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2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杨英妮秦玉芳王雪艳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人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从人格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归根到底是人格动力的议题。不管是中国话语中的“内生动力”,还是西方心理学语境下的“人格动力”,其本质都是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力。内生动力作为中国文化情境下人们的内在驱力,仅仅从西方人格动力视角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探讨中国哲学、历史、文化和社会关于内生动力的观点,并理解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一是儒家的内生动力观。当西方的哲学家们在思考宇宙的构成元素时,儒家却将关注的焦点从“天”转移到“人”的身上,把注意力回归到自身的自主动力上,如修德、敬德、自立、自觉,思考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节、运转、安顿自我的生命。当西方从知识层面解读世界时,儒家却强调自主实践,从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的角度,由内而外扩展其影响。儒家关心如何通过自我奋斗来安邦定国、谋求世界大同,发展出以人为中心的反求诸己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形成了他们的内生动力意识,那就是“修德以配天”和“自我完善”。孔子曾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表明,孔子相信人有能力自我完善,达到“仁”的境界。孔子提倡一个理念,即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成为成功甚至杰出的人物。中国文化展现出一种内倾的性格特征,强调每个人内心的自觉,个人应从自身内心去追求价值之源,而不是向外、向上寻求上帝的“启示”。二是道家的内生动力观。儒家除了主张人应具有积极进取的内生动力,还主张安贫乐道。例如,孔子周游列国,希望有国君采纳他的建议,颜回则在乱世中过着箪食瓢饮、安贫乐道的生活。因此,儒家的内生动力意识并非单一的,它在信念与事实、进与退的摇摆过程中,并没有设立一个情境标准来决定何时当进、何时当退。这一点与道家的内生动力意识非常相似。老子注重反省现实人生的困顿,庄子则进一步探讨了人如何从困顿中超脱出来。庄子强调,在面对困境时,人应该以“命限”的观念安顿人世间的无奈,避免以好恶之情而内伤其身,让自己保持心灵平和,保持生命的活力,在困顿的生活中彰显不平凡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反映出一种自然无为的进取态度,而庄子则表现出一种逍遥不羁的“自在进取”。道家的这种进取是一种自我转化过程,首先是老子的安于现状;其次是庄子巧妙地用“命限”认识自己本性的能力与限制,使心灵免于无谓的劳顿;最后达到自身的意义和精神上的自我肯定与解放。这一过程不是像西方那样诉诸灵魂不朽和诉诸上帝的存在,而是诉诸“真我”所固有的“智的直觉”——人与天地万物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万物皆备于我”“无入不自得”。道家的内生动力意识是站在宇宙之道的整体立场上追求与自然的同律同动,这显然与儒家所追求的现实入世价值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看,过去对内生动力的探究大多是文化客位式取向,即将西方现成的理论概念强加在中国人身上,以至于不易了解中国人内生动力概念的真正焦点所在,对内生动力的动态历程亦缺乏深层的分析。虽然近来西方学者认为内生动力是一组多元结构的概念,可是对内生动力的概念理解都过于简单化。(摘编自吴娜、黄希庭《中国人内生动力的文化根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力在中国话语中被称为“内生动力”,在西方心理学语境下被称为“人格动力”。B.“修德以配天”和“自我完善”构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反求诸己的精神,推动人们形成内生动力意识。C.儒家既主张积极进取,也提倡在信念与事实、进与退的摇摆中设立一个情境标准决定何时进退。D.老子与庄子都体现出进取态度,强调安于现状,用“命限”处理困境,寻求自我肯定与解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指出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了解内生动力,接着从儒、道两家阐释中国人内生动力的文化根基。B.文章第四段举孔子、颜回的例子进行论述,是为了证明儒家与道家的内生动力观有所不同。C.文章阐述了老子和庄子内生动力观的区别,而后论述两者共同点并指出其与西方观念、儒家观念的不同。D.文章首段指出仅从西方视角来理解中国话语中的内生动力是不够的,结尾又进一步指出西方学者对内生动力概念理解过于简单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哲学家关注宇宙,儒家则关注“人”本身;西方从知识层面解读世界,儒家则强调自主实践。B.中国文化具有内倾的性格特征。孔子认为人可以自我完善,并指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C.面对生命困境,道家的内生动力意识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追求与自然的同律同动。D.内生动力具有多元结构,因此研究时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理论概念,要深层分析其动态历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专家常说:“当树木生长得过度密集,就需要把它们分开,以免阻挠树木的生长。”意思就是砍除一棵或数棵树木,为没被伐除的树木留下足够的树冠空间。实际上,这只道出了一半的实情。在天然的环境中,树木间并不像专家所认为的那样,它们其实是极少竞争的。与之相反的是,不同树种间会互相联系,互相扶持,还会通过纤细的根毛互赠“甜品”——健康的树给生病的树供给糖液以维持生命。不过在许多情况下,人工林中的树木并不存在天然的“友情联结网”,因为它们一旦根系受到干扰,就只能勉强使根部达到一个半吊子的稳定状态,而这个伤害会影响树木终生,所以它们毫无多余的时间与精力经营社群友谊。而且上文中的专家说法,显然是出自人工林的林务员。毫无疑问,他们指的是林相单一的人工林,比如只种植云杉或是只种植一种阔叶树树种。在大自然中,绝对找不到这种在广大的土地上,以相同间隔、在同一时间,种植同龄树种并一起成长的原生林相。在开阔的人工林区“幼儿园”里,树木个体争相生长,只想超越身旁的同伴。事实上,人工林区是如此脆弱、不稳固,树木就像稻田里的禾秆,虽互相依靠、支持,但只要暴雨过境,便会成片地倾倒。在天然原生林里及自家的花园里,我们却常常能观察到全然不同的现象:相同树种的树木彼此之间会建立友谊。我们已在前面章节提到过,树木会经由树根相互联系。这种地下的深层联结自然无法让我们轻易看见,但树冠之间的游戏竞赛是暴露在外的。当两棵树木争取光源时,会不惜以枝干互相争抢,各自将枝干伸向对手,想尽办法推挤对方以抢夺其日照地盘。大约100年后,这种竞争才会渐渐平息,但它们仍会为了填补树冠缝隙、抢占生长位置而争吵不休。两棵树木若结为朋友,它们之间的互动则会与上述情况截然不同。它们只会将柔嫩的小枝往朋友的方向伸展,小枝丫间会温柔地相互推拉,好像只想轻轻地碰触一下对方;它们也只会向外侧生长较粗的树枝,而不会向朋友的方向生长。远观两棵树木,就像结合为一体的一棵树木,最后也会变成一对快快乐乐、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此时,我们若遵从专家的建议,为了使一棵树木得到更多光线而砍伐其中一棵树木,必然造成相反的后果。一旦其中一棵树木被砍除,它的同伴就立刻会变得病恹恹的。再也没有同伴可以互相支撑,一起度过温带气旋的侵袭,被留下的树木孤零零并痛苦地活着。除此之外,真菌还会从互相交错的根系入侵活着的树木,导致原本还健康的另一棵树木在几年后也会死去。另一个极罕见的现象是树木之间会互相帮忙。林内最紧密相邻的树枝会相交生长在一起,有时可能只是一根枝条环绕着另一根枝条生长并将其紧紧包覆。然而这种联系还是很脆弱的,因为两根树枝依然各自保留了树皮,阻碍了两者一起生长。当面对强大的外力时,比如温带气旋的侵袭,两者的连接处便可能断开。有时树皮的外层刚好因为互相摩擦而脱落,两根树枝的木质部跟木质部、形成层与形成层因而相互接触,形成事实上的结合生长,并构建出共同的新系统。这样的连理枝结盟是非常稳定的,两者开始联结输送并交换水分与养料,这已经是超乎寻常的现象。然而更罕见的是,两种不同树种的树枝会合并生长。若想成为这种连理枝,前提是不同种的树木能够真正好好相处,山毛榉、千金榆两种树木和柳树之间就属于这种情况!想找到异体连理枝,就像从众多的三叶草中寻找幸运的四叶草,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相当奇特的缘分。你下次漫步于森林或公园时,可以多多注意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会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冒险。抑或在你家院子周围,说不定就隐藏着一对异体连理枝。你若是暂时看不出连理枝的苗头,也有可能听见树枝之间这种结盟合作活动刚刚展开时发出的声音。当微风吹拂,两根枝条互相摩擦,发出响亮的“叩喽叩喽”声,常常被漫步林中的人误以为是啄木鸟在敲啄树干。(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语言》)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专家认为树木如果生长得过度密集,就会影响树的生长,但其实大自然中的树木不仅很少竞争,反而可能互相扶持。B.林相单一的人工林中,树木之间的关联度比较低,林区脆弱不稳固,但在大自然的原生林相中,这种情况就少一些。C.树木在树冠方面的争夺较为明显,它们在争夺光源时枝干会互相推挤,但树木间也会建立友谊,根系也会相互联系。D.仅仅出现树枝之间的环绕还不算紧密,两根树枝之间联结并互相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结盟才更稳定,这也是最罕见的。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人工林中的树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经营社群友谊,因而人工林中的树木并不存在天然的联结网,也无法互相获取养分。B.文章中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树木人格化,一方面使得语言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科普文章的枯燥。C.单个植物虽然可以尽情享受生长资源,但面对强大的外力时太脆弱,需要同伴来互相支撑,这说明只有合作才能在大自然生长。D.山毛榉、千金榆、柳树都属于异体连理枝,它们之间能够好好相处,然后逐渐联结并共生,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6.文中提到两棵树木会“结为朋友”,请结合原文概括其“结为朋友”的具体表现。(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断魂筑蔡楠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和高渐离预感的一样,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呢?太子丹的头颅掉了,燕王喜的头颅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
陕西省渭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Ⅱ)语文试卷(Ⅱ)(无答案)
2024-04-13
·
8页
·
4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