有的还在不很健康的婴儿期,被骄阳晒得形容憔悴。景物在我的眼中是一瞥就过去了,我所注意的是沿途车站上的人类。我对于那些人个个感觉到兴味。一些朝气蓬勃、忠厚老实的小贩是最可钦佩的人格。他们似乎都倚靠车站为生、生活的范围是多么狭隘,只选定了这座小小市场。算准了火车开到的时候麋集,有如庙会,火车一离站,便又匆匆静无一语地散去。有的做了很好的生意,归去便挟着成功的欢欣,有的没有卖到钱,就满怀失望,垂头丧气,像斗败的雄鸡。他们具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心情。人的模样都差不多,穿着白布或蓝布短褂,没有一个不是高声的叫卖,像走马灯似的来回在车窗前兜揽生意,向旅客露着可爱的笑脸,殷勤询问。因为火车只有五分钟或十分钟的停留,光阴之于他们是极可宝贵的,如果稍一松手,买卖便算落空。第二趟车又不会马上就开来。他们卖的东西有杂牌汽水、冰镇梅汤、白糖豆浆、西瓜、蜜桃、油炸馓子、糖酥饼之类。看见这些景象,立刻使我回忆起从前坐长江

剩余4页未读,继续阅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