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A选项“替代前者”“过去式”属于无中生有;C选项扩大了范围,“大数据发展”而非“发展”;D选项“将成为”而非“成为”,未然变已然。)2.D(文章是科普性的客观事实介绍,作者“丰沛的情感”无从说起。)3.A(这种类型的心理测试结果并未作科学的量表分析,属于“两面派”的不出错的答案,不涉及数据处理能力,不属于算力的运用。)4.D(“金融、营销等行业加起来勉强超过安防行业”有误,安防占比54%,除安防外其他行业占比合计46%,“勉强超过”是错误的。)5.EQ\o\ac(○,1)人们已经发明了用于远程接入的互联网、管理物理计算资源的操作系统、把资源分给多人同时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在科研工作者对计算技术的研究下,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EQ\o\ac(○,2)按照“一横一纵”的思路建立起“信息高铁”。横向联通所有愿意共享的大、小数据中心的各类异构算力资源;打通全链路基础设施资源,确保海量物端应用的端到端服务质量。EQ\o\ac(○,3)“东数西算”这一国家重要战略工程的成功推进,证明了算力网络具体应用的可能性。(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C(“文本二也描写了月光——‘四周寂静,月光如水’‘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具有相同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文本二借助月光下的池塘、花朵、虫鸣等,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7.D(“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这里“湿漉漉”是触觉,“蛙鸣”是听觉,用“湿漉漉”形容蛙声,是用触觉形容听觉,是不同感觉的挪移转换,描绘出作者独特的视听感受。)8.两则文本中,花作为景物描写,具有不同的作用。①在材料一中,荷花作为主要景物,营造出一种神秘、清冷、美丽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甜蜜的忧伤。同时,荷花的出现和消逝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真切感人。②在材料二中,花作为意象,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通过描写花的美丽和芬芳,作者试图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加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答对一点3分,答对两点5分)①《夜渔》的美是虚构的、神秘的、奇幻的美,(1分)《池塘》的美是真实的、细腻的、质朴的美。(1分)②景物描写上,《夜渔》描写的月夜、荷花等景象充满奇幻色彩,如“天上出现了一朵黄色的、孤零零的云,月亮恰好钻了进去”;《池塘》描写的水、叶、月亮等真实细腻,如“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③人物感受上,《夜渔》中“我”的感受虚构神秘,如“我正站在河水中,水淹至我的心脏,我的心脏的每一下跳动都使河水轻轻翻腾,水面上泛起涟漪”;《池塘》中“我”的感受真实清晰,让读者身临其境,如“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等;④读者感受上,《夜渔》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故乡,让读者感受到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池塘》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说理,诚挚深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②③④点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DF(“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与“以谏者为必听耶”为相似句式,应完整读断,“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与“伍子胥何为抉目于吴东门”作为事例分别论证前面两个观点,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句意和分析句子结构。)11.C(C项,“疾学”中的“疾”是“努力”的意思,由“快速、强劲”等义引申而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中的“疾”为动词,意思是“痛心、痛恨”。)12.B(B项,“对于这一点的论述,孔子举了舜、伊尹、比干、伍子胥等的例子”有误,比干一例是论证“知者为无不知”这一观点的。)13.(1)有才学但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即使有才也不能被任用。如果遇到时机,施展才华有什么困难呢?(得分点:“才”名词用作动词,有才能;“不用”语意被动,被任用;“何难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困难呢?以上各1分,句意1分。)(2)或许,老天不想让文明传承丧失,所以用这东西来维持我的生命吧?否则,为什么它会来这里来呢?(得分点:“丧”,使动用法,使(让)……丧失;“斯文”古今异义词,此句中意为文化;“系”维持;“何为”宾语前置,为什么。以上各1分。)14.①材料一孔子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从历代名人事迹中总结规律,明白生不逢时是常态,激励自己坚守大道,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②材料二中的孔子面对怪物入侵能沉着冷静指挥门徒与妖怪作战,一招制敌,一身浩然正气,迎难而上,有超人的胆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在陈、蔡两国遭遇困厄,住在四面土墙的陋室里,睡在经典铺成的席子上,七天没有进食,藜菜羹里都没有米,弟子都面带饥容。但他依旧没有停止读《诗》《书》,研习《礼》。子路劝谏说:“但凡人做了善事,上天会以福运回报他;做了恶事,上天会以殃祸回报他。如今先生积德行善很久了,或许品行上还有缺失吧?为什么还会这么穷困呢?”孔子说:“仲由,过来!你不了解,坐下,我来告诉你。你认为聪明的人就是无所不知的吗?那王子比干为何会剖心而死?你认为劝谏别人就一定会听吗?那伍子胥为何会挖去眼睛挂在吴国东城门上?你认为廉洁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吗?那伯夷、叔齐为何会饿死在首阳山下?你认为忠心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吗?所以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机的人有很多,怎会只有我孔丘呢?贤或不肖,在于德才;做或不做,在于人为;遇或遇不到机会,在于时机;死或生,在于命运。有才学但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即使有才也不能被任用。如果遇到时机,施展才华有什么困难呢?舜曾在历山耕种,在河边制作陶器,后来成为天子,那是因为遇到了尧。伊尹原是有莘氏陪嫁的臣仆,背着炊具,调和味道,后来辅佐天子,那是因为遇到了成汤。伍子胥起初立下许多功劳,后来遭到杀害,不是他的智慧日益衰退,而是因为先遇到了阖庐,后遇到了夫差。芝兰长在深林里,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没有芳香。所以读书人不是为了通达,而是为了在贫穷时不会困顿,在忧患时志向不会衰退,预知祸福的开端而内心就不会迷惑。圣人的深思熟虑,会有独到的见解。舜也是圣贤,可以面向南边治理天下,只因他遇到了尧。假如舜生活在桀纣的时代,能够自保免于杀害就不错了,又怎会治理天下呢?所以君子努力学习,修身正行,等待时机的到来。”材料二: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在陈国遭遇困厄,在旅馆里弹琴唱歌。半夜忽然有一个人出现,他身高九尺多,穿着黑衣服,戴着高帽子,大声喧哗,声音惊动了孔子身边的人。子贡上前去问:“你是什么人?”这人就提起子贡,把他挟在腋下。子路把他引出房间,和他在院子里厮打,好一会儿,还不分胜负。孔子仔细观察,看见他的铠甲和下巴之间不时会裂开,出现手掌大小的裂口。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把手伸进他的铠甲和下巴之间,抓他的脖子,再奋力蹬他?”子路就出手攻击,刚把手伸进去,那人就倒在地上,竟然是一条大鳀鱼,长九尺多。孔子说:“这是妖怪,为什么来呢?我听说,事物老了,各种妖精就会依附,等人衰弱了才来欺负。这鳀鱼精前来,难道不是因为我遭遇困厄已经绝粮,跟随我的人生病了吗?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畜,以及龟、蛇、鱼、鳖、草、树之类生物,年老了都会被神秘东西依附,能变成妖怪,所以被叫作五酉。五酉,对应五行,在五个方向、属性都有对应的妖怪。酉,就是老。事物老了就会变成妖怪,把它杀掉就完结了,有什么好担心的?或许,老天不想让文明传承丧失,所以用这东西来维持我的生命吧?否则,为什么它会来这里来呢?”孔子继续弹唱个不停。子路把鳀鱼煮熟了,它的味道很好吃,病人吃了都有了精神。第二天,大家就出发上路了。B(“怪”意为“吃惊、惊讶”;“瑶席”意为“精美的宴席”。上片后六句意思是“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本词文字优美,笔致婉丽,赋予梅花以新意。①精神气象,气势宏大。旧时与“玉人”携手西湖,但见千万树梅花犯寒而开,势压千顷寒波。②意境清空。本词写梅,多用“清寒、冷”等字眼,环境清冷;回忆与现实交织,然皆有虚无缥缈之感。③于梅花中寄予极沉痛之情。“片片吹尽”,“竹外疏花”不得见,“玉人”“攀摘”更无可能。(答题重点在“新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二: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示例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唐·沈佺期《古意》)示例四: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唐·李颀《送魏万之京》)(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A义不容辞/当仁不让B勤勤恳恳C超然物外(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结合语境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故可用“义不容辞”。勤勤恳恳:原形容对人对事热心诚恳,现多形容不怕辛苦,踏实肯干。此处强调勤勉政事。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泛指置身事外。语境强调晚年欧阳修挣脱社会秩序束缚,追求心灵自由故可填“超然物外”。)19.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亦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且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成分残缺,此句为伴随状语,应加“随着”;二是“不是”与“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改为“不是……而是”;三是“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分句顺序不当,两个分句是承接关系,应该为先“挣脱”,再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奔放”。)20.①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②面对官场黑暗现象(第一空“既是”对应关联词“也是”,结合上下文先将“思想的传播”,从后文“承担社会使命”可知此处应是与践行思想相关。第二空从后文“无法做到熟视无睹”可知应是对违反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做出的反应。)21.B(“暮雨潇潇江上树”中引号的作用是引用。A.强调;B.引用;C.特殊含义;D.讽刺。)22.①“你试想想”采用第二人称,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你试想想”是一个祈使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使读者更有代入感;③同时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相照应,使前后语气、情境保持一致。(“你试想想”采用第二人称,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更觉亲切自然;“你试想想”又是一个祈使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进入后文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结构上与后文“你说还够不够悠闲?”照应,前后语气和情境保持一致。)23.【审题与立意】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明知会失去,但还是想要追求,为失而得,是伟大的悲剧,更是伟大的胜利;也许努力了很久,也始终得不到或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但追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人生之美,美在过程,甚至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永远得不到”是悲剧,“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也是悲剧,甚至“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和“得到了我们想要的”都是悲剧,人生本就是在得与失中权衡,在追求和放下中释怀,得知我幸,失之我命,未然之恨,亦未然之幸,知足也能常乐;人生总在得与失中徘徊,有时觉得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便成了奋斗的终结、产生对未来的迷茫,成为了一种悲剧,但人生并没有在得到那一刻就停止,得到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如有其他合理立意,也可酌情给分。)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2024-03-06
·
4页
·
34.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