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甘肃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内质网的生命活动异常会引发自身的保护机制——内质网应激。最典型的就是未折叠蛋白反应:未折叠蛋白聚集在内质网中,诱导细胞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激活自噬信号通路形成自噬小体包裹受损内质网,运送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是合成、加工和运输蛋白质等物质的膜性网状系统B.溶酶体酶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未折叠蛋白反应增大了内质网的压力,可导致内质网功能紊乱D.内质网应激反应过强可能引起细胞自噬过强进而导致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详解】A、内质网具有单层膜,是合成、加工和运输蛋白质等物质的膜性网状系统,A正确;B、溶酶体酶属于蛋白质,需要进行加工,其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正确;C、未折叠蛋白减少蛋白质的合成,能减小内质网的压力,C错误;D、内质网应激反应过强可能引起细胞自噬过强,细胞自噬受相关基因的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系,自噬过强时会引起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2、冰叶日中花(简称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下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NHX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耐盐性B.P型和V型ATP酶转运H+为NHX转运Na+提供动力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D.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NHX将H+运入细胞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的同时将H+运出液泡,P型ATP酶可以将H+运出细胞,KUP将H+和K+运入细胞,V型ATP酶可以将H+运入液泡,CLC将H+运出液泡的同时,将Cl-运入液泡。【详解】A、NHX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运出细胞,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Na+含量,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提高耐盐性,A正确;B、从图中看出P型和V型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出细胞或运入液泡,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H+的浓度,液泡中H+可以通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质基质中,驱动载体蛋白NHX,将Na+进行转运,所以为Na+运输提供了动力,B正确;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D、从图中看出一种转运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如NHX可转运H+和Na+,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如H+可被NHX、KUP、CLC等转运,D正确。故选C。3、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剂Ⅰ对该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强于抑制剂ⅡB.底物浓度升高可减小或去除抑制剂Ⅱ的作用C.当底物浓度为A时,曲线②、③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相同D.当底物浓度大于A时,曲线①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RNA)。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促反应需要最适的温度和最适的pH值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过酸和过碱的条件会使酶永久失活。【详解】A、酶促反应速率低的抑制作用强,因此抑制剂Ⅰ对该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弱于抑制剂Ⅱ,A错误;B、底物浓度升高可减小或去除抑制剂Ⅰ的作用,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①与②的酶促反应速率相同,B错误;C、当底物浓度为A时,曲线②、③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同,②的更低,因此②的速率更快,C错误;D、当底物浓度大于A时,增大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大,因此曲线①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D正确。故选D4、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它既以坏死的形态为特征,又与细胞凋亡类似,由确定的信号通路控制。如病毒侵染能够激活细胞中的蛋白激酶RIPK以促使MLKL磷酸化,使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释放,从而导致细胞坏死性凋亡。研究发现,Nec-1是一种可抑制RIPK活性的小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侵染引起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Nec-1的存在可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C.细胞坏死性凋亡过程中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D.细胞坏死性凋亡时细胞内容物流出,不会引发机体出现炎症【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如:细胞的自动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侵染引起细胞坏死性凋亡的过程不能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Nec-1是一种可抑制RIPK活性的小分子,抑制MLKL磷酸化,抑制细胞坏死性凋亡,B正确;C、使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释放必需有新蛋白质的参与,细胞坏死性凋亡过程中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C错误;D、细胞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它以坏死的形态为特征,细胞坏死性凋亡时细胞内容物流出,会引发机体出现炎症,D错误。故选B。5、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研究证明不同时期的细胞通过形成不同的周期蛋白复合物(CDK/cyclin)推动细胞完成分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抑制周期蛋白E的活性使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B.将G0(不分裂)的细胞与处于周期中的去核细胞融合,细胞可能重启分裂C.研制抗周期蛋白A的抗体是治疗癌症的新思路,但是该方法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D.若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周期中的细胞,则CDK/cyclinA复合物将不能推动细胞通过S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进入下一个时期都需要CDK发挥作用,且CDK与不同的cyclin形成复合物。【详解】A、G1/S检查点形成的复合物是CDK/cyclinE,因此抑制周期蛋白E的活性,可使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A正确;B、处于周期中的去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能含有能促进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调控因子,故将G0(不分裂)的细胞与处于周期中的去核细胞融合,细胞可能重启分裂,B正确;C、研制抗周期蛋白A的抗体可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治疗癌症,但该抗体也可能影响正常细胞的分裂,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C正确;D、秋水仙素在M期发挥作用,不会影响CDK/cyclinA复合物推动细胞通过S期,D错误。故选D。6、细胞中的相关酶系统可识别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发生错配而形成的松散凸起结构,并将错配碱基去除,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双链DNA具有自我修复机制,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碱基错配或碱基丢失后,另一条链可以当作模板对损伤链进行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B.碱基发生错配而形成的松散凸起结构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C.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的核DNA在自我修复后,分子中的碱基比例可能会改变D.若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碱基错配且未进行修复,则后代DNA全部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具有特异性,都为双螺旋结构,A错误;B、正常配对的碱基之间会形成氢键,错配的碱基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形成凸起结构,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B正确;C、修复后的DNA能恢复原状,因而其中的碱基比例不发生改变,C错误;D、DNA链中有一条链错配的,DNA复制时半保留复制,因此下次复制后会产生一个异常DNA分子,和一个正常的DNA分子,D错误;故选B。7、单核苷酸多态性简称SNP,是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变化。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上的TAS2R38基因是一个苦味受体决定基因,已知在这个基因上有三个SNP,可以导致TAS2R38苦味受体的三个氨基酸出现差异,致使对西蓝花这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苦味成分敏感程度不同。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SNP造成单个碱基替换,使得DNA上基因排序发生改变B.TAS2R38基因的三个SNP是等位基因C.对苦味最敏感的基因的频率会在人群中上升D.密码子第三个碱基变化最可能导致氨基酸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叫作1个密码子。根据密码子表可以看出,像苯丙氨酸、亮氨酸这样,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性。【详解】A、SNP造成单个碱基替换,改变某基因中碱基的排序,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序,A错误;B、SNP是单核苷酸改变引起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则TAS2R38基因的三个SNP是等位基因,B正确;C、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苦味成分不会对人群起到筛选作用,所以无法断定对苦味最敏感的基因的频率会在人群中上升,C错误;D、密码子第一个碱基变化最可能导致氨基酸变化,D错误。故选B。8、甲、乙两果蝇品系有六对相对性状的差异,经多次品系间杂交实验发现,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表明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但有一组杂交后代F1中出现了4显2隐的情况,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对此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加倍B.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C.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D.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明确染色体加倍及其片段易位、缺失与基因的关系,以题意中“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为解题的切入点,由此推测出甲为显性纯合子,乙为隐性纯合子。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按“六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推测出的结果与各选项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B、有六对相对性状差异的甲、乙两果蝇品系间经多次杂交实验,绝大多数杂交组合产生的F1表现与甲相同,说明甲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乙品系上述6种性状均为隐性性状。若六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六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无论是乙果蝇发生染色体加倍还是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其杂交后代F1中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A、B错误;C、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易位,则在理论上其杂交后代F1中都表现为6种显性性状,C错误;D、若六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果蝇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且缺失片段上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则其杂交后代F1中就会出现4显2隐的情况,D正确。故选D。9、理想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遗传平衡。自然界种群中基因型实际频率偏离遗传平衡频率的程度用Fst表示,Fst越大,差异越大。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型频率及D基因频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浅色岩区中浅色囊鼠的Fst值比深色熔岩床区小B.深色熔岩床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可能只存在DdC.囊鼠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两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甘肃卷03(解析版)
2024-01-08
·
19页
·
1.4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