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试卷

2024-01-12 · 7页 · 49.1 K

2024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贾府二小姐迎春的奶妈偷了她一支“累金凤”拿去赌钱,而这位堂堂二小姐居然不敢声张。“累金凤”可不是一件寻常首饰,它的全称叫“累丝金凤”,是用极细的金丝,通过特有的掐、填、攒、焊等技法制作出的玲珑精细的凤型首饰,它所采用的工艺就是现代所称的“花丝工艺”。书里的这支,还是工艺更加繁复的“攒珠累金凤”,即镶有玉石珠宝,十分华贵精美,其工艺今天称为“花丝镶嵌”。“花丝镶嵌”的作品材料昂贵、费工费时,是古代贵族追求极致奢华的产物,只有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因而某种程度上也是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晴雨表”。国力较为强盛的唐代,是花丝镶嵌发展史上的爆发时期。大唐空前开放的时代特色,创造出了富丽而雍容的工艺风貌。相比之下,宋代花丝镶嵌作品,主要以精细化的小件首饰为主。比如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中出土的金丝编饰,即以细若毛发的金丝,编成四瓣云朵型,内有枝蔓蜿蜒的金丝卷草纹,中心镶嵌水晶、绿松石等,同样的云朵与卷草,却收敛了雍容,多了几许秀气。从元代开始,花丝工艺进入“宫廷艺术”时期。纵横欧亚大陆的“黄金家族”,招揽全国工匠为皇室服务,在原有錾刻、剔地、镂空等工艺外,还进一步发展手工捶揲工艺,做出镂雕纹饰,器物的轮廓与棱角更为明显。但若论工艺的成熟与完善,公认的巅峰时刻却还是明清两代。由于皇室贵族的需求,花丝工艺与宫廷文化相结合,以皇权的伟力,聚集起全国的能工巧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修复珍贵的明代金丝翼善冠,作品呈现出的高贵华美而又不失儒雅、阳刚的庄严气象,让他魂不守舍:“那种精气神,我能感觉到那是有生命、有灵魂的作品,一种极致的工匠精神。”2008年,“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APEC峰会期间,一款“国礼”——花丝工艺“繁花”手包惊艳亮相。这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赠送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特色礼物,同时也是中国手工艺在世界舞台的一次绝妙展示。经过改良的花丝,撑起手包玲珑的筋骨,而细密的金丝经过巧妙掐填织编,铺陈在手包表面,并在底端勾勒出盛开的北京市花月季。代表中国传统金银细工“极致”的花丝镶嵌,经历千年风雨,再次于世间繁华绽放。(摘编自骆文《极致手艺,盛世花丝》)材料二: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非遗保护传承的进程,始终响彻着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的颂歌。在当下,“工匠精神”受到普遍赞扬,得到广泛发扬。一大批各门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各地广大传承人群,组成了保护传承大军,充分展现非遗的当代价值,大力推动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已达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余名。目前,非遗工作已初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非遗保护传承成为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文旅部规划和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全国还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日益完善,制度健全,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是我们情感交融、彼此认同的源泉。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民族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庆典活动,形成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遗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文旅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民族村寨,很多地方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群众,通过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脱贫致富,增加了居民收入,更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非遗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全人类意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独特贡献。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正如联合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指出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特性,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我国3个成功申遗的项目中,包括我们和友邻国家联合申报的项目,这是非遗在世界范围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极好佐证。在国际交往中,常常互赠礼品,以表达美好祝愿和深厚友情。陶瓷、雕漆、景泰蓝、苏绣、湘绣等非遗工艺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国礼”,彰显了我国非遗的深厚底蕴和保护传承的显著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体验着更具美感的日常。纺染织绣装点着我们的衣着服饰,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带来了舌尖上的幸福滋味,各种表演艺术展示着我们卓越的才艺技能……这些文化成果显示着生活的五彩缤纷,惠及全社会。非遗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非遗的享用者。蓬勃开展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铺展开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摘编自刘魁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迎春的奶妈偷了“累金凤”,迎春并没有声张,这是因为迎春作为贾府的二小姐,性格大度,宽容下人。B.“花丝镶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考察一个朝代是否国力强盛的“晴雨表”,所以在富庶的盛世才会大量产生。C.“花丝镶嵌”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经历千年风雨,依旧于世间绽放。D.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数来看,当代的非遗保护传承充分彰显了人民的力量。B.非遗保护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保护体系日益完善,制度健全,取决于文旅部规划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C.我们虽拥有总数居世界第一的非遗项目,但如果不将非遗文化内化为价值观,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无法形成。D.纺染织绣装点衣着服饰,烹饪技艺带来舌尖美味,表演艺术展示才艺技能……证明了生活的五彩缤纷源于非遗的传承。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红楼梦》的情节引出了“累丝金凤”不是一件寻常首饰的事实,增加了论述性文字的可读性。B.材料二开宗明义,然后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C.材料二第五段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增强了观点表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使论证充分有力。D.两侧材料都提到我国选用非遗工艺品作为“国礼”,旨在论证礼节的重要性,也凸显了我国非遗传承的成就。4.材料一、材料二都提到了工匠精神,请结合“花丝镶嵌”这一工艺的流传过程,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4分)5.材料二最后一段谈到“非遗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非遗的享用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瀛洲思絮录(节选)张炜整整三天的时间,我①的思绪都围绕着太史阿来与“女通灵者”,渐渐生出疲惫,我再不愿想他们,于是打开大门步出营帐。我想到那些作坊里走一走,那是百工们一显身手之地。城邑内分设“六坊”:丝织、炼铁、锻造、制简、物器、盐工;还有“三院”:经卷、缮写、大言。至于士兵操练、防卫布置,除了我定期参与筹划之外,差不多全部交予淳于林②将军办理。军机大事从来是一国一城之首务,关乎生死存亡。但我对这性命攸关之事体却越来越厌倦。与其说我一概推给淳于林是出于极度的信任,还不如说是为了规避,为了免除烦扰。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经卷、缮写和大言三院。当然,这三院的设置是受了稷下学派③的影响。当年稷下学宫的盛况令我倾倒,至今想起仍是如此。我决心让彼地萎褪之花在此岸灿烂盛开,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卷院是贮藏经典宝籍之所,并蓄有至佳学问者、随船而来的几十位“方士”——这些所谓的“方士”大半一踏此岸就扔掉了原来的营生,再也不“言必称神仙”了。他们分别来自六国。经卷院称得上是整座城邑的心脏地带。缮写院是抄录经典之所,为防万一,从彼岸携来的宝典文书四千二百一十六卷册,要逐一抄写备份,并分别存放,以避水火兵乱;其次,学士每有崭新著述,皆由经卷院议定,也必由缮写院大录数卷,或存起或传阅。大言院是学士诸人每日辩论之场所,设有讲坛、边座、听席、记录;邑内一切有益之思、深邃之想,都不必忌讳,大可一一放言。所辩论者,题目愈大、愈远离俗务,即愈被珍视。所言皆大:大境界、大气度、大念想。愈是如此,则愈受尊崇。三千童男童女分布在六坊中。他们与年长者不同之处是,每人每月要进十二次学坊。学坊授课者皆为名士,分别讲授义理、算学、天文、农耕、渔盐、武事、文书,共七项。每半年考试一次,优异者给予奖赏。七项中的突出者,则特予鼓励,以备后用。我常常走入作坊或学坊,只见童男童女或繁忙纺织,或朗朗诵诗,心中大喜。三千童男童女,灿烂如花。我不由得愈加思念起儿子小林童。他今年该是十六岁了,正和这些孩子差不多的年纪。他如今怎样,正是我日夜牵挂之处。母与子相依为命,我孤儿与寡母!唯担心哪一天秦吏对他们母子下手。秦吏绝望中不会放过他们。我曾叮嘱卞姜:如骨肉分离那一天真的来到,一家人不能同船启程,那么首要一事就是携小林童隐入民间,远离徐乡。我把民间密友一一道出,卞姜哭成了泪人……几千年后,当我那些彼岸的亲戚经历了几番极度的繁荣和贫困之后,将会一再地想念我,苦苦寻觅我的踪迹。他们越来越确定无疑地相信我是一个航海家、探险者、术士,甚至是一个巧言善辩的江湖骗子一只是出于自尊和其它原因,他们才不好意思把后者说出口罢了。其实真正的“航海家”是我招募来的周边渔民、海上老大,还有个把通星相、辨潮汐的“百工”。留给我的真实角色就只能是一个“骗子”了。他们说的并没有错。不过历史分派给我这个“骗子”的倒是一个大角色,让我去骗骗那个自视甚高的“千古一帝”。我正因此而心生得意。世上一切心怀叵测的“小人”都时常会涌起这类得意,我最终还是扮演了一个大角色。是我把三千年来最杰出的一些人物搬运到了这片偌大陆地上,又将其像羊群一样放开。仅仅有率众出逃之举,还仍有点“常人”味儿。能在一片“平原广泽”上“放羊”,就不是“常人”了。但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做个“牧羊人”,不能有栅栏,更不能有鞭子。我深知那班挚友要把我变成“牧者”。他们不自觉地让我把“羊”迁地而“牧”,自己宁可做“羊”。他们希求的不过是饲喂的精细,而不是奔向大野的流畅。他们只是面对那个赢政莽汉的宰杀之危,才愤而登舟。这正是我的恐惧与悲伤。我悲的是同类挚友。因我转眼已近五十,大限将至,无法预测未来的一天。我所要做的,也许只是赶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做下些什么。于是我力主设“六坊三院”,特别倡立“大言院”。彼岸膏壤千里,竟无处吐放“大言”。人无大言,必类虫犬;国无大言,气短如雀。“六坊”与“三院”互为支持,缺一不可。淳于林等喜“六坊”,厌“三院”;殊不知它们好比躯与首的关系。失去“三院”,“六坊”中的丝织坊会织出长丝勒围自身;炼铁坊会锻出利剑戕绝肉躯;盐工坊堆出的盐山也会把莱夷的三千童男童女腌制起来。其它几坊,亦是同理。不必讳言,我最爱去的场所即是“大言院”。不仅如此,而且还鼓励和率众前去那里。一杯清茶,席地而坐,倾听辩家们“辩理驳难”。我敢说这里容聚了各色学问,举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等各派,都有倡明主张的机会。他们据理力争,吐言锋利,几次让我感动得泪湿双眼。我又想起了少年时节远去齐都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