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西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定位)语文试题

2024-04-11 · 12页 · 50.6 K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定位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20世纪初,鲁迅先生撰《中国小说史略》,小说学正式进入主流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学科范畴,而《中国小说史略》也成为迄今为止小说学研究,特别是小说史书写的纲领性范式。但不可否认的是,鲁迅先生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解读与构建,根植于西学东渐直至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深受西方叙事文学影响,先入为主地以西方叙事小说标准来衡量和评判中国小说,忽视与摒弃了古代小说长期以来非叙事性的主要特点,形成了一些如唐代“始有意为小说”的片面观点,造成了对古代小说实际发展研究的偏差与背离。②自鲁迅以降,近百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成果丰硕,但除对作品的文献考据研究外,凡从小说发展角度论述,仍然受制于《中国小说史略》的固有思路与评价标准,未能如实反映古代小说的历史发展原貌,以及异于西方叙事小说的独特属性。更为突出的是,以叙事小说的叙事手法成熟与否作为评判标准,已然成为研究者对古代小说默认与唯一的研究方法,大量小说研究实际上处于一种惯性的模式化书写,未能有效突破鲁迅先生因身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视角和方法桎梏,从而使得这一类研究仅能作为《中国小说史略》的补充与延伸,事实上仍是以西方学术标准评价中国古代小说,而非从古代小说的特性出发来考察其独特价值,寻找符合古代小说实际发展的研究标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③因此,当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亟于突破的瓶颈,就在于回归中国语境,还原小说原貌。所谓回归中国语境,具体到对中国古代小说学的学科研究,就是从古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实际出发,而非从西方叙事小说的概念理论出发,重新检视现存全部古代小说作品,以此构建符合中国古代小说历史原貌、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小说学术体系。④回归中国语境,从方法论上,就是避免生搬硬套、拿来主义,盲目地用西方学术理论直接套用包括中国古代小说在内的传统学术门类,不加思辨地用“符合”西式标准的内容来构建相似的学术体系,而对大量无法“契合”这个标准的内容视而不见或者否定抛弃。一味以“六经注我”的态度去架构所谓的理论体系,难免出现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讹误。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赤鹄之集汤之屋》,记载了商汤与伊尹之事。有学者从文学角度把其看作先秦的“小说”作品,从而得出战国时期已出现成形的小说理论这一结论。这就在方法论上犯了错误,先入为主地以叙事标准作为研究主导,违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原貌与核心特征。(摘编自郝敬《回归中国语境,构建中国特色的古代小说学术体系》)材料二:①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小说评点,从清嘉庆以后就呈现颓势,但从数量和影响上仍然占据主流话语。19世纪末,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融,一些思想激进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也大量采用评点这一旧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现实感慨,并随着新兴的报刊在社会上流播广远。但是这不过是顶了“评点”的名义而已,小说评点也就在这回光返照般的虚假繁荣中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②中国小说评点的产生与演变,本身就与儒家经典研究之学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它的精神和形式,体例上可以在宋儒注解《四书》的形式上找到踪迹,作风上可以在晚明儒学以狂禅姿态解经中看出影响。当作为小说评点的潜在文化背景与知识支撑的宋明理学本身走向困境的时候,小说评点自身也遭遇了空前的困境。③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内在原因和依据,只是这一方面的确长期被忽视和遮蔽了;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兴起就来自西方叙事小说理论。现代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种种思想观念的输入、吸收与转化,使中国现代学术得以生成和发展。④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创了现代意义的对于中国小说的史的研究。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学,因而有很好的旧学基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开篇便有对古代小说书目的独到研究,《古小说钩沉》的辑佚是在《说目》基础上形成的,《唐宋传奇集》的辑录和编纂体现了他校勘学方面的功力,而这一切恰恰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坚实的文献基础。⑤《中国小说史略》具有深刻而独到的史识,这突出体现在他对中国小说历史演进的总体把握上:他以时代为经,以小说类型和流派为纬,把数千年纷繁复杂的小说观念和创造实践,熔铸于一个大的历史框架之中;他不是孤立地研究一部部作品,而是关注作品前后左右的联系,把作品置于其生成的时空中,联系社会、政治、思潮和宗教、文化等分析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他独具慧眼,依托他所积累的丰富资料,所贯通的中外文学原理,以及自己在实践中所感悟到的创作真谛,对众多作家作品发表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独到见解。这种史家的识见和编写体例,终于使小说研究摆脱了对个别作家作品进行点评或考证本事的传统方式,走向综合性的整体把握。(摘编自刘方、孙逊《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小说史略》标志着小说学形成自己的学科范畴,虽深受西方叙事文学的影响,但其在古代小说研究上仍占重要地位。B.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应该从中国古代小说特性出发,应该从古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实际出发,考察古代小说的独特价值。C.“六经注我”指的是用经典的论断来为自己服务,文中的意思是把西式标准的内容作为构建自己学术的理论基础。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走出困境的具体方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大都跟随鲁迅的思路进行,造成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只在对作品的文献考据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B.材料中的“拿来主义”和鲁迅《拿来主义》谈的都是“外来文化”,都批判了对待“外来文化”无原则照搬的做法。C.19世纪末,由于思想激进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大量采用评点来表达他们的政治理想等,评点在烜时间繁荣后又衰落。D.中国现代学术建立的内在原因和依据被长期忽视和遮蔽,很大程度使西方思潮在中国现代学术的生成和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3.下列选项,与“当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要回归中国语境”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确立符合古代小说实际发展状况的研究标准。B.准确描述与讨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演进脉络。C.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以叙事为核心的特征。D.归纳和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形成和内涵。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贡献和缺失等。B.材料一指出当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没有走出鲁迅当年的研究视野,旨在证明这些研究只是鲁迅研究的补充和延伸。C.宋明理学走向困境的时候,小说评点也遭遇了困境,说明小说评点的体例与宋儒注解《四书》的形式有密切联系。D.材料二用递进结构从中国小说评点特点和中国小说学建立角度讨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生成。5.材料一认为“《中国小说史略》也成为迄今为止小说学研究,特别是小说史书写的纲领性范式”,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具体理由有哪些。(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与陌生人交流铁凝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十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馃子和喝豆浆,子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五印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空气里有依稀的棉花籽的香气。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地操作。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箩筐。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有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地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盯着黑板上的氮磷钾,我觉出一个新的我自己正在我身上诞生。后来我们搬了家,再后来我去了农村。当我在乡间路上,在农民的院子里遇见陌生的新媳妇时,总是下意识地将她们同那位炸馃子的姑娘相比,我坚信她们都比不上她,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偶尔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那姑娘还在。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纷飞。她还是用我熟悉的那姿势擦汗。她抬起脸来,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我站在锅前,用一个成年的我审视那更加成年的她,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因为,站在我面前的实在只是一名普通妇女。此刻她正从锅里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买馃子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的往事,还似乎怕被人识破:当年的我,专心崇拜的就是这样一位妇女。又是一些年过去,生活使我见过了许多好看的女性,中国的,外国的,年老的,年轻的……那炸倮子的师傅无法与她们相比,偶尔地想起她来,仿佛只为着证实我的少年是多么幼稚。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不再幼稚的我却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了。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抛锚。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现在没有。”她告诉我。“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司机在催我上车。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檐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