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四)语文试卷

2024-01-06 · 11页 · 52.8 K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不仅是中国文学工作者们的夙愿,也是国家的重要决策。从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至今已有两百年历史。目前中国仅有鲁迅、林语堂、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十多位小说家的作品,被选入具有权威性的世界文学选本中。当代小说家中只有莫言的《老枪》有幸入选2012年出版的由马丁·普齐纳主编的《诺顿世界文学选》最新一版。但是只要对莫言作品稍加了解,都会发现《老枪》并不是莫言最优秀的作品,也无法完全代表莫言的文学风格,更无法代表中国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世界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依然处于管中窥豹的状态,中国文学的边缘地位始终没有改变。造成中国文学边缘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文学性的忽视是关键原因。陈大亮等在研究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文学的评价时,发现以下倾向:忽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与审美价值,过于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元素,混淆了文学作品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使用“禁书”一类的描述方式吸引读者猎奇心理,多数评论并“没有触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学性,而只停留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介绍与简单的评价层面”,甚至中国学者在分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时,也过于强调经济、政治、国际形势、译介出版等文学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中文学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对中国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忽视,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会阻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其初衷是希望不同国家的文学可以相互交流与借鉴。达姆罗什继承了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同时强调世界文学的跨文化沟通与阅读,关注民族文学间交流沟通和交互影响的动态关系。达姆罗什认为:“一部作品在国外旅行时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在新的环境中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每个民族文学如果局限于自身,不通过外国文学的滋养而得以更新,它自身的活力将枯竭。”现代小说的演变过程始终是异国的形式与本国题材的结合。世界文学的发展促进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借鉴外国文学形式,滋养本国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学界的普遍共识。莫言的作品深受世界文学影响,对莫言影响最大的两位作家是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莫言曾表示,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20年,是中国作家当学徒的阶段,因为80年代之前的20年,中国文学中断了与西方文学的接触。因此,刚开始的10年,中国作家需要大量阅读西方文学作品,补上所缺的课程,这个过程中最好的方式是模仿和借鉴,这是中国文学创作者们必须经历的阶段。然而,莫言的作品并不是对二位作家的简单复制。莫言表示自己与福克纳息息相通,但却坦言他从未把福克纳的任何一部作品从头到尾地读完过。莫言在2007年才读完了《百年孤独》,而这时莫言的代表作已经完成面世。莫言曾说:“我们就应该进入一个自主的、有强烈地自我意识的创新的阶段。”(摘编自邵璐《世界文学视角下莫言作品文学性的传递》)材料二: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向全世界描述着各自国家的精神文化。我们总是遗憾我国文学还没有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他本该占有的一份位置,更不用说让全球民族了解我国文化了。但是不得不说,现如今的中国青年,特别是八零九零后,往往更了解的却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大超越了其他民族对我国经典文学的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国外的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学感兴趣。虽然随着翻译人员的增加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贡献了不少力量,但是仍需要我们深思,只有中国文学很好地走出国门,世界人民才能了解中国,才能分享我国的文化宝藏。出现这样的后果,原因在于汉语与其他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确切地说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悟,讲究意合意会,追求的是一种语言的意境;而不求眉须毕现的分析,不讲滴水不漏的逻辑,是意境性语言。其他语言则呈现别样风景:它讲逻辑,重分析,追求条分缕析,漠视所谓的整体感悟。由于英汉语模糊性在审美地位、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因模糊而生成的美感在翻译过程中多有磨蚀。让国外读者没有办法体会我国文学的用词优美。汉语翻译成英语这一过程中,汉语发生较大的改变,词语所表达的优美氛围无法在英语文学中得到很好的表现。另外,汉语中常常使用的各种修辞、特别的引用等等都是英语文学无法比拟的。这不仅给翻译工作者加大了难度,同时也是两国文化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一过程好比,我们从一个浪漫的诗情画意的情景中回到一个叙述式的故事中,总是感觉缺少了原本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精神情感。这样即失去了“雅”,但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追求又不仅仅限制在“真”的程度上。因此,只能是文学修养极高的人才可以译出文学的“真面目”。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融入世界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翻译工作者的职责。那么首先我们必须给出翻译的正确定义,才有可能做好翻译工作。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可顺利解决。简单说就是用其他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来表述出我国文学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内容,即首先保证翻译我国文学的一个要求:保真,准确无误地表述出作者的语句。因此,不得不认真看待翻译工作,不是说你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或其他语言,你就完成了翻译工作。目前,国际社会也有多种不同翻译理论,根据语言功能进行翻译和语言目的进行翻译的多元系统论。慢慢便比较注重翻译过程中的功能问题,目的、性质问题等等。跟我们两千年来局限在文本以内的语言文字转换层面的传统翻译理论相比,这些理论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认识到翻译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的行为。(摘编自严宁《对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一些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加了解莫言作品的人都能发现《老枪》并非莫言最优秀的作品,可见马丁·普齐纳对莫言作品的了解还处于管中窥豹的状态。B.中国现代小说在保有本国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吸收着异国优秀思想,但因为作品文学价值地被忽视而始终处于世界文学边缘地位。C.莫言在大量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对其进行模仿和借鉴后,关联本土文化,进入了一个自主的、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创新的新阶段。D.与讲逻辑、重分析的他国语言明显不同,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意境,汉语词语所表达出的优美氛围难以通过英语得以较好体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歌德和达姆罗什的观点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B.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融入世界文学,邵璐侧重向内的翻译传播,严宁侧重向外的吸收借鉴。C.翻译人员的增加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贡献了不少力量,因此作者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D.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比喻论证,形象地写出了汉语与其他语言在美学上的巨大差异。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材料一论据的是(3分)()A.“莫言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尊重和喜爱。”——《波士顿环球报》B.“莫言的作品,故意放大了几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它是与社会价值主流背道而驰的,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按西方的价值观标准。”——部分中国学者言论C.“莫言的作品过于依赖神话和超自然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质。”——《纽约书评》D.“虽然莫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他在处理政治题材时过于谨慎,缺乏直接性。”——《伦敦书评》4.鲁迅先生曾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请根据材料内容,从文学的角度分别阐释这两句话。(4分)5.翻译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时,宇文所安将“潜入”译为“enter”(意为“进入”)请简要分析这样翻译的利弊。(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如果大雪封门徐则臣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竟然比我还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高考,作文写走了题,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个人一年栽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对半都没考到。父亲问他:“怎么办?”他说:“我去北京。”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说北京。林慧聪也一样,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冬天下大雪的北京是什么样子;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二叔在北京放广场鸽,定时定点往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给他两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不太管房客。慧聪经常半夜迷迷糊糊摸到暖气片,冰得人突然就清醒了。“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箩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房东是个修自行车的,好几口烧酒,我们就隔三岔五送瓶“小二”给他,弄得他把我们当成亲戚,暖气烧得不遗余力。他俩说行。我屁颠屁颠到七条巷子以南。慧聪也很想和我们一起住。我帮慧聪把被褥往我们屋里搬,他睡宝来那张床。他还带来一只褪了毛的鸡。我们在门外重新给鸽子搭窝,找了一些石棉瓦、硬纸箱和布头把鸽子房包挡起来,防风又保暖。“我一直想到屋顶上去,”慧聪踩着宝来的凳子,悠远地四处张望,“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城。”我跟他说,这地方没什么好看的,除了高楼就是大厦。“我想看大雪把整座城覆盖住。你能想象那会有多壮观吗?”他又回到他的“大雪封门”了。如果大雪包裹了北京,站在屋顶上我能看见什么呢?那将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北京就会像我读过的童话里的世界,清洁、安宁、祥和。“下了大雪你想干什么?”他问。不知道。我见过雪,也见过大雪,过去很多个大雪天我都无所事事,不知道想干什么。“我要踩着厚厚的大雪,咯吱咯吱把北京城走遍。”训练鸽子习惯新家,花了慧聪好几天时间。但是鸽子隔三岔五在少。我和慧聪追着鸽子跑,跑遍了北京西郊的大街小巷,鸽子还在少,雪还没有下。白天他去各个广场和景点放鸽子,出门前、回来后都要清点一遍鸽子。数目对上了,很高兴;少了一只,我们就闷不吭声。慧聪会冷不丁冒出一句:“都怪鸽子营养价值高。我接手时,叔叔说总有人惦记鸽子。”鸽子的失踪慧聪无计可施。鸽子越来越少,让他满怀焦虑。他二叔知道了这情况,警告他说就算把鸽子交回去,也得有个差不多的数。“我的要求不高,”慧聪说,“让我来得及看一场大雪就行。”天气预报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大雪的事呢。一次说不准,多说几次总可以吧。鸽子继续丢,大雪迟迟不来。慧聪为了鸽子几近寝食难安,白天鸽子放出去,常邀我一起跟着跑,一直跟到它们飞回来。夜间他通常醒两次,到院子看鸽子是否安全。就算这样,鸽子还是在丢。一月将尽的某个上午,我刚进屋,行健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对我大声说:“告诉那个林慧聪,要来大雪,傍晚就到。”“真的假的?气象台这么说的?”“国家气象台、北京气象台还有一堆气象专家,都这么说。”我出门立马觉得天阴下来,铅灰色的云在发酵。看什么都觉得是大雪的前兆。我在当代商城门前找到慧聪时,他二叔也在。“不能干就回家!”二叔说话像个乡镇干部,“首都跟咱老家不一样,这里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慧聪低着脑袋,都快哭了。“专家说了,有大雪。”我凑到他跟前,“绝对可靠。”慧聪看看天,对二叔说:“再给我两天,就两天。”一定要坐着看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