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邯郸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监测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胶原蛋白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的分子,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胶原蛋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B.胶原蛋白的形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胶原蛋白经过高温变性后肽键会断裂 D.皮肤表面涂抹的胶原蛋白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该碳原子上还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详解】A、胶原蛋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氨基酸是含氮的单体,A正确;B、胶原蛋白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间,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分泌蛋白相似,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其合成、加工和分泌,即胶原蛋白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B错误;C、胶原蛋白经高温变性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但肽键不会断裂,C错误;D、胶原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被皮肤直接吸收,D错误。故选A。2.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极性分子,必须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B.兴奋时,组织液中的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C.胃黏膜上皮分泌胃蛋白酶的方式是胞吐,不消耗能量D.苯蒸气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肺泡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详解】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水既能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进出细胞,也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A错误;B、神经细胞中K+的浓度高于其在膜外的浓度,故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B错误;C、胃黏膜上皮分泌胃蛋白酶的方式是胞吐,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依靠膜的流动性进行,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C错误;D、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D。3.竞争性酶抑制剂和非竞争性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图1。图2为酶抑制剂Ⅰ、Ⅱ对某蛋白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均为最适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蛋白质水解所需的活化能B.图2中抑制剂Ⅰ为竞争性酶抑制剂,抑制剂Ⅱ为非竞争性酶抑制剂C.抑制剂Ⅱ含量一定时,增加酶的浓度不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Ⅰ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答案】C【解析】【分析】图1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图2中添加抑制剂Ⅰ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说明抑制剂Ⅰ是竞争性酶抑制剂,抑制剂Ⅱ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不大,故抑制剂Ⅱ为非竞争性酶抑制剂。【详解】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B、随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添加抑制剂Ⅰ的酶促反应速率与无抑制剂基本相同,说明该抑制剂为竞争性酶抑制剂,而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加入抑制剂Ⅱ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不大,故抑制剂Ⅱ为非竞争性酶抑制剂,B正确;C、抑制剂Ⅱ含量一定时,增加酶浓度,会增加酶促反应速率,C错误;D、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底物与酶结合机会增加,抑制剂Ⅰ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D正确。故选C。4.大肠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时,会产生甲酸、乙醇、乳酸和CO2等物质;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时,会产生CO2和H2O。下列有关大肠杆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B.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C.葡萄糖中的化学能经无氧呼吸全部转化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D.依据乙醇和CO2的量可以确定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B、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B正确;C、葡萄糖中的化学能经无氧呼吸转化为热能和ATP,以及甲酸、乙醇、乳酸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错误;D、由于大肠杆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仅有乙醇、CO2,还有甲酸、乳酸等多种产物,因此无法依据乙醇和CO2的量确定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D错误。故选B。5.如图①~③为显微镜下某生物(2n)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细胞均已死亡,且已被碱性染料染色 B.图示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示各细胞内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D.图中细胞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①~③中的细胞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Ⅰ前期。【详解】A、制作标本时,细胞已经被杀死,并且需要用碱性染料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BD、图①~③中的细胞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均为2n,B、D正确;C、图①中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均蕴藏在脱氧核苷酸序列之中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DNAC.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均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D.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出现的错误,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的宿主细胞中RNA可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的宿主细胞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详解】A、生物的遗传信息蕴藏在脱氧核苷酸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之中,A错误;B、通过转录和逆转录过程,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DNA,B正确;C、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均会影响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D、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出现的错误,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遗传学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模型提出了DNA呈双螺旋结构B.艾弗里按照减法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摩尔根对特殊眼色基因突变体进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检测15N标记的DNA链的放射性,证明了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模型提出了DNA呈双螺旋结构,A正确;B、艾弗里在实验的不同组中分别加入不同酶以去除相应物质,遵循了实验设计中的减法原理,B正确;C、摩尔根以白眼雄果蝇为材料进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实验中用15N标记DNA,15N为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8.植物可产生有毒物质—酚糖来对抗昆虫的侵害,并利用PMaT1基因合成的丙二酰基转移酶防止自身中毒。研究发现,烟粉虱细胞内含有来自植物的PMaT1基因,从而抵御了酚糖的毒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由于昆虫的侵害而发生变异,产生了合成酚糖的能力B.烟粉虱发生了基因突变是其能抵御酚糖毒害的根本原因C.在酚糖合成能力较强的植物上,烟粉虱种群的PMaTl基因频率可能较高D.植物在与烟粉虱的对抗中将逐渐失守【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丙二酰基转移酶基因PMaT1是来自植物的基因,可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到烟粉虱体内,烟粉虱可通过产生丙二酰基转移酶来分解酚糖,从而克服植物中的酚糖对自身的毒害。【详解】A、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植物自发产生合成酚糖能力的变异,而非昆虫侵害诱导植物产生变异,A错误;B、烟粉虱能抵御酚糖毒害的根本原因是获得了植物的PMaT1基因,而非自身基因突变导致,B错误;C、合成酚糖能力较强的植物对昆虫起到选择作用,不具有PMaT1基因的烟粉虱个体被淘汰,烟粉虱种群的PMaT1基因频率可能更高,C正确;D、由于生物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因此植物在与烟粉虱的对抗中可能会进化出新的有利变异,无法确定植物是否会逐渐失守,D错误。故选C。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B.脑干是调节水平衡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C.大脑皮层对自主神经系统不具有调控作用D.神经中枢由脑或脊髓中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A错误;B、脑干是调节呼吸运动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下丘脑可以调节体温、水平衡等,B错误;C、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错误;D、神经中枢由脑或脊髓中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组成,D正确。故选D。10.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巢分泌雌激素的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B.胰岛B细胞有结合葡萄糖和神经递质的受体C.内分泌器官或细胞通过导管将激素运输到血液中D.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后,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3-12-26
·
21页
·
1.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