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4-03-15 · 8页 · 783.7 K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等,还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由此可知,该遗址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B.仍然处于原始人群阶段C.可确定出现原始畜牧业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这些举措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3.阅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隋朝时A.大索貌阅成效显著B.社会治理井然有序C.中原经济占据主导D.南方得到迅速发展4.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政府对江南东、西路及镇江府(属浙西路)的“不成片段闲田”,“比民间体例,只立租课,上等立租二斗、中等一斗八升、下等一斗五升”,“召人耕种”。这表明南宋A.沿用王安石变法的政策B.封建租佃制度得到发展C.农村已经出现雇佣关系D.度量衡器基本得到统一5.下图内容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边患与海禁政策的关系B.日本商品不断输入中国C.海外贸易交流蓬勃发展D.白银货币化带来的结果6.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这反映了李鸿章A.反对变法图强B.主张严守古训C.有意学习西方D.醉心西洋政体7.下面的漫画反映出A.清末新政的结局B.北洋军阀的内斗C.北伐战争的目标D.五四运动的成果8.根据相关记录:冀西三专区的平山、灵寿等县,大都从1938年春开始贯彻减租减息政策,1939年秋到1940年秋分期分批在各区、村推行二五减租、保障佃权以及清理土地债务等工作。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B.落实“三三制原则”C.瓦解国民党的反共阴谋D.服务于民族解放战年9.1961年,我国蟾蜍单性生殖研究获得突破,科技工作者繁殖出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癫蛤蟆”。1963年,我国第一台气体氨氛激光器试制成功。1964年,国内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一台碳分子激光器试制成功。这些成就A.得益于“四个现代化”战略的提出B.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相关C.体现出中苏两国科技合作的成果D.是贯彻“双百方针”政策的结果10.截至2011年初,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超过了400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达到818.88万户,已占国家GDP的50%以上,占国家税收的50%左右。这说明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成效显著B.国家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C.引进外国资本的力度不断加大。D.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11.下列示意图旨在说明A.社会分工的作用B.宗教形成的背景C.文明产生的条件D.聚落形成的优势12.11世纪的西欧,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西欧的许多地方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甚至大学,开设文法和计算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由此可见,世俗学校和大学大量创办的主要原因是A.宗教统治的衰落B.城市自治的发展C.民族迁徙的推动D.文艺复兴的兴起13.17世纪,英国在美洲的加勒比地区建立了重要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以种植园为主,主要种植糖、咖啡和可可等商品作物。这种生产形式A.移植了欧洲的封建关系B.是称霸世界的重要条件C.为打败法国奠定了基础D.客观上加剧了黑奴贸易14.据史料记载,1851—1871年,德意志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工业中心,此前,德意志的煤、铁、钢产量都已经超过了法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德意志帝国的建立B.大规模的对外扩张C.科学技术迅速发展D.德国煤铁资源丰富15.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者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已经正式实施C.十月革命时的政策得以继续D.自由资本主义在苏俄恢复16.20世纪80年代,是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年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分布的广泛、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出现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C.与吸取二战经验教训相关D.说明教育得到普遍重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二《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礼记》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吕氏春秋》中说:“昔先圣王之治于下也,必先公”。《六韬》中载:“天下非一人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材料三《慎子》中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淮南子》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简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6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材料中著作的共同诉求,并予以评析。(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根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路史》编制材料二2003—2015年中国公路兴修情况示意图——根据张雪永《现代交通运输史》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路建设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民政府时期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公路建设的不同之处。(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对文官的选用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乔治·华盛顿总统侧重于名望和门第,强调良好的出身与教养。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两位总统任职期间,则注重“才气”,即是否受过大学教育。于是,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府官职就掌握在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高贵的门第、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及其亲信手中,人称“绅士政府”时期。这些“绅士”们一旦被委以官职,就相当稳定,一般不被更换。但是,随着两党政治在美国的出现,“政党分肥制”已初见端倪。——摘编自[美]桑迪·梅塞尔《美国政党与选举》材料二美国现代文官制建立和完善的历程,经过了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1883年制定的《彭德尔顿文官法》,在自由竞争思想的指导下,将竞争机制引入文官的选拔录用,旨在解决国家机构的政治腐败和文官的道德沦丧问题。第二次是1923年的改革,颁布《文官分类法》,在科学管理学派理论的指导下,解决文官的分类管理问题。第三次是1978年的改革,颁布《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行为科学派理论的指导下,完善文官的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以解决调动文官的积极性问题。——摘编自楚树龙、唐娜《美国文官制度评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绅士政府”时期文官选用制度的标准及其弊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美国现代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根据中华书局《孙中山年谱》编制示例:孙中山民权年谱1894年之前,曾幻想君主立宪,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建立合众国”的民权主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孙中山民权年谱”。(要求:参照示例,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符合年谱特征;结合材料,史料实证,逻辑严密)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器、骨器等是经过人工打磨而成,加上陶器的大量出现,可以判断它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选D项;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和“栽培稻植硅体”,不能说明是否已经有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也不能说明是早期的原始人群阶段,虽有动物骨骼,但不知道是否为人工饲养,不能确定是否有原始畜牧业,排除A、B、C三项。2.【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21年”,可以看出此时处于汉武帝时期,他对降汉的匈奴部落,给予了较多的封赏,这有利于民族关系的缓和,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故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封赏匈奴的政策没有体现因俗而治的特色,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汉武帝时期,不是东汉光武帝,排除C项;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题中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3.【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隋朝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可知中原地区是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故C项正确;大索貌阅是隋朝的人口统计政策,通过大索貌阅查出了许多隐匿的人口,但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人口的增加,A项错误;人口信息也无法反映社会治理是否有效,B项错误;南方人口远低于北方人口,且没有前后人口数据做对比,也无法反映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将荒地租佃给农民耕种,依据民间惯例收地租,反映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其改革措施基本被废除,A项不正确;材料中的租佃关系并不是雇佣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租地农民交地租的数量,并不能反映度量衡器是否统一,排除D项。5.【答案】A【解析】题中示意图反映了14—16世纪倭寇骚扰我国的形势,元代以来的倭患推动明朝采取了海禁政策,到嘉靖时期倭患愈演愈烈,可知倭患与政府海禁政策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示意图并非反映海外贸易,排除C项;白银货币化与倭寇骚扰无内在联系,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反对“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主张经世致用,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排除B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李鸿章虽主张“变法自强”,但反对学习西方的政体,D项不正确。7.【答案】B【解析】从图中“王”“(段)费心力三次造共和,原来是冰与火之歌”“(冯)生命不息,内斗不止”“权力的游戏”等,可以看出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大势力内部斗争的现象,故B项正确;其他的选项均与这一漫画无关,排除A、C、D三项。8.【答案】D【解析】在抗日根据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目的是团结开明地主共同抗日,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目的是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故D项正确;“双减政策”的实行,与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无关,与落实“三三制”原则也无直接关联,也不是分化和瓦解国民党反共阴谋,排除A、B、C三项。9.【答案】D【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我国在科技、文化战线上取得的成就,与“双百方针”的实施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四个现代化”战略提出于1964年,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B项;中苏关系于1960年破裂,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我国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民营经济、私营企业,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的成效”,也未涉及外资的引进,排除B、C两项;材料只反映了私营企业的贡献占比,不能说明私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示意图中,阶级、国家、文字、城市等,都是文明产生的标志,所以示意图的主旨是分析文明产生的条件,故选C项;社会分工的发展只是示意图反映的文明产生的条件之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