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国)。秦朝在偏远地区修建五尺道,汉代在秦朝基础上对五尺道加以拓宽,并增修新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修建道路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排除B项;修建道路是在现有疆域内进行,并不能扩大中央王朝的疆域,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所示为唐代女性不同的发髻。这可以看出()A.追求个性的审美风尚 B.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加深C.艺术对自然美的回归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唐代社会风气相对自由开放,发髻样式的多样和精美反映了女性多样化的审美观念和个性化的装扮风格,A项正确;理学产生于宋代,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发髻样式追求自然美的特点,且艺术一般指绘画、书法、雕塑等,排除C项;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3.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丁晋公谈录》和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并无宴请情节,而半个多世纪后的司马光却在《涑水纪闻》中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因此,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D项解释最合理,D项正确;“毫无依据,不可置信”说法绝对,应该对“杯酒释兵权”的相关记载进行认真考证再得出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杯酒释兵权”进行戏剧性夸张和渲染,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司马光并非亲历者,对其记载应存疑,排除C项。故选D项。4.明朝隆庆年间,某地市集以马、牛、羊、骡、驴、马尾、羊皮、皮袄诸物与缎、布、绢、棉花、米、盐、梭布等物品进行交易,但禁止出售硝磺、钢铁和盔甲。该市集最有可能位于地图中的哪一位置()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市集是明朝时期北方边界的马市,是明政府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交往的市集,所以应该位于①处,A项正确;②③④都位于长江以南,与马市开设的位置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分析】【点睛】5.以下是某学者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的章节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最有可能是()第三章新社会结构的发生第一节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第二节 第三节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第四节城乡社会的变化A.民族危机加深 B.洋务运动的展开C.经世致用思潮 D.民主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三章的主题是新社会结构的发生,而第一节、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其中第三节标题内容“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时间是19世纪60、70年代,第二节最有可能是洋务运动的展开,B项正确;民族危机的加深不属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民主革命兴起于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第二节的标题最有可能是洋务运动的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实际上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自然经济已经趋于瓦解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B项正确;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未趋于瓦解,排除C项;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排除D项。故选B项。7.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A.开启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材料“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可知,通过确定战略任务,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以便更好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C项正确;“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战略进攻开始于1947年6月,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突出了各民族团结迎解放 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制定后,与之相关的宣传画层出不穷,这些都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B项正确;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主要是生产领域,排除A项;图片未突出民族团结主题,排除C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由缔约方判断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直到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B项正确;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中国“复关”谈判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并非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直在进行,而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排除C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A.受到王权和神权双重压制 B.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C.催生了西欧城市开始出现 D.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学校教育、医学和法学等领域的进步,涉及学术研究与教育世俗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和神权的双重压制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手段,并不是大学兴起的影响,排除B项;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选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C项。故选D项。11.人类学家麦克法兰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的关系。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茶文化交流对英国酿酒业造成严重冲击B.饮茶习惯促进了英国人口大幅度的增长C.工业革命起源于近代开始的中英茶叶贸易D.茶文化交流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中叶后的英国。根据材料“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可知,这段材料说明茶叶消灭了细菌,减少了疾病,保证了工业革命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茶叶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开拓了海外市场;饮茶为工业革命提供粮食保障。由此可知,茶文化交流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茶文化交流对英国酿酒业造成严重冲击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英国人口大幅度增长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工业革命起源于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大多担心修建铁路将分散客流,威胁其邦国、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即便是当时德意志经济领头羊的普鲁士君王,也不愿意民众与自己享受同等速度的出行待遇。这主要说明当时的德意志()A.政治形势不利于工业化进程 B.君主专制色彩浓厚C.地理环境影响近代交通发展 D.各商业中心竞争激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的德意志。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大多担心修建铁路将分散客流,威胁其邦国、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可知,国家分裂和君主统治的政治形势不利于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德意志各邦国君主专制色彩的浓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理环境与近代交通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各商业中心竞争激烈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1971年,美国与英
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01-14
·
12页
·
1.8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