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五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应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考生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300多年前诞生于黄河中游的陶寺文化,其遗址出土的玉壁、玉辞,是长江下游渚文化的典型器类;圆点纹、涡纹彩陶可能源于大汶口一龙山文化系统:玉兽面、笄等,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同类器物相似。这印证了早期中华文明具有()A.统一性 B.创新性 C.连续性 D.包容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陶寺文化、渚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之间的器物相似性和相互影响体现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表现在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互相吸收,共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D项正确;“统一性”表现为国家统一,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排除A项;创新性主要体现以上文明具有的特点,但是材料主要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而“连续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汉时期在地方推行由官定物价标准的“平贾”制,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 B.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C.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松弛 D.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贯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平贾”制逐渐演变为郡主导,政府加强了对市场价格的管理,反映出大一统的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平贾的定价中心变化,不能说明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排除B项正确;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严格,而不是松弛,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东晋初期政府把南渡的北方侨民编入“白籍”,以别于南方土著的“黄籍”,并;有“不税不役”的待遇。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以现居地为准,不时将侨民编入月郡县户籍,称为“土断”,至此“白籍”逐渐消失。“土断白籍”的推行()A.扩大了北民的南渡规模 B.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扭转了户籍的混乱局面 D.加速了白籍人口土著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而且流人初到,并无产业,东晋政府为了安抚他们,同时凭借他们的武力为北伐资本,也不能不给以优复特权,但北伐多次失败,重返绝望,居处既久,人安其业,侨人中的上层已多占有田园别墅,下层的除了沦为部曲、佃客、奴婢者外,也通过开荒或其他手段取得少量土地,成为自耕农民,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而且许多江南农民也逃亡而变成豪强私附,这些都不利于东晋政府的统治,因此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便要实行土断政策,“土断白籍”政策加速了白籍人口土著化,D项正确;北民的南渡规模与北方战乱有关,和“土断白籍”的推行无关,排除A项;土断白籍”的推行与户口有关,不涉及财政收入,排除B项;在“土断白籍”推行前,东晋政府户籍分为“白籍”和“黄籍”,并不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4.南宋学者陈亮认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他主张“霸并用,义利双行”,并痛斥那些“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侥不知痛痒也”。陈亮的这些观点()A.继承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B.直指程朱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C.呼应了“宇宙便是吾心”的理念 D.体现了广大士人阶层的义利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主张‘霸并用,义利双行’,并痛斥那些‘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侥不知痛痒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亮的思想提倡功利和王霸并用,实学实用的学风,强调士人要经世致用,直指程朱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B项正确;“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重要哲学命题,他认为客观世界的规律与人的主观思想是同一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陈亮的义利观,不能反映广大士人阶层的义利观,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是地方志记载的清朝前期江南部分区域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地区记载出处松江府郡东……种棉豆多于粳稻,而棉尤盛,其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四《松江府续志》嘉定县邑中种稻者三分之一,而种类颇多;农家多栽棉花《嘉定县志》太仓州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种稻者十之三《太仓州志》据此可知,江南这些区域()A.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效益驱动 B.水稻和棉花轮作制得以推广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商业资本介入农业经济领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江南部分区域)。根据材料“种棉豆多于粳稻,而棉尤盛,其种稻者不过十之三、四”、“农家多栽棉花”、“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江南部分区域棉花种植面积和比重很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反映了农作物种植受经济效益驱动,A项正确;B项与材料内容“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种稻者十之三”不符,水稻和棉花并不是轮作,排除B项;农业生产方式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商业资本,排除D项。故选A项。6.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尚能掌握生丝出口的价格;此后,中国生丝出口的价格却逐渐由国际市场决定。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通商口岸的增加 B.经济结构的变动C.电讯交通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输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电讯交通的飞速进步,使得中国对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中国生丝出口的价格却逐渐由国际市场决定,C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增加”主要促进生丝出口量的发展,与价格联系不大,排除A项;“经济结构的变动”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外国资本的输入对于中国生丝出口的价格有影响,但是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为民国6年刊登于《新闻报》上的马星驰创作的漫画。该漫画()A.勾勒了民国初年政体更迭的状况B.意在揭批列强扶植傀儡政权C.抨击了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的乱象D.旨在讽刺张勋倒行逆施的丑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中描绘的是张勋怀抱溥仪,手举“复辟”的旗帜,反映的是事件是张勋拥戴溥仪复辟,据漫画中张勋的形象及漫画文字“欲携孺子以号召耶”可知,漫画反映了作者对张勋倒行逆施丑行的讽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张勋复辟,没有涉及政体更迭频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张勋复辟,没有批判列强扶植傀儡政权,排除B项;张勋复辟不能等同于军阀混战,排除C项。故选D项。8.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A.构建了国家课程标难体系 B.推送了边疆史地的研究C.体现了民族危机的紧迫性 D.培育了国民的社会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2年和1936年将这些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民族危机的认识和紧迫感。通过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国家遭受的屈辱历史,包括不平等条约和领土的丧失,旨在唤起民众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复兴和抵抗外来侵略而奋斗。这样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身份,C项正确;“构建了国家课程标的体系”是手段,不是其措施的本质目的,排除A项;“推送了边疆史地的研究”主要体现“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的部分材料,排除B项;材料主旨“民族危机的紧迫性”,而“培育了国民的社会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1954年初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个别条款作出的批语。·宪法草案条款批语第3条: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改革宗教可以,改革信仰则不妥”第16条:“保护全体公民的安全和一切合法权益”“什么是公民”该“批语”()A.强调文化信仰自由 B.践行社会主义原则C.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D.渗透着思辨性考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与“改革宗教可以,改革信仰则不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宪法草案条款的批语反映了他对于某些条款的深思熟虑和对相关问题的考量。在第3条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毛泽东认为改革宗教是可以的,但改革信仰则不妥,这体现了他对宗教与信仰之间区别的思考,以及对宗教政策的审慎态度。在第16条中,他提出“什么是公民”,这显示了他对公民概念及其内涵的深入探讨。这些批语不仅仅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辨性考量,D项正确;“强调文化信仰自由”主要体现第3条的信息,主要体现部分材料,排除A项;“践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为公有制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思辨性考量”,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成为世界上唯一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然而,198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发行40亿元国库券。这一举措()A.顺应了市场经济的改革要求 B.打破了“无债优越”的思想禁锢C.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D.解决了国家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截至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成为世界上唯一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198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决定发行40亿元国库券”及所学可知,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发行国库券,打破了“无债优越”的思想禁锢,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定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由不接外债到发行国库券
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05-08
·
14页
·
566.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