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衡金卷•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题号12367101112151820答案BBAACBEGDCCDA1.B【解析】原文说“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选项前后因果颠倒,不符合原文逻辑。2.B【解析】A原文表述为“信息不对称”,并非“封闭”,曲解文意。原文指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并非“中西部乡村手艺”,扩大范围;C曲解文意,选项说“手艺人的个人创作空间较小”,与原句“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相矛盾;D不合逻辑,原文中,手艺人是先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才能够进一步获得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3.A【解析】A在原文中并未体现;B观点来自材料一第三段;C选项来自材料二;D观点来自材料三。4.①文章首先指出乡村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和经济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1分);②之后详细论述其当下在乡村生活中的意义及发展情况(2分);③最后阐明手艺在乡村文化IP打造上的发展方向(1分)。5.①挖掘手工艺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电子商务、旅游、新媒体等行业结合,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手工艺;(2分)②让传统手工艺适应现代生活,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继续去拓展、提升;(2分)③推广传统手工艺,给予手艺人自信心,也让热爱手工艺的人得到新的文化滋养。(2分)(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6.A【解析】“为后文写自己再次看到黄河感慨黄河之大,赞美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奠定感情基调”错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黄河是瘦弱与萧索的,她感到失望,完全不感兴趣,所以“为后文写自己再次看到黄河感慨黄河之大,赞美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奠定感情基调”的说法是错误的。7.C【解析】句子③是作者对中国大部分历史发展的感慨,而非对黄河河流变迁的感慨。另,“筚路蓝缕”强调的是“中国的历史大部分发展之艰难”,而不是“中国历史”。8.①丰富了文本的内容;②增加了典雅厚重的文学韵味;③证明黄河承载了文人骚客的胸怀抱负;④让后之来者充满文化自信。(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作者因读到《诗经》中描写的黄河与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黄河一样孱弱细小而有一种与历史久别重逢的惊喜,想起小时候看到黄河的不满与失望,又悲从中来;②作者将现在黄河的阔大气势与历史上黄河的细弱作对比,为黄河的历史而悲慨,为如今的壮阔而欣喜;③《诗经》记录了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如今中华文明已强大而自信,作者回顾黄河文明的发展史而悲欣交集。(每点2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若将“悲”“欣”分开作答亦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G【解析】句意:真宗在京府时,杨徽之担任首僚,官邸中的书疏,全都由杨亿起草。“真宗在京府”,京府是“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宾语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徽之为首僚”,是完整的一句话,“徽之”是人名,是主语,其后不应断;“首僚”是官职名,中间也不应断开,所以E处断句;“邸中”修饰“书疏”,“书疏”是中心语,其中间不能断开;“书疏”亦是“悉亿草定”的主语,所以G处断句。故选BEG。11.D【解析】意思不相同,“谨拜表以闻”的“拜”是恭敬地献上的意思。句意:破格授予杨亿左正言一职/恭敬地献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12.C【解析】依据文中“会从祖徽之知许州,亿往依焉”,可知在许州做官的不是杨亿,是杨亿的叔祖杨徽之。13.(1)太宗听说他的声名,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考查他的诗词才能,并把他送到朝廷。(“闻”,听说,1分;“就试”,应考,参加考试,文中指考查,1分;“阙下”,朝廷,1分;句意1分。)(2)杨亿因为疾病在休假,真宗派遣中使招致太医去为他看病,杨亿呈奏章表示谢意。(“以”,因为,1分;“告”,告假、休假,1分;“致”,招致,1分;句意1分。)14.①杨亿在品评文士时贬议了部分文士,这些文士怀恨在心,纷纷诋毁他;②杨亿鄙薄骤贵之人的为人,因遭怨恨,被人屡挑过失;③杨亿名声过大,遭人嫉妒,被人诋毁。(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解析】依据“当时文士,咸赖其题品,或被贬议者,退多怨诽。”得出答案①;依据“王钦若骤贵,亿素薄其人,钦若衔之,屡抉其失。”得出答案②;依据“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忌亿名出其右,相与毁訾。”得出答案③。15.C【解析】C.“运用比喻手法”错。“醉袖”运用借代手法,指代词人。16.①王诗:表达对友人出使的祝福(1分)和分别的不舍之情(1分)。诗人在描写送别友人的场景时,将渭城的清新与阳关的穷荒相对比,寄托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表达对即将与友人分别的不舍(1分)。②本词:表达对当局的不满(1分)和自己被贬的忧愤之情(1分)。因诽谤而被南贬的词人反用典故(用典),说自己并非是受朝廷任用的“渭城西行客”,拒绝他人唱送别西行的阳关曲,表达了他对当局听信谗言的不满,抒发被贬的忧愤之情(1分)。【诗歌翻译】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我扶着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17.(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D【解析】D项,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后文有“火种”“熊熊燃烧”“照亮万里河山”等关键词,D选项符合语境内容。A项,“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B项,“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C项,“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A、B、C项均不符合语境内容;故选D。19.①通感:以听觉写视觉,用歌声这一听觉感受来写杜鹃绽放的视觉画面,写出了杜鹃花开放的生机活力及其给人带来的生命感染力与精神愉悦感。②排比:“为生命歌唱”“为自由歌唱”“为胜利歌唱”构成排比,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语意递进,语势增强,情感渐深,揭示了井冈山杜鹃蕴含的内在精神实质与理想价值追求。(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20.A【解析】原文中的“黑科技”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反语讽刺;D项表示间接引用。故选A。21.A.当人处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时B.那么航天员可以戴隐形眼镜吗【解析】A处,上文有“当人生活在地球上时……”,下文有“许多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结合上下文,可以填出“当人处于太空微重力环境时”之类的语句。B处,由横线后的问号可知,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提出了某个问题,横线后航天员戴隐形眼镜的内容则是对“答案”的具体解释,结合上下文,可以填出“那么航天员可以戴隐形眼镜吗”之类的语句。22.(1)第②句,修改为:这就是许多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脸部浮肿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脸部浮肿;(2)第⑤句,修改为:还要进行复杂的科研工作;(3)第⑦句,修改为:这也是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解析】第②句,句式杂糅,将“这就是为什么……”和“这就是……的原因”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选择其中一个即可。第⑤句,搭配不当,动词“施行”和“科研工作”搭配不当。第⑦句,主语残缺,在句首加上“这”。指出一处序号给1分,正确修改给1分,其他修改正确且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23.作文一、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中的“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感知器官,这里的“看”不仅仅指向动作本身,还包含着“收集”“理解”“思考”等含义。目光所及之处,是所能感知的范围,这个范围既包括客观空间范围,也包括认知视野范围。我们每一个人,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因此难免有着种种局限性。若我们不去打破局限,久之便如同身陷“监狱、围墙”之中。“监狱、围墙”之外的广阔世界和无限天地,我们无法目睹、无法企及、无法掌握。长此以往,我们会变得短视、狭隘、浅陋,无法登上更广大的舞台、拥抱更光明的未来。材料二出自荀子《劝学》,这是荀子对学习与做事态度的思考,意为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峡谷,不知道地有多厚。在这里,“登高山、临深溪”意味着去探索世界、观照世界,拓展目力所及的范围,方能知晓“天之高、地之厚”,增长见闻、提升格局,突破自身局限、完善自身。材料一表明人往往存在眼界和能力的局限性,材料二则提供了思路方法。唯有意识到并正视自身的局限,才能有不断突破局限的可能,才能通过观照世界、探索世界、勇于实践等方法去拓展视野,提升格局,才能不断地突破局限、完善自身。写作时,要把握两则材料的内涵和关系,由此及彼,紧扣“青年”身份展开论述。首先开门见山地紧扣材料指出我们往往存在眼界和能力的局限性,然后由此指出“突破自我”“打破局限”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才能突破自我局限,可以借助材料找到相关信息。想要突破局限,可以“登高山”“临深溪”,拓展目力所及的范围,开拓视野。在探索世界、见天地的过程中,所见之物、所历之事、所交之人等,都可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身的认知,有助于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打破原有的限制,不断完善自身。从反面来说,我们若只知墨守成规,只是局限于眼前,在旧事物和旧眼光上过于固执,那我们迟早会落后于时代,身陷“围墙、监狱”之中。如何打破局限这个部分的联想是开放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写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最后,则可对全文进行思想升华,说明人认识到自身局限,并突破局限,才能登上更广大的舞台和拥抱更光明的未来。二、参考立意1.观天地,拓视野,破局限2.突破自我局限,拥抱光明未来3.不囿局限,突破自我【参考译文】杨亿字大年,是建州浦城人。他的祖父杨文逸,是南唐玉山县令。杨亿刚能说话,他的母亲便把“小经”口授于他,他随即就能诵读。七岁时,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显得十分老练。雍熙初年,他年满十一岁,太宗听说他的声名,下诏让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去考查他的诗词才能,并把他送到朝廷。连续三日与皇帝交谈对答,(皇帝)让他写诗赋五篇,很快就能写成。太宗大加赞赏,感到十分惊奇,命令内侍都知王仁睿把他送到中书,他又赋诗一首,宰相也惊叹他的才华出众,上奏章给皇帝表示祝贺。第二天,皇帝就授于他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并且特别赏赐他袍笏。不久他的父亲去世,他服丧期满后,恰巧他的堂祖父杨徽之治理许州(担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去依附他。杨亿致力于学习,昼夜不停息,杨徽之找机会与他交谈,赞叹说:“振兴我们杨家就靠你了。”淳化年间,杨亿到朝廷进献文章,朝廷改授他为太常寺奉礼郎,仍旧让他在秘阁读书。此时,恰逢在后苑举行赏花曲宴,太宗召见并命他在座旁赋诗,他又呈上《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其中语意新颖、警策动人的句子。第二年三月,在苑中曲宴上,杨亿又把诗呈献皇帝。当时朝中公卿大臣上奏的表疏,大多借用杨亿的文体风格,他的名声更加显赫。真宗在京府时,杨徽之担任首僚,官邸中的书疏,全都由杨亿起草。真宗即位初,破格授予杨亿左正言一职。下诏让钱若水纺修《太宗实录》,钱若水奏请朝廷允许杨亿参与此事,此书共八十卷,杨亿独自起草其中的五十六卷。书写成后,担任处州知州。景德三年,召他回朝担任翰林学士。大中祥符五年,杨亿因为疾病在休假,真宗派遣中使招致太医去为他看病,杨亿呈奏章表示谢意,皇帝作诗写于奏章纸尾,有“副予前席待名贤”这样的句子。杨亿刚正耿介,同别人难以投合,在书局中,唯独与李维、路振等人交情甚好。当时的文士都依赖他品评,被他贬议的人,很多都怨恨诽谤他。王钦若突然发达显贵了,杨亿向来鄙薄他的为人,钦若怀恨在心,屡次挑他的过失;陈彭年正凭文史被朝廷任用,嫉妒杨亿名声超过自己,也与他人一起诋毁他。皇上一向器重杨亿,都没被他们的说法所迷惑。杨亿在阳翟有别墅,他的母亲去那里看他。杨亿因为母亲生病,请求回家探视,
邕衡金卷·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12月联考语文答案
2023-12-22
·
4页
·
411.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