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语文参考答案题序1236710111215答案CBBABBDGBDD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李世民受南北朝和隋代文学影响不大”错误,“南北朝和隋代”表述不准确,文中认为“从生活经历看,李世民没有像虞、褚、许那样在早期就接种了‘南朝基因’”;“单单从这一角度”错,文中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作出合理推论的能力。B项,“借南乐以达到理想境界,这为初唐诗歌发展扫清了障碍”错误,文中认为“尚缺乏明晰的实践路径”,且“为初唐诗歌发展扫清了障碍”无中生有。3.B【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B项,可以作为论据来论证第四段的中心论点“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对于诗歌的美感往往有着共同的体认,并努力实现这种美感”。A项,主要阐述音乐对《雅》《风》语言特点形成的作用。C项,谈李贺诗作的艺术成就。D项,谈音乐与诗的关系。4.【答案】①唐初君主接收了陈、隋的宫廷音乐系统,也沿袭了相似的音乐品味;②李世民的通达与开明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使来自南陈的清商乐继续流行;③唐初的优秀诗人在前朝就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技术成熟,自我沿袭性很强。(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的能力。5.【答案】①举例论证,直接证明南方音乐对初唐宫廷诗的影响。②道理论证,从唐初宫廷音乐的源头来论证。③因果论证,从唐初宫廷对诗与乐建构成的稳固的艺术体系接收的角度证明。(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和准确理解、分析文本材料并概括归纳的能力。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项,“描写人物错觉,表现白色恐怖环境下卫达夫的警觉性”错误,这里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全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从后文看,这并不是错觉。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的语言的能力。B项,“虽是疑问句,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表达出受到的强烈震撼”错误。②句是反问句。8.【答案】①多线行文。将敌我齐头推进,拓展了容量。②时空集中。使叙述更加紧凑,减少了枝蔓。③顺叙记事。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结构浑然一体。(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回答“视角转换、伏笔照应”也可得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发展、作品结构的能力。9.【答案】①语言平易,情节不动声色地推进,但静水流深,表现的却是生死博弈与惊心动魄的故事。②形象无脸谱化,如易君年,读到后文再反思前面,揣摩其心理,体味更深。③言行合乎逻辑,如崔文泰的行为颇合人物心理,寓意丰富,耐人寻味。(6分。每点2分。第二点回答“叙述语言冷静客观,人物描写无明显情感倾向”也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句子结构,特别是上下文句式断句。从语意上看,“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的意思是有了义而不进行讲解教育,“犹种而弗耨也”的意思是就好比下种却不除草。这是一个比喻句。“为义而不讲之以学”较长,做主语,“以学”是介词短语后置,应在“以学”后断开。“讲之以学而不合之以仁”的意思是有了讲解教育而不和仁爱结合,“犹耨而弗获也”的意思是就好比虽然除草了却不去收获,句式结构和“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一样。应在G后断开。此题如结合上下文“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的意思、句式考虑,更容易做出判断。此题提醒考生答题时要注意语境。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节,指节操”“意思相同”错误,“好恶以节”中的“节”是“节制”的意思,《苏武传》“单于壮其节”中的“节”是“节操”的意思,二者词义不相同。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义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可知,仁是义的基础,又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谁能做到仁谁就会被人尊敬。13.【答案】(1)完美极了!树立隆盛完备的礼作为人道的最高准则,天下无人能有所增加减少。(“至”“极”“益损”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给分)(2)礼义,是用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就像巩固人的肌肤会合、筋骨相连一样。(“所以”“讲信修睦”“固”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子大意1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极,准则;益损,增减。(2)所以,用来……的;讲信修睦,讲究信用,维持和睦;固,牢固,坚固,巩固。14.【答案】墨家主张要任情尽性,儒家主张人欲按等级加以节制。司马迁认为,按儒家观点去做能够获生避死、近利远害、居安离危,事事得两全其美。(3分。不同主张各1分,原因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参考译文】材料一人生而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则不能没有怨愤,愤而不止就要争斗,争斗就生祸乱。古代帝王讨厌这种祸乱,因此制定礼义来满足人的需求,使欲望不致因物不足而受抑制,物也不致因欲望太大而枯竭,物、欲二者互相依靠而得到滋长。所以,礼就是养的意思。君子欲望既得到滋养而满足,又愿受到“辨”的限制。所谓辨,就是辨别贵贱使有等级,长幼使有差别,贫富轻重都能得到相称的待遇。人若一意苟且求生,如此必死;一意苟且图利,如此必受害;安于懈怠、懒惰的必危险,固执惰性的必亡。因此,圣人一概处之以礼义,(就能获生避死、近利远害、居安离危)事事得两全其美了。若一概任情尽性,就会两者齐失。而儒者的学说使人两全其美,墨家学说使人两皆有失。这是儒墨两家的分别。凡礼都始于简略疏脱,加上文采,最后才和悦人情。所以,完备之极的礼,是情文并茂的;次一等的是文胜于情,或者情胜于文,二者具其一;最下等的混混沌沌,情又回复到了太一原始的状态。(完备的礼能使)天地和谐,日月光明,四时有秩序,星辰运行,江河流动,万物昌盛,好恶有所节制,喜怒无不适当。太史公说:完美极了!树立隆盛完备的礼作为人道的最高准则,天下无人能有所增加减少。天下遵从就能得到治理,否则就生祸乱;遵从者得安定,不从者就会危亡。材料二礼义,是用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就像巩固人的肌肤会合、筋骨相连一样;所以(人们把礼作为)养生送死,敬事鬼神的头等大事,把礼作为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圣人才知道礼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国坏乱、家丧败、人死亡的,一定是由于他先抛开了礼才落得如此下场。所以,礼对于人来说,好比是酿酒要用的曲,君子礼厚,酿成的酒便也醇厚,小人礼薄,酿成的酒便也味薄。所以圣王牢持礼、义这两件工具,根据礼的秩序用来治理人情。所以人情好比田地,圣王好比田主,圣王用礼来耕耘,用陈说义理当作下种,用讲解教导来当作除草,用施行仁爱来当作收获。仁是义的基础,又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谁能做到仁谁就会被人尊敬。所以,治国不用礼,就好比耕田而不用农具,制定礼而不本于义,就好比耕地而不下种;有了义而不进行讲解教育,就好比下种却不除草;有了讲解教育而不和仁爱结合,就好比虽然除草了却不去收获;和仁爱结合了而不备乐置酒犒劳农夫,就好比虽然颗粒归仓却不让食用。四肢健全,肌肤丰满,这是一个人的身体强健。父子情笃,兄弟和睦,夫妇和谐,这是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洁,百官各守其职而同心协力,君臣互相勉励匡正,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天子把道德当作车辆,把音乐当作驾车者,诸侯礼尚往来,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据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据睦邻的原则维持关系,这可以看作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一个人的身体强健,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这些合在一起)就叫作大顺。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D项,“后两联突然翻转前面内容”错误,颈联承接上面,写隐居的孤独,并没有翻转。16.【答案】①个人感情方面:无人了解的喟叹,诗人的孤独寂寞;对清高廉洁的坚守。表达诗人籍籍无名、不能名垂青史的伤感。②人生际遇方面:怀才不遇和自嘲不甘。③政治方面:对朝政的不满与对腐败的批评。(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17.【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示例一: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示例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示例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6分。每空1分,该空有错别字不得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18.【答案】A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B有了这套完备的体系(4分。每处2分,符合语境即可)【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19.【答案】(1)语句②:“通过科学家测算”修改为“科学家通过测算”。(2)语句⑥:“以百科全书方式进行的电影世界观设定”修改为“以百科全书的方式进行电影世界观设定”。(3)语句⑦:“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着手”修改为“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为两部分”或“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着手”。(6分。每处2分。若有其他改法,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②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介词“通过”应放在“科学家”后面。(2)⑥句滥用助词,与上下文不衔接,“的”应移到“百科全书”后面。(3)⑦句式杂糅,是“从……两方面着手”和“把……分为两部分”合并而来,使用其中一种即可。20.【答案】①“一个一个”表示逐一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其中的“每一个”。②“一刻比一刻”写出脸色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表现人物心理。③“一点一点”表示杂念渐浓,细致地揭示出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3分。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数量词重叠后语义的把握能力,引导考生注重培养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认识。21.【答案】①第一个叹号,语气委婉,流露出“入是非门”的后悔。②问号,表现了杜竹斋的疑惑,是内心的自语,写出了杜竹斋的顾虑。③第二个叹号,回答前句,是杜竹斋的心理斗争和不得已的苦衷。④最后的叹号,语气强烈,是对吴荪甫强聒不休的恼怒。(4分。每点1分,合理即可)【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引导考生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2.【答案】①“似的”表猜测,写出杜竹斋表示出这样做已是最大的让步。②“似乎”表相似,揭示吴荪甫遇挫而情绪焦躁、亢奋的状态。(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能力。23.【写作指导】材料阐释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写作时,可以就“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任意一点作答,也可探求三者关系,或谈科学精神的意义、养成等立意。提示语强调把科学精神和具体的人、事结合,和生活、学习、人生规划结合,做到作文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做空头文章。【参考立意】①笃志潜心,探究真理、发现新知;②在观察、实验、求证、归纳等复杂的科研过程中,创新永远不可或缺;③不迷信,不盲从,认真实证,寻求规律;④以科学精神助力成长,用理性力量支持人生;等等。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语文答案
2023-12-22
·
4页
·
34.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