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2.据《岳麓秦简(三)》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州陵县的癸、琐等人在移交罪犯时,因徇私而被告发,州陵县守绾、丞越在审讯后判处癸、琐等人“赎黥”。监御史认为判决不当,后经郡廷复审,对癸、琐的处罚不变,同时绾、越等人被追责而各赀罚一盾。这表明秦国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B.司法审判程序繁复C.官僚体制运转有序D.基层治理体系完善3.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5600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2000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4.唐代官僚体系中有“散官”与“职事官”之分:职事官“随才录用”而迁徙不定,散官则有官阶而无实际职任,二者各有品阶高下之别。唐太宗“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授予关陇贵族功臣以高级散品,武则天时期也大幅提高科举入仕人员的散官品阶。唐朝前期统治者的做法,意在A.完善人才考选制度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打击门阀士族势力D.改变官吏冗滥现象5.2017年,在奉节县白帝城遗址发现的一座宋代兵器埋藏坑出土了16枚铁火雷(如右图)。这些铁质火雷外圆内空,最大直径10~14厘米,内部填充物重约2~3千克。经检测分析,铁雷内部填充物为火药,属爆炸性火器,其形态特征与文献所载“震天雷”“铁火砲”极其相似。这一考古发现A.是宋金南北对峙的历史见证B.说明火药在宋代开始应用于军事C.是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重要物证D.实证宋代出现了近代管型火炮的雏形6.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7.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9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说明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1页共7页{#{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8.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D.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9.某一时期,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从革命老区抽调新闻、财经、公安等各方面的干部力量,组织动员青年学生等组建了诸如“平津南下工作团”“冀鲁豫南下干部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等随军干部队伍。这一重大举措应是施行于A.抗战大反攻时期B.全面内战爆发前夕40全国C.三军挺进中原时工上海业30D.三大战役胜利后增长20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和全国工业增长速度如右图所示,速度10由此可以看出(%)0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1963年1965年1967年1969年1971年1973年1975年1977年-10B.上海逐渐失去工业领先地位-20C.国家重视改善工业布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D.工农业实现均衡发展《新中国六十年资料汇编(1949~2008)》11.研究表明,古波斯地区羊毛纺织品众多,也是金银线与麻、毛混纺技术的源头。萨珊朝(公元224—651年)末年,中国桑蚕丝织技术传到波斯,波斯人以粗丝辅以金银线和宝石,采用斜纹组织和纬线起花,饰以精美的神话人物、动植物图案,是为“波斯锦”。隋唐时期,波斯织锦技术传入中国。由此可知A.中国与波斯的交往始于隋唐B.丝路交通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C.波斯锦凸显了中华文化风格D.波斯毛纺织技术得到全面革新12.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联结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13.1873—1913年,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差从57%降到20%,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35%变成了4%。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A.全球物种交流的范围扩大B.国际交通运输发展迅速C.机器生产降低了劳动成本D.印度对英贸易出超扩大14.20世纪以前,阿拉伯世界并没有把十字军东征看成非同寻常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殖民者公开炫耀击溃奥斯曼帝国、占领阿拉伯行省象征着“十字军的胜利”,这激起了阿拉伯人的“十字军”记忆,十字军东征被刻画成阿拉伯民族共同的苦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世界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2页共7页{#{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A.政教合一体制的衰落B.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C.无产阶级斗争的兴起D.民族解放运动实现统一15.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长久以来,威尼斯共和国都是地中海地区的金融与航运中心,形成了重视商业利益的社会氛围。1469年成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传入之后,威尼斯印刷产业迅速发展,受到贵族富商的投资青睐。以阿尔丁出版社为例,出版商阿尔杜斯发现了当时市场上希腊文印刷的空白,于是荷马的史诗、伊索的寓言、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这些手抄本时代的文字在威尼斯第一次被印刷出版。他还在印刷史上首次使用了逗号、句号和分号,使文本的阅读更加流畅无误;在书籍的开本方面,其首创的小八开本袖珍书使书籍更易于携带。除了古典时代的作品之外,乐谱、地图、带有解剖图解的医学书籍、世俗趣味的方言读物,都在这里大规模出版。到16世纪初期,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出版业的中心,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发动机。——摘编自李昕《设计史视角下威尼斯早期印刷出版业的宏观形态塑造》材料二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风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3页共7页{#{QQABLYQEoggoABIAARhCUQX4CEOQkACCCIoOhEAAoAAAQBNABCA=}#}——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出版业中心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11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明清史研究明、清两个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历史。把明、清两个王朝作为一个时代来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于社会演变,不在王朝兴衰,因而明清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根本上说,是关于一个特定时代中国人民、社会、国家各方面经验的综合史,不是王朝断代史。李洵先生主张把明清时代看作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时代。他指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结合部。在这个时代发生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接轨的尝试,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尝试,东西文明文化统合的尝试,以及新旧社会相递变的尝试。这个时代的历史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明清两个朝代的历史,也不是习惯上常说的那种‘断代史’,而是一个特殊的作为一个整体时代的历史。”——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史的大时代特征与明清史研究基本问题》材料反映了学者对明清历史研究的诸多视角。请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研究视角拟定观点,对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1871年,日本政府正式推行“废藩置县”政策,颁布《户籍法》,次年进行首次全国户口调查,开始编制全国性户籍。《户籍法》规定“户籍旧习错综复杂,在于按照族属而不按地域编制,虽有遗漏而不便检查。此度编制之法采用臣民同等,华族、士族、卒族、神官、僧侣乃至平民,均按照地域编之”,“以其居住之地专收无遗漏为宗旨”,“根据各地方的土地的基本情况划分区域,以区为单位,各区设户长掌握其辖区内户数,人员生死出入等详细情况”。居住在同一地的家族全体成员为一“户”,“户主、直系长辈、户主配偶、直系晚辈、旁系亲属均须记录在册”。户主是家族之长,一户之主,家族成员按照尊卑、男女、长幼顺序记载,无论入籍、除籍、转籍均需户主申报。——摘编自王鹏飞《近代日本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材料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城镇化发展,国家开始了户籍制度改革历程。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意见通知,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摘编自李丹阳《新中国70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逻辑与趋向》(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近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对其简要评价。(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变革趋势及其意义。(10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户籍制度的认识。(4分)第一次联合诊断检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历史试题
2024-01-21
·
4页
·
605.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