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参考答案1.(3分)A【解析】A选项的相关信息来源于材料一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与“他们的语言、姓氏都少有变化”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人口流动率小也不是因为他们离不了泥土造成的。B选项的相关信息来源于材料一的第四段和第五段。第四段说“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第五段说“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两项表述叠加可以推出B选项的表述正确。C选项的相关信息来源于材料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说“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乡土中国也迈入了后乡土中国时代,乡土性特征演化为后乡土性特征。”第二段说“真可谓是同在一村住,确属两样人。”两项表述叠加可以推出C选项的表述正确。D选项相关信息来源于材料二的第二段。原文说“后乡土性就是结构基础是乡土的,但精神气质则是乡土与现代的混合。”,所以,选项说“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特征的分析”准确。综合全文来看,选项后半部分的概括也基本准确。2.(3分)D【解析】A选项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内容的概括。“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说明土地的不流动和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是乡土社会“不流动”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A选项的推论正确。B选项是对材料二最后一点的概括。最后一段说“从村落结构来看,村内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农业生产者了”,又说“他们实际上已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有私人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自雇佣者和各行各业的打工者,职业从农业、制造业再到服务业。”两项表述叠加可以推出B选项的表述正确。C选项的相关信息来源于材料二的第三段。原文说“流动的村民则是围绕机会来进行流动。”又说“正是因为机会的不确定,所以他们必须频繁地四处流动、频繁地更换单位和职业。”说明,“机会”是造成“高流动性”“高不确定性”的关键。因此,C选项的推论正确。D选项从材料二看,“乡土性结构”既包括村落这一基本形态,也包括聚村而居的人,如果人发生了完全的变化而只剩下村落,那么“乡土性结构”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只要村落依然存在,乡土性结构就不会消失”的推论是站不住脚的,因此,D选项错误。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QQABAQYUogAoQBBAAQhCUwVoCgKQkAGCCIoOhBAIsAIAyRFABAA=}#}3.(3分)C【解析】材料一研究语言朋友的例子中提到,地缘上很近的两个地方彼此的影响却很小,说明乡土社会中的人口在某种条件下是“不太有变动”的。A选项没有问题。材料二说:“所谓乡土性结构,是指村落依然是乡村社会存在的基本形态”“乡土性结构”显然是就材料一的乡土社会而言的,所以,前文的“集团”主要是指村落,没有问题,B选项正确。材料二说:“后乡土性特征是指在乡土结构依然留存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观念和行为都已经受到了现代化的渗透,并或多或少具有了现代性特征。”C选项说的“乡土结构……受到了现代化的渗透”于文无据。材料二中说:“越来越多的村民频繁地离开村庄,去外面寻找农业外的就业和收入机会,而且,在外面的世界里,这些流动的村民也在频繁地更换地点、工作单位和职业类型。”因此,“熟悉感”受到挑战,D选项的推论基本合理。4.(4分)①“频繁”的本意是间隔短暂,次数很多,在文中是指村民的流动性很高;②“频繁”二字重复出现,强调了这种高流动性是与高不确定性“相伴而行的”。(每点2分,共4分。)【解析】要确定本题的答案,首先要了解“频繁”一词的本意——间隔短暂,次数很多,再分析其在文本中的具体含义。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述的是后乡土社会村民高流动性与高不确定性的特点。“频繁”二字重复出现,如“频繁地四处流动、频繁地更换单位和职业”等,主要是强调了这种高流动性是与高不确定性“相伴而行的”。5.(6分)①从乡下人种地离不开土地,土地不能“流动”的角度分析;②从语言、人口都太少变动的角度分析;③从人和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角度分析。(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本的能力。材料一的一二段说的是农民以种地为生,并将农业与游牧或工业做对比,指出土地不流动的特点;第三段是从研究语言朋友的例子角度分析,地缘上如此之近的两个地方却几乎未产生什么影响,指出了乡土社会流动性低的特点;第五段则是说地方性的限制导致了人的孤立和隔膜,这是乡土社会流动性低的又一表现。6.(3分)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性解读。“‘我’不能理解大哥背负债务回农村种地这种自讨苦吃的行为”错误,大哥这种做法令别人无法理喻,但“我”是理解大哥的,“我”知道他做梦都想有一片自己的土地,在地头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庄园,不耕而食的荣耀并不能抵消他没能种好自己的地的遗憾。7.(3分)B【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两个“握”不属于细节描写,也无意对比,它是两种客观情况的陈述。而且,两个“握”字也不是用来表现大哥不甘的。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QQABAQYUogAoQBBAAQhCUwVoCgKQkAGCCIoOhBAIsAIAyRFABAA=}#}8.(4分)①四弟的离开并不是因为穷困潦倒,而是看不到一丝希望。因为他知道耕种是一场场虚无的轮回,最终只是一场徒劳。②土地的产出和农民的投入不成正比,严重打击农民的积极性。(一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解读并深入分析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这句话,“只要有一丝希望,哪怕穷困潦倒地活下去,他也不愿离乡离土去寻找新居”,言下之意就是四弟可以忍受穷困潦倒,但不能忍受看不到一丝希望,所以才会离乡离土。接着要结合文章分析“耕种土地看不到一丝希望”的原因,“一年一年的种地生涯对他来说,就像一幕一幕的相同梦境……但这一切只是一场徒劳。”表明种地生活是一场场虚无的轮回,令人一次次失望。“到了第二年春天,你的全部收获又原原本本投入到土地中,你又变成了穷光蛋,两手空空……”表明土地的投入很多而收获不足,导致农民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越来越失去信心和干劲。9.(6分)①从家人们的选择呈现这种“眷恋”:大哥放弃轻松工作而选择贷款回农村种地,即使是盐碱地也心存希望;四弟守着家人留下的土地和牲口农具继续种地;父亲坚决不同意卖房,一草一木一土都弥足珍贵。②从家人们的梦境呈现这种“眷恋”:大哥梦见自己没命地挥动锄头,却越锄草越荒凉。这是他对于种荒了土地的遗憾,他的遗憾体现出眷恋。四弟的梦境中,庄稼青了黄,黄了青,像一个个轮回。父亲的梦中,总有人呼唤他带着儿子回去种地。这都呈现出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一点3分,共6分。如有同学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去答,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深度分析能力。文章主要写了大哥、四弟和父亲对于背土离乡的无奈和对土地家园的深深眷恋。首先从他们的职业选择上,都是想有一片自己土地好好地做一个“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经营好。大哥是个知识型农民,在城里随便谋个差事也会挣到钱,但他在搬到县城后,却选择背负债务回农村承包土地,即使是别人挑剩下的盐碱地,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四弟在家人都搬到县城后,依然守着那一大院房子,靠全家人留下的近百亩好地和牲口农具进行耕种。父亲“不想卖掉房子……卖多贵他都会嫌便宜的。”“甚至家里的一草一木一土,都在父亲心中变得珍贵无比。”然后从他们的梦境中来看,大哥一生的无数个梦中都梦见自己扛着一把锄头回到那四百亩的荒地上锄地。四弟的一幕幕相同的梦境中,庄稼青黄相接,时刻萦绕。父亲的梦中,总有人呼唤他带着儿子回去种地。这些梦境其实是心灵的呼唤,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眷恋。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QQABAQYUogAoQBBAAQhCUwVoCgKQkAGCCIoOhBAIsAIAyRFABAA=}#}10.(3分)BEG(对一处得1分,共3分。)【解析】“朕为亿兆人父母”是一个完整的语意,所以,“朕”前需停顿;“唯欲躬务俭约”是太宗的希望、想法,所以E处需停顿,“俭约必不辄”讲不通,“不辄为奢侈”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在“俭约”后需停顿。11.(3分)C【解析】动静,偏义复词,偏“动”。动静,即一举一动的意思。12.(3分)B【解析】太宗到苑内是去看稻谷,而不是去狩猎。13.(8分)(1)(4分)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错过农时,能办得到吗?【解析】兵戈,战争;息,停;夺,错过、丧失;其……乎,难道……吗?四点各1分,共4分。(2)(4分)我只希望把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什么疾病呢?【解析】冀,希望;躬,自身;疾,病;何疾之避,宾语前置句。四点各1分,共4分。14.(3分)①省徭赋;②不夺其时;③敦行礼让。(答对一点得1分,总共3分)15.(3分)B【解析】对比的目的不是感叹世态凉薄,而是表达对郭祥正的感谢。16.(6分)①诗人在醉中作画前后,表现了他耿直敢言的性情;②诗人醉后作诗,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心态;③诗人于醉中,向读者展现了他卓然特立的气质。(一点2分,共6分)17.(6分)(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三小题开放式默写,有其他答案合乎语境也可得分。不要写错别字。每空1分,共6分。)18.(3分)D【解析】A句中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跃进。B句中破折号用来标明作者。C句中破折号表示总结前文内容。文中例句和D句中的破折号,都表示对前文的补充,诠释说明。19.(4分)①又怕交不上学费②她大概也会同意吧/她也许不会反对吧(一句2分,共4分。)【解析】第一空,“家贫体弱”对应后文母亲担心的内容,“体弱”对应“受人欺负”,“家贫”则对应“交不上学费”,注意关联词的完整性。第二空,段末一句“穷困比爱心更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QQABAQYUogAoQBBAAQhCUwVoCgKQkAGCCIoOhBAIsAIAyRFABAA=}#}力量”的评价,是基于前文做出的。“母亲很爱我”对应了“爱心”,那么转折的内容就要突出“穷困”的力量更大,假设我能赚钱糊口,那么母亲对应态度就是“不反对”或“支持”。20.(6分)①对比,笔墨多寡、描写内容皆对比鲜明。用一组排比句,着墨较多,描绘出刘大叔声如洪钟,华丽饱满的富贵之相。用“小屋,破桌凳,土炕”三个简短的词组勾勒出我家一贫如洗的现状,对比鲜明,对“穷朋友”形成压迫感。②直接的心理描写。“我”被气势十足的刘大叔过问现状,又看到他的富贵气势,而产生了“大概是犯了什么罪”的惶恐卑微心理。③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的小屋禁不住刘大叔的声音的震动,表现出他气势十足,而“我”家单薄飘摇,对“我”幼小的心灵产生威压。(答对一个要点2分,共6分。)【解析】注意分析方向——“压迫感”,注意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分析。21.(3分)D【解析】A项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B项意为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喻指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即使获得了也会失去。C项意为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喻指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D项意为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喻指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结合语境可知,一二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第三句与前文形成转折,讲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故从意思上,排除AB项。再结合语境中修路筑楼的例子,故D项比C项更贴切。22.(4分)开刀:本义是医生用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句中是指传统修复是需要打开文物对其进行内部操作。听话:本义是愿意服从。句中是形容特定培养的微生物能够完成特定指令,满足特定需求。(一个词语2分,本义1分,语境义1分。)【解析】示例给出了本义与语境义,本义需要考生调动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语境义则需要考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3.(60分)写作(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2月月考语文答案
2024-02-23
·
6页
·
366.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