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卷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土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围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分封制度逐步瓦解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分封制下,周天子、诸侯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等级,而材料中“诸侯国的都城规模在整体上或某些方面超过了周天子的都城”,这个现象说明分封制等制度构建的周天之和诸侯的等级关系遭到破坏,可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逐步瓦解,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分封制的逐渐瓦解,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战国时期,戎狄蛮夷也逐渐融华夏族,材料不涉及这些信息,不能反映出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都城规模的对比结果与兼并战争是否日益激烈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A.有利于推动丝绸之路的形成B.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C.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D.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可得出,西北移民屯田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移民屯田与丝绸之路形成关系不大,排除A项;“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表述过于夸大史实,排除B项;汉武帝北击匈奴是在公元前129年,材料所述在其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研究“敦煌”得名考原。从史书遗留的河西民族的词汇分析,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突厥语tawuz一词意为“瓜”,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这说明()A.遗址是历史考证的主要依据 B.敦煌郡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C.敦煌是汉朝民族交融的典例 D.音韵学是历史考证唯一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可知,汉朝中央政府对敦煌形成了一定的统治,且突厥语中吸收融合了“瓜”的概念,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说明民族之间存在交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音韵的研究,并不是遗址,排除A项;仅从材料,并不能得出汉朝河西四郡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唯一方式”,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安史之乱后.全国户口从九百万户骤减到一百九十余万户,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形成“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A.标志着唐朝社会由盛而衰 B.缓解了唐政府财政危机C.使得均田制出现瓦解趋势 D.促进了赋税制度改革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可知,安史之乱后,大量人口逃亡,政府财政收入无法保证,所以需要调整国家的赋税制度,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针对这一局面产生的影响,并不是突出安史之乱对唐朝统治的影响,排除A项;这一局面加重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排除B项;“均田制出现瓦解趋势”,表述错误,并不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5.辽代王爵受封者主要是契丹贵族,以皇室近亲、皇族疏室和后族成员为主,异族功臣受封者较少。而五等爵受封者则以各族功臣为主,契丹贵族成员较为少见。这()A.采取南北面官分管的结果 B.体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C.实行了疆域版图的治理 D.加快了民族的分化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材料“王爵受封者主要是契丹贵族”“五等爵受封者则以各族功臣为主”并结合所学,辽代统治者利用爵位等级突出皇族、后族等契丹贵族的优越地位,但为维护统治,辽代统治者又需吸纳其他民族、其他出身背景的优秀人才,于是对其主要授予五等爵,借之笼络人心。由此可知,在封爵制度上,辽代统治者实行民族区别对待政策,体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B项正确;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设置北面官和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两边的官制基本相似,其他民族功臣得不到王爵封号不是南北面官制度实行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了封爵制度,没涉及边疆治理等信息,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了疆域版图如何治理,排除C项;民族分化指的是一个族体的部分成员离开本族形成另外的族体,或一个族体分解后形成多个族体的过程,材料措施应该是利于契丹族内部的凝聚力,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洪武年间,基层实行里甲制,设里长、甲首,负责田粮丁数、催办钱粮等。里长、甲首实行轮换制,如按照富裕程度,排在前十的人家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任期一年,十年为轮。这一举措()A.使乡村富户成为税收基本来源 B.客观上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发展C.一定程度抑制地方豪民一家独大 D.加重了国家赋役征收管理成本【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基层实行里甲制,设里长、甲首,负责田粮丁数、催办钱粮等。里长、甲首实行轮换制,如按照富裕程度,排在前十的人家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实行里甲制,给予基层的“里长”与“甲首”基层管理职能。并且规定;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任期一年,十年为轮。这有效防止了个别富户一家独大,C项正确;在古代,自耕农才是税收基本来源,排除A项;“客观上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发展”与材料“排在前十的人家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任期一年,十年为轮。”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加重了国家赋役征收管理成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7.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 B.阶级本质决定战争策略C.国家利益决定作战规划 D.中英差距影响军事部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力量投入,这是由于阶级本质决定的,B项正确;这不是指挥层面的,A项没有回答到本质问题,排除A项;对内对外作战都与国家利益相关,排除C项;中国与英国军事实力没有显示直接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8.同盟会会员林觉民(后为黄花岗72烈士之一)在广州起义前这样激励战友:“嗟乎,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林觉民等同盟会员矢志“重兴祖国”的前提是()A.实现五族共和 B.驱除帝国主义 C.建立中华民国 D.结束鞑虏祸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材料中的“克复神州,重兴祖国”指的是“恢复中华”等,其前提是结束鞑虏祸害,即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项正确;实现五族共和、建立中华民国也是以“驱除鞑虏”为前提的,“驱除鞑虏”是“克复神州,重兴祖国”“五族共和、建立中华民国”等的总前提,排除AC项;当时同盟会和其成员没有认识到反帝的重要性,排除B项。故选D项。9.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A.有利于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D.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领导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及其余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活动都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凝来力战斗力,能够加强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D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与”左倾错误无关,排除A项;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年份年份粮食总产量钢铁总产量19765万吨800万吨16968万吨1122万吨14385万吨1351万吨13650万吨870万吨15441万吨667万吨A.1949—1953年 B.1953—1957年C.1978—1982年 D.1958—1962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呈现下滑后又上涨的趋势,钢产量增加后又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生产遭受破坏,钢产量增加迅猛,但是却导致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主要调整的是失调的国民经济比重,因此这一时期粮食产量有所回升,钢产量相对下降。结合上述分析,D项正确;1949年至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农产品产量不断增长,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1953年至1957年属于一五计划时期,重工业得到一定发展,钢铁总产量应该不断增加,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978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1.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形成 B.阿拉伯文明传播到北非地区C.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D.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和西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6世纪的世界。根据“3—6世纪”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使北方的汉族人民向南方迁移,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4-01-21
·
15页
·
1.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